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之于文人,是一场梦。有的是美梦;有的,是一场缠绕终生也无法解脱的噩梦。
从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江南贡院出过的名人不计其数。唐伯虎、郑板桥、文天祥、吴敬梓、袁枚、林则徐、施耐庵、方苞、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一些人从这里青云直上,更多的则是失意之人。
冬日清晨的阳光,灿烂,却也温暖不了肃杀的空气。穿越秦淮河畔幽艳脂粉香,到了江南贡院,气息突然凝重。12块碑刻分立路两侧,一抬头,眼前已是“明远楼”。飞檐出甍的三层建筑,底层四面为门,楼上两层四面皆窗,不难猜到它的作用:号令和指挥整个考场,当然也是用来监视应试士子、院落内执役员工乃至阅卷官、考官等有无传递作弊行为。上了楼不免失望:这里应当是整个考场最高的建筑,站在楼上一览无余,可是眼前,几十米开外,视线就处处撞到障碍。
这个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曾东起姚家巷、西至贡院西街、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占地三十万平方米,是朝天宫的十倍;房屋多达三万多间,是北京故宫的三倍,考试号舍就有两万零六百四十四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规模如此宏大,让周边甚至秦淮河的对岸都繁华起来,然而如今夫子庙热闹依旧,贡院却只能萎缩成了东北角一处小小的四合院,当年位于考场中心的明远楼,就是院门入口。
院子里的几十间号舍,只是仿制品。1919年,贡院的绝大部分被拆,辟为古玩市场,保留下来的少量建筑,也在一次次变迁中渐渐消失。与明远楼一起得以幸存的,只剩一座飞虹桥。可惜早就不属于贡院,被南京市中医院大楼遮得严严实实,绕到医院里方能见到。这座不过十几米长的石桥,在科举时代意义非凡,桥这边是外帘,负责誉录、对读、初选、分卷、弥封,那头是内帘,才是阅卷的地方。任何人不得越桥半步,连熟人隔桥打个招呼也不行。
九天八夜完全封闭式的考试,考的不但是智力文才,也是体力。一些人魂断考场,一些人精神崩溃。再加上几次震惊世人的科举冤案牵连无数,让贡院变得阴森,常常传出考生被冤魂缠身之说。于是有了每次开考前的仪式,请来僧侣在明远楼上设坛打醮三昼夜。
现在前来游玩的人们,未必知道这些。号舍里那些古人作弊的小玩意,在他们眼里显得有趣。
走出贡院,阳光暖了些,门前商业街热闹喧嚣起来。贡院将开始旅游景点的角色扮演,将过往擦拭模糊。
快报记者 孙兰兰/文
快报记者 赵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