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0所名校校长推荐学生,还是追求“成绩为王”的标准;
多所高校扎堆测试,其实高校的根本目的还是想“掐尖”;
测试的内容还不够开放……
昨天下午,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王定新点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他在肯定这种改革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完善的意见。
被推荐的学生没有“偏才”
“你对目前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有什么评价?”
面对这样的问题,原江苏名校——常州中学校长、现任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定新总会先笑一笑,“要评价招生政策是否成功,就要看它能否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能否影响基础教育,能否让社会满意。”
但在这位分管招生的副局长看来,目前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破冰之举”,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增加了招生的渠道,也改变了高考一试定终生的模式,让优秀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
不过,不是所有的中学都在欢迎这样的改革,“改革刚出来的时候,有非议是正常的。”王定新分析,拿北大招生来说,江苏共有10所中学校长拿到了推荐权,占了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10名学生名单也先后“出炉”,但王定新发现,这些被推荐学生还是“中规中矩”的,学习成绩综合排名在年级总是数一数二,没有一个是“偏才”。
“让这些被推荐的学生参加高考,基本也能考取北大。”王定新说,所以对他们优惠30分,这样的政策其实诱惑并不大。而中学校长之所以追求“成绩为王”的标准,不敢推荐有潜质的人才,其实也是分数在作怪,“校长们追求的是‘稳’,在目前的高考大背景下,偏科的‘歪才’并不吃香。”
密集的考试忙坏了学生,如此扎堆测试,在王定新看来,可能高校是在“掐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真正优秀的学生相中一两所高校,而不是每所学校都去报名一下。
测试的内容也部分印证了王定新的猜测,“试题追求的是大而全,”难怪考试下来后,许多老师都认为,自主招生成了“升级版高考”,变成高校挑选尖子生的手段。
“这种挑选学生的方式,基本不会动摇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模式。”所以,有许多教育界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高校自主招生,不会从根本上促进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制度的变革。
试题完全可以更开放些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可以走得更远些。”王定新委员认为,就拿北大来说,给江苏的名额就少了些,“江苏有那么多名校,这么深厚的教育基础,仅仅10个名额是不够的。”在王定新看来,北大2010年拿出30个名额给江苏也不嫌多。
而且,王定新认为,自主招生的试题可以更开放些,“现在学生为了参加这种考试,要准备许多复习材料,太累。为什么不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出试题呢?”王定新说,喜欢文学的学生可以选择文学试卷,喜欢地理的学生可以选择地理试卷,这样高校才能招到有潜质的“歪才”,而且学生也不用疲于奔命,因为考他们喜欢的,可以不用复习,轻松应对。快报记者 朱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