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9版:大参考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编制问题
制造了就业歧视
· 圈圈购
品牌护肤品惠卖
· 收多少停车费要看心情
· 巧手圈友
教你做腊八粥
· 一句话回复网友来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1 月 2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编制问题制造了就业歧视
  随着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推行,干部与工人的身份意识逐步得到淡化,但一种新的身份意识——“编内”与“编外”人员的身份差异意识却在日益强化,编制问题已经成为制造就业歧视的主要理由

  刘霞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编制意味着“人头费”

  编制管理属于行政管理范畴,指对一切法定社会组织,主要是社会公共部门内部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组织形式及工作人员的数量、结构等方面进行的管理。目的在于防止机构无序膨胀,人员无限增加,以精简、科学、合理地原则配置职能、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

  在编制管理中,通常按公共部门的不同性质又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事业单位属于事业编制序列。编制通常又包括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两部分。在我国,人员编制管理在公共部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编制管理与人事管理、财政管理关系极为密切。各级编制管理部门一旦确定人员编制数额后,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便根据编制数额来配置人员,各级财政部门也据此拨款,形成俗称的“人头费”,一个编制额就意味着一个“人头费”,而且也相应地意味着具有了一般由国家财政开支的其他相应的福利待遇等。所以,人员一旦进入编制序列便意味着吃上了稳定的“财政饭”。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缺乏市场的配置作用,公共部门的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主要是靠编制管理来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因其职能和具体服务社会的方式不同,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应当具有多元性和灵活性。

  编制引发的三大不公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主要在于推行聘用制、岗位管理制,这两项基本制度的目的在于彻底打破事业单位人员的“铁饭碗”,转换用人机制。

  但是,由于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严重滞后,目前不少地方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都是上世纪80至90年代核定的,为满足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被迫大量编外用人,超编现象十分普遍。如某省2000多个乡镇平均每个乡镇超编66.8人,超编86.5%,超编200人以上的乡镇就有60多个,最多的超编400多人。僵化的人员编制管理已经成为限制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妨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就业公平和促进民生基本保障。

  首先,滞后的人员编制管理带来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新的身份歧视。近些年来,随着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推行,一种新的身份意识——“编内”与“编外”人员的身份差异意识在日益强化。由于编制管理改革没有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步进行,编制问题已经成为制造就业歧视的主要理由。一般而言,“编内”人员享有体制内的一切基本保障和各种应有的待遇,而“编外”人员却无法享受与“编内”人员同等的基本保障和待遇,“编内”与“编外”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种新的身份标志。

  其次,滞后的人员编制管理对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造成了极大困难。在岗位设置方面,如何解决工作所需的“编外”人员定岗,已经成为设岗工作的一大难题;在人员聘用方面,由于编制额的限制,许多单位合理的人员招聘受到限制;在工资报酬上,“编内”与“编外”人员同岗不同酬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合同签订方面,“编外”人员合同签订极不规范,甚至不予签订合同;在职业发展方面,有的单位对“编外”人员设置许多发展限制,不考虑提职晋升和职称评定,等等。

  再次,滞后的人员编制管理可能影响到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引发新的社会不公平。目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正在启动。试点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解决事业单位众多“编外”人员养老保险的问题。能否在养老保险政策上一视同仁,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公平和基本民生问题。此外,由于因编制所产生的待遇差异问题,还不时引发上访事件。

  破解编制难题的两个方案

  加快推进现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改革可以选择以下两个方案:一是逐步取消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这是一个制度性的改革方案。即对事业单位的财政供养体制从以“养人为主”逐步变为以“养事为主”,人员规模不与“编制”挂钩,而与“事业”挂钩。当然,这一方案改变巨大,需要从全局进行统筹考虑。

  二是改变传统编制管理方式,建立动态化的人员编制管理机制。这是一个在现有管理体制下的调整改革方案。这一方案要求编制主管部门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特点,不同地区面积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层级服务人口等多种因素,将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引进当代先进的数量统计模型和技术,建立常态化的动态调节机制,使人员编制管理有利于而不是阻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人民网

  相关新闻

  

  央视上演

  编外员工“大清退”

  2007年8月,一场“大清退”在中央电视台展开。央视解聘了1800名编外人员,占全台总人数的20%。1990年初,央视只有3个频道,事业编制是2000多人;现在已有18个频道,事业编制却没有明显增长。这促使央视进行编制外用工的尝试——2003年,央视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解决编外人员的身份问题。除了台里有编制(即“台聘”)的职工,其他人全部跟中视汇才公司签约,然后派遣到电视台工作,成为“企聘”人员。已有至少5000人签订了“企聘”合同,是“台聘”的两倍多。这也使得央视成为中国最大的实行劳务派遣制度的事业单位。宗禾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