第F16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不要对房贷收紧抱有侥幸心理
· 保障房
是高房价的克星
· 取消预售制击中开发商命门
· 取消预售是为监管无能找借口
· 政府议价能力低点
是好事
· 对“雷人提案”要一分为二地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1 月 2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不要对房贷收紧抱有侥幸心理
  在经历了去年的大规模房贷之后,银监会收紧贷款额度是正常的,资本金紧张的各家银行,也不可能再像去年一样毫不节制地放贷。此外,调控房价从“重行政手段”到“重市场手段”的转变,也是一种趋势,种种信息说明,对房贷收紧不应再存有侥幸心理。

  南京、杭州、福州等地多家银行相继暂停或者收紧二套房贷,静待加息。

  (1月25日《广州日报》)

  沿袭去年房地产走高的惯性,投资者对于房价提升充满憧憬,不过他们可能遭遇较大的打击,房地产贷款的收紧是大势所趋。不仅开发商拿地首付款抬高至50%,个人房贷也在持续收紧中。

  最近各个银行已经分别作出调整信贷的决定,政策各不相同。如个人房贷份额最高的建设银行表示,总行未发文取消或收紧房贷利率优惠政策,仍在央行和银监会房贷政策指引下,针对客户和地区不同的风险情况,对房贷执行差别化对待。而中行表示,为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保持贷款的可持续性,需要尽量做到按月按季均衡投放、更加注重信贷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中行已明确在北京市首套房贷的利率优惠折扣从原来的7折升至8.5折,同时对二套房贷审核将更为严格。从上述情况可知,银监会对信贷额度进行了严格管理,各银行根据不同的信贷额度对房贷利率与节奏进行了区别管理。从目前的情况看,中行所余信贷额度极小,因此收得最紧。

  这与中行补充资本金急迫性的新闻相辅相承。1月22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表示董事会决议寻求股东批准其发行新股,规模约为300亿美元。中国银行还表示,计划发行400亿元人民币可转换债券。该行是中国银行业在放贷狂潮后首家大举融资以支撑资本运作的银行,说明中国银行的大规模放贷难以持续,而今年1月份中行的放贷量又居于各银行的前列。

  大规模的贷款流向房地产市场,产生了2009年房地产市场的大泡沫,成为全球关注的金融资产泡沫之一。按照央行发布的数据,受房地产市场销售良好影响,房地产开发贷款和购房贷款同比增速持续加快。去年新增房地产贷款超过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0.9%;新增房地产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达到69.7%。这样的数据十分可怕,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房地产市场的涨落牢牢绑在了一起。今年对房地产进行微调正是题中应有之义,投资者与开发商不应对房贷收紧抱有任何侥幸的想法。

  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延续去年房价大幅上涨的惯性,但随着信贷与土地的收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会逐渐缩小。

  当然,房地产市场泡沫不会马上被刺破,吸取了前两轮行政手段打压房价忽上忽下影响宏观经济的教训,此次政府主要通过货币手段,以及提供保障型住房改变市场生态,而不是通过数次加息直接刺破房地产泡沫。

  政府下决心用市场的办法解决房价问题,具体而言,就是不控制商品房市场,而加大低价房的供应。1月24日晚,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政务咨询会上表示,今年是中低价位房子大量入市的一年,而加大供应对房价上涨一定有抑制作用。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过去更多的是采取行政手段,现在是采取引导市场这样更有效的手段。政府今年加大了保障房建设力度,市场上有一半是中低价房产,高价房产肯定会受大影响。更多的自住和改善型需求将进入中低价房市场,剩下的才是商品房市场。

  可以肯定,政府试图通过保障型住房,或者通过经济适用房,将大部分人纳入保障体系,同时能过商品住宅回笼资金。这是市场化的手段,现在的关键是,政府有多少土地和资金用来建设保障型住房?保障型住房若成画饼,所谓市场调控也就是无本之木。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