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马鞍山市花山区黄里村村民濮师傅一直阴着个脸,饭也吃不下。从去年12月27日开始,他所承包鱼塘的水开始变蓝,鱼出现“翻塘”(鱼不断跳出水面),第二天早上开始陆续死亡。短短三天时间,饲养的6000多斤鱼全死光了。无比心痛的他找到“蓝水”出处——河坝上游的一家宝石厂矿,没讨到说法,向花山区环保部门投诉,只得了句“水的pH值达标,属中性”的回复。
没有人管这个“蓝水”,其流经区域的近十个村民组的五千村民的生活用水也成了问题。
□《 皖江晚报》记者 刘小庆
图一:濮师傅蹲在厂矿污水排水沟旁
记者在蒋家坝桥头拍到的死鱼
蓝水肆虐,洗菜都成问题
1月19日上午9时,在濮塘风景区,记者见到了面容憔悴的濮师傅,他要带记者去河坝上游看看,证明“蓝水”是从某宝石厂矿流出的。
在河坝上游的张埂自然村,我们遇到了村民郭师傅,他指着家门前的水塘说:“这是我们村最大的一口水塘,里面的水却根本不能用,洗衣服衣服变颜色,洗个手都嫌脏,我们都叫这水是‘硫磺水’。”
绕郭师傅家门口的水塘一圈,记者没有看见鱼虾,也很少看见水草、青苔等。而在他家不远处,有一座山石裸露的矿山。郭师傅说,村里水塘的水变蓝是从1999年开始的,最厉害的时候,全村人曾集体挑水三年。
等到了厂矿排水沟与河坝的交汇处,记者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水面是蓝色,水底有一层厚厚的白色沉淀物,“蓝水”流经之处,无论是石头,还是废弃物,都呈雄黄色,就连排水沟周围的几块田地里,也有“蓝水”分布。记者随手拔了一把荒草,发现草的根部也呈雄黄色。
沿着河坝继续向下走,走到苏坝自然村时,村民们见记者在拍照,纷纷来到村口水塘旁诉苦。
“我们在塘里放的2000条鱼,全死了,一条没剩,还落下个坏名声。”苏坝自然村村民余昌到抱怨,去年11月28日开始,村口鱼塘的鱼开始陆续死亡,村民们把死鱼捞回家,有的直接烧烧吃了,有的腌晒后再吃,但都出现了拉肚子现象。“现在洗衣服、洗菜后,回家还要用自来水清一遍,麻烦不说,自来水费用也增加了不少。”村民金声英补充道。
随后,濮师傅将记者领到了其鱼塘所在处——蒋家坝和串心坝。在蒋家坝桥头,记者看见桥下水草中,还残浮着十几条死鱼。濮师傅心疼地说:“我养鱼快30年了,遇到过两次这样的情况:2008年一次,也是因为宝石厂矿排水污染,使我的鱼死了不少,但厂家做了一定补偿,也就算了。没想到,2009年末,污水又来了,这次把我6000多斤鱼全弄死了!”
环保部门:水的pH值达标
从濮塘风景区回到市区后,记者电话采访了花山区环保局环境监理站周站长。他告诉记者,他们于去年12月28日接到村民投诉,并在第一时间赶去现场,抽取水样进行了初步测试,发现水的pH值达标,属中性。今年1月4日,他们又接到了村民投诉,也在当天赶去村民投诉的宝石厂矿企业进行了勘察,发现该企业的污染处理设备不够完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其整顿。
“那家宝石厂矿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手续和证照是合法齐全的。”周站长推测,鱼死亡也有可能跟人为、天气等因素有关,“当然也不排除水质因素,需要做进一步的监测才能知道。”他证实,2008年的确有过一次类似投诉,当时的监测结果发现,水中的pH值超标,通过协商,企业对村民的损失进行了赔偿。
根据周站长的建议,记者电话联系了马鞍山市环境监测站。该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居民如需对水进行监测,首先需要递交一份监测申请书,数据出来后,再请专家进行分析。他同时表示,他们出具的数据只能说明水是否被污染,无法判定其与鱼死亡有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