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3版:区域新闻·江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江苏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8℃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1 月 1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江苏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8℃
专家指出,“气象病”已成现代社会文明病
  “2007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偏高1.5℃,达到16.4℃,2008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0.6℃,达到15.5℃,2009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8℃,达到15.7℃。其中,2007年的气温是195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高值。”根据江苏省气候公报,连续三年平均气温数据都居高不下。江苏的年平均气温升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

  □ 快报记者 孙羽霖

  影响之动植物

  春来早了,春茶也早了

  “2009年的春天,让茶树提前苏醒过来。”年近古稀的高级评茶师蒋俊云回忆起去年春天的茶叶市场。

  据江苏省气候公报显示,2009年春季气温显著升高,江苏省平均偏高3.4℃,是1961年以来同期的第三高值。以苏州地区为例,去年2月上旬气温偏高6.1℃,创历史同期新高; 2月12日最高气温27.4℃,为2月最高气温极值。

  “茶叶的生长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蒋俊云介绍,茶叶属亚热带耐阴性的多年生植物,喜温喜湿,要求年平均气温、生产期间月平均气温均在15 ℃以上。3月上旬连续3天平均气温高于10 ℃时,茶叶才会迅速生长。2月份的“高温天”让苏州的碧螺春提前出现了10天萌动的迹象。相应的,去年一些茶园也做好了碧螺春提前上市的准备。

  蚊子嗡嗡:“我也爱早春”

  能提前喝上春茶是好事,可也有烦人的事,比如蚊子也早早出来了。家住南京下关水关桥的武先生就发现,每年5月份才会出来的蚊子,去年居然在立春就出现了,而且数量还不少。

  蚊子提前出动的原因,跟去年早春的气温有关。2009年气候公报显示,春季(3~5月)全省平均气温为15.2℃,较常年偏高1.3℃。所以蚊子提前到2月出动,也就不奇怪了。

  南方植物也能在南京定居了

  随着近年来气温升高,原先适合种植在宜兴、溧阳、苏州等温暖湿润地方的香樟也越来越适合在南京生长了。

  “在几十年前,树龄只有二三年的香樟在南京很难过冬。”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向其柏介绍,香樟只要遭遇寒冬就难逃一劫。以前,由于冬季的寒潮频频南下,一些刚长了二三年的香樟经不住寒冷,很快就冻死了。如今,香樟已经成为南京不少道路的行道树了。

  此外,以前一般生长在浙江金华以南的白兰花、含笑花等也都成为南京城市绿化的新品种了。

  影响之农业

  春旱的发生几率变大了

  江苏省气象局专家介绍,江苏省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在近47年里升高了1.38℃,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上升趋势加大,1994年以后始终高于常年平均值。气温升高了,会带来粮食的增产增收吗?

  “理论上,全球变暖会使粮食产量升高。”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院潘根兴教授解释说,降水和气温的偏差会招致农作物的养分跟不上变化,越冬作物发育期提前、生长期缩短。不过,因为熟制的更替与技术和农业生产成本、劳动力等因素有关,目前水稻产量已经较高,这种气温数据在农业上的影响暂时不是很明显,在江苏境内将基本不会变化。

  “气温的变化对江苏的最突出影响,是春旱容易发生。”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的担心,已经在近三年的气候中有了真实的反映。据2009年气候公报,2008年12月1日~2009年2月7日,江苏省各地降水量均比常年同期偏少。淮北地区平均降水量14.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7成,徐州、连云港、宿迁等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油菜自播种后,冬天前淮北地区受干旱影响,土壤水分亏缺,干旱加冻害,部分田块出现死苗。

  潘教授说:“我们对江苏近10年来农作物产量的统计表明,低产耕地面积较大的徐淮地区、宁镇地区在气候变化下产量的损失可能较为明显。因此,农业生产的风险会加大。”

  病虫害也猖獗起来了

  “气温升高了,环境温暖了,虫灾也会增加。”潘教授说, “全球变暖下,空气和土壤的温度提高了,水稻螟虫和稻飞虱也有早发和北移趋势。”资料显示,冬季温度的明显升高,影响了土栖昆虫的冬眠和早春复苏,促使土传病原菌的活动提前了,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分布的变化,导致异常的病虫害灾害,例如近10年来水稻螟虫成灾的早发和高发,成为影响我国南方水稻高产最严重的病虫害。

  此外,根据科学家的数据分析,湿润和温暖的气候条件意味着比正常情况下更适合细菌和病毒生存,而这些病菌传播到人身上的危险性也更大。潘根兴表示,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改变会迫使一些动物迁移,频繁迁移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影响之人类

  “气象病”成现代社会文明病

  研究表明,天气和气候变化是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要素,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使人们情绪高涨、心情舒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利的气象条件,则使人情绪低落、心胸憋闷、懒惰无力,甚至会导致精神病态和行为异常。从温度来说,通常低温有利于形成较佳的心理状态,在高温或温度回升时,人的精神状态则容易产生波动和异常。

  如今,“气象病”被称为一种独特的现代社会的文明病。有资料显示,这种病在发达国家占总人口的50%-70%。专家认为,当寒潮袭击或台风过境,或气温忽降忽升,或出现大风、大雾、阴雨天气等,如果对坏天气的刺激反应强烈,出现情绪抑郁,乏力身困、失眠易醒、头痛、易激动、神经质、焦虑、恐惧、食欲不振、骨头疼痛、脊柱错位以及手术刀疤疼痛等症状,却查不出其他原因;而且每当天气变化时,都出现类似的症状,那么“气象病”基本可以确诊。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