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8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农妇带着盲婆婆改嫁感动中国
· 的哥免费接送盲人女教师上下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1 月 1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农妇带着盲婆婆改嫁感动中国
  37年前,她出嫁成家,从此与双目失明的婆婆结缘;27年前,前夫去世后,她带着盲婆婆和3个年幼的孩子改嫁,一边承受贫困生活的重负,一边悉心照料“胜似娘亲的婆婆”。最终,去年10月,96岁高龄的婆婆在她的怀中安然离世。

  36载春夏秋冬,这个名叫王淑贞的河南农妇,用无言至孝和真爱温暖着一个原本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得知自己成为CCTV2009“感动中国”河南候选人,连连摆手:“当不起,当不起。婆婆就是俺娘,当闺女的哪有不疼娘的道理?咱老百姓就是过平常日子,有啥感动不感动的?”

  婆婆逝后她才首次出远门

  1月8日中午,武汉市青山区,记者见到了王淑贞。

  半个多月前,王淑贞来到武汉。通过老乡介绍,她在一家洗衣店里找到一份工作。这家店承接了几十家饭店、宾馆的洗涤业务,从清洗烘干到分拣整理,王淑贞和五六个工友忙得不可开交。“到年底了,活儿特别多,有时干到凌晨两三点。”王淑贞说,虽说忙,但她并不觉得累,“总比在老家干农活轻松,俺知足了。”

  来武汉是王淑贞第一次出远门。此前,这个在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赵岗村生活了60年的农村妇女,从未出过漯河。“老板管吃管住,俺能攒住钱。”王淑贞说,“家里还有两万多块钱的外债,得赶紧还掉,不然俺心里老不踏实。”

  洗衣店老板姚女士告诉记者:“王师傅非常能干,肯吃苦。刚来时我每月给她800元工资,现在加到1000元了。”一旁的王淑贞抿嘴微笑:“谢谢老板!要不是送走了婆婆,俺还来不了武汉哩。家里有婆婆,俺哪儿也不去……”

  老人在她怀中安然离世

  2009年10月,天气渐凉。王淑贞发现,身体一向不错的婆婆有些异样:躺在床上不想动弹,端着饭碗的手不停颤抖,以前最爱吃的油馍也咽不下去了。“看奶奶出现这种状况,俺妈可急坏了,赶紧请来乡里的医生。”王淑贞的大儿子薛红亮回忆,检查之后,医生说奶奶没病,只是生理机能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奶奶老透了,再高明的医术也不能长久维持她的生命。”

  薛红亮说,听了医生的诊断,妈妈天天守在奶奶床头,陪她说话,“有时候俺妈就握住奶奶的手,啥也不说。奶奶把头偎在妈怀里,这姿势一待就是半天。只要奶奶想吃东西,妈都会喂她。唉,我不知道奶奶临走时心里想的啥,可我知道只要俺妈在跟前,她就会安心、踏实。”

  去年10月底的一天,躺在床上的老人突然睁开眼,目光掠过眼前每一个家人,伸手拉住王淑贞的胳膊,嘴里含糊不清地叫着“淑贞,淑贞”。王淑贞把婆婆搂在怀里,两人脸贴着脸喃喃低语。

  “当时俺姑也在场,看到这情景,背过脸哭起来。”薛红亮说,姑姑是奶奶唯一的女儿,可在奶奶心里,她最亲近的人是儿媳。

  当天下午,96岁高龄的老人在王淑贞怀里去世。

  在接受亲属哀悼的那3天里,全村老少到王淑贞家给老人送行。“老太太真是高寿,她是个享福的人。”乡亲们说,如果不是王淑贞侍奉得周到,孑然一身的失明老人怕活不了这么高寿。

  “婆婆不跟着,俺不嫁”

  1973年冬天,经人介绍,王淑贞与同村人薛秀群结婚。结婚前,薛秀群的姐姐已出嫁,他和年迈失明的母亲相依为命。

  “薛家太穷了,只有两间草房,两张木板床,连饭桌都没有。”王淑贞说,虽然婆家家徒四壁,但她没有嫌弃,决心好好劳动,改变贫困生活。“成亲那天,俺怕婆婆冻着,抱起一床新被子给她盖上。”王淑贞说,她这个自然的举动让婆婆念叨了一辈子,说“儿媳妇心善,俺儿娶了淑贞是大福气啊”。

  婚后,王淑贞生下3个孩子,一家6口人生活过得幸福融洽。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83年,薛秀群患上肝癌,不久病故。“老薛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这一走,剩下仨孩子,最大的还不到10岁,婆婆又是盲人,俺可咋操持这个家……”丈夫过世后,王淑贞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起早贪黑拼命干活来养家糊口。时间一长,许多好心人登门劝说王淑贞,与其这样硬撑,不如改嫁。

  “说实话,俺也想改嫁,可俺丢不下可怜的婆婆。”王淑贞说,对别人的好心劝慰,她心里矛盾重重,丈夫死后家里没别的亲人了,大姑子家境同样贫寒,她不忍心把婆婆一个人撇在家里,如果自己不管,婆婆可咋活下去?

  转眼到了1984年春,当又有媒人登门时,王淑贞撂下一句话:“要嫁就带上婆婆,婆婆不跟着,俺不嫁!”

  对王淑贞的决定,娘家人不理解,媒人也不理解:“淑贞,你再嫁一家不就是为了减轻负担吗?带上盲婆婆改嫁,还不是受苦,你图个啥呢?”

  王淑贞说:“婆婆是俺娘,看不见她俺心慌。”一句话,说得别人无言以对。

  1984年冬,经乡亲撮合,王淑贞带上盲婆婆和3个孩子,与年长她5岁的本村男青年赵合群重组了家庭。赵合群自幼父母双亡,他接纳了王淑贞,盲婆婆住进了赵家。

  “别看俺家老赵人长得不咋样,但他心好,对俺婆婆当亲娘待。俺们生活20多年,俺俩从没有因为婆婆闹过别扭。就冲这,俺嫁给他也值了。”对老伴赵合群,王淑贞话语里充满感激。

  她的三个儿媳也个个孝顺

  “俺妈待奶奶好,她们就像亲娘俩一样。”王淑贞的大儿媳郭爱云说,“妈这一辈子把好吃好喝的都给了奶奶,家里油盐酱醋从不叫奶奶管,地里春种秋收从不叫奶奶操心,亲闺女也只能做到她这样了。”

  婆媳结缘的30多年里,王淑贞一日三餐给婆婆端吃端喝,早上给婆婆打洗脸水,梳头洗面;忙完农活,晚上回家给婆婆烫脚擦身,洗衣拆被。母亲的孝道和操劳,让儿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让街坊邻居感慨不已。

  如今,王淑贞3个儿子都已成家,3个儿媳个个孝顺,这让王淑贞十分欣慰。“俺妈是俺们的榜样,如今她年纪大了,俺做晚辈的得像她伺候奶奶那样,孝敬她、爱护她。”在郭爱云的记忆里,婆婆所做的点滴,都在这个家庭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浓浓亲情。有一年天寒地冻,婆婆突然拉肚子,弄得被子上到处都是屎尿,王淑贞赶紧擦净,用自己的棉被把婆婆盖好,然后拆洗婆婆的棉被和衣裳。当时天气太冷,根本没法晾晒,她索性连夜洗好,放在火炉上烤干套好,一直忙活到夜里12点多。“奶奶的棉衣很不好洗,俺妈蹲在院子里一遍一遍搓,她双手泡在刺骨的冷水里,手背手腕上都是冻裂的伤口,鲜血直流。”郭爱云说,那晚的情景让她终身不忘。

  有一次,婆婆得了重病,在本村卫生所吃药打针都不见好转,婆婆执意留在家里,王淑贞安慰她说:“妈,孩子他爸不在了,我就是你的亲闺女,咋着我都得给你看病。”王淑贞用架子车徒步10多公里,把婆婆拉到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背着婆婆挂号打针,一直服侍到婆婆病情好转。

  远离家乡她时常怀念婆婆

  “淑贞太节俭、太善良了,几十年没见她穿过新衣裳,没吃过啥好东西。”赵岗村的乡亲们说。

  薛红亮讲了一件事:一年夏天,年幼的弟弟跟妈妈走街串巷卖冰棍,天气又闷又热,弟弟嗓子冒烟,想吃冰棍。“俺妈挑了一根快化的冰棍给弟弟,弟弟抬头看见妈的嘴角干裂流血,哭着要妈也吃一根。妈不吃,说一根冰棍一毛钱,省下来给奶奶买爱吃的油炸馓子。”

  2001年的一天,赵岗村村委会特意给赵家送来一块敬老模范光荣匾。婆婆抱着匾额,擦了又擦,叮嘱赵合群挂在堂屋正墙上。2003年,赵家又荣获漯河市首届百户五好文明家庭称号。记者注意到,简陋的赵家没有电视机、冰箱等电器,但这两个荣誉证(匾)却摆在最醒目的地方。

  婆婆去世后,王淑贞守孝一个多月,不久萌生离家打工的想法。“俺不想叫她走,劳累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喘口气,在家享享清福多好。”赵合群说,可最后拗不过老伴,只好放她出去。

  王淑贞说,而今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她和老伴的身体都还很硬朗,“老赵在家喂猪,我在外头打工挣钱,这日子呀,肯定越过越美”。

  只是,远离家乡的王淑贞,会常常怀念和婆婆一起生活的时光。“婆婆名叫楚大妮,爱笑,爱说话。她走的时候没受罪,这是娘的造化!”

  据《大河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