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将进入第三个保本期
· 六年增长近四倍
· 出任股基基金经理
· 25只基金一天赚了近3亿
· 将离职回广州证券
· 发新基金报销30万
· 80%股基+20%债基
· 为中小盘带来大机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1 月 1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基金市场部人士自曝生财之道
发新基金报销30万
  你相信吗?发一只新基金,一名渠道人员可报销各类费用30余万元。不管你信不信,这可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近日,有前基金管理公司市场部人士向记者慨叹当年的“辉煌人生”,并自曝当初自己和同事们的生财之道。

  2008年,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4705.92万元,利润总额为12878.05万元,利润占比37.11%。这样的利润率发生在传统型行业并不稀奇,但它却偏偏发生在了没太多固定资产投入、无需购买原材料的基金业。

  约三分之二的管理费收入被基金管理公司“开销”掉了!这些钱上哪里去了呢?记者通过调研获知,基金管理公司的员工薪酬和营销费用是两个“大头”。其中,营销费用约占基金管理公司总收入的近五分之一。

  “市场部人员手上有没有‘费用’很关键。”上述前基金管理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有了‘费用’,自己的工资、奖金可以放着不用动,吃用开销全都走公司的账。”排名前十的某北京基金管理公司的K小姐,就把这一便利和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女人就是胆子大,发一只新基金,她填了40万元的报销单,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发票,结果批下来30多万元,我们才报了7-8万元。”说这话时,上述前基金管理公司人士无不流露出了羡慕之情。“她一身的名牌,都在公司报账。”

  实际上,渠道人员自己的吃用开销被当做基金产品的营销费来报销的事情,在基金管理公司中并不少见,有些时候甚至处于“半公开”状态。“我们片区的营销总监C先生,在办公室里都会公开叫嚷——快!去找发票!”

  据了解,基金管理公司的渠道人员手上握有大量的“费用”,是为了适应我国传统的“酒桌文化”之需。“每每基金公司请客,最愿意来的是记者,因为记者有获取信息的需求;而行长就不一样了,他们知道跟你吃饭,你看中和想动的是他的资源。跟人家关系不到位,人家凭什么给你卖基金呢?”某基金业人士一语道破“潜规则”。

  据传,某资产规模前十的基金管理公司2009年的排名下滑较快,与该公司日前聘用了来自香港的F先生担当首席市场执行官多少有点关系。“香港人不懂得大陆的酒桌文化,这点很吃亏。”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另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负责人去某银行拜访,看到F先生也在等着接待,结果等他办完事后出来,看到F先生还在那里。“这就是不懂得酒桌文化的下场!”知情人士颇有感慨。

  基金管理公司的另一项支出重头是员工的薪酬。平均70万元的年收入,早在坊间流传,而记者近日获得的信息基本与该传闻相吻合。据业内透露,在大中型基金管理公司做到总监的职务,100万元的年薪则是打底数。

  某管理公司过一个节,最底层的员工拿到了4万元的联华OK卡。据说,当天就有“黄牛”背着麻袋上门收购,97折。“这在基金管理公司太普遍了!那些上门收购各类购物卡的人被基金公司员工戏称为‘御用黄牛’。”另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部人士嘲笑记者的孤陋寡闻。

  人们不禁要问,上述每一项开销都是必须的吗?而它的源头,不正是基金管理公司每天向投资者收取的约1.5%的管理费吗? 据《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