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看当时的日记。如果嫌一本《胡适留学日记》太长的话,你可以看网友总结的精编版胡适日记,其中心就是“打牌”;而季羡林年轻时的日记则被网友发现有“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这样的句子。看完大师日记之后,网友们都长舒一口气:“嗯,大师年轻的时候跟我们一样。”
网络版胡适日记:跟我的日记一样嘛
说起来是名人日记,最后被网友弄成了冷笑话。有网友翻看了《胡适留学日记》,精选部分如下: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以下省略)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啊胡适!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三天打牌,第四天痛骂自己,第五天又开始打牌,这样的日记节选一出,让网友们立刻对胡适先生好感度倍增:“胡适的日记简直跟我写得差不多!原来大师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啊,觉得好安慰。”也有人觉得自己和大师就是有距离:“都是一样风格的日记,人家这样就成了大师了,我……”胡适日记的流行,简直成了“胡适体”,还有人模仿他的日记写:“1日 上网。2日上网。3日上网。4日 你怎么还不做论文? 5日上网。”
网络版季羡林日记:大快人心
网友精选的季羡林日记就没有胡适的那么格式整齐,但是主要段落也相当符合网友的口味。季羡林年轻的时候写:“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 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毕业论文季羡林是这样完成的:“论文终于抄完了。东凑西凑,七抄八抄,这就算是毕业论文。”看篮球的季羡林抱的是这样的心理:“过午看女子篮球赛,不是去看打篮球,我想,只是去看大腿。”
季羡林日记虽然和想象中的大师日记不太一样,不过仍然博得网友一片叫好:“季先生真性情啊,喜欢喜欢。”对于抄论文一事,网友的评价是:“看来很多年以前,毕业论文就是一个不合理的讨厌的存在。”而“考他娘的什么东西?”更是被网友称赞为“大快人心”:“骂得好骂得好。”
网络版日记是真的吗?
季羡林和胡适的日记在网上传得火热,但是也有人提问:“这个是恶搞版还是真的?”阅读广泛的达人们立刻拿出书本佐证。网友“堂堂溪水”说:“胡适留学日记提到打牌是1911年六月至九月间,也许当时刚刚学会打牌,正在兴头上,所以屡见打牌一事记入日记中。”从他摘抄的胡适日记显示,胡适爱打牌确有其事,留学日记中也有每天记录打牌的部分,只是不仅仅是打牌二字而已,比如:“七月二日(星期日)读《马太福音》八章至九章。书作寄李辛白。天热不能做事,打牌消遣。七月五日(星期三)往暑期学校注册,下午打牌。”看来网友对胡适爱打牌一事,是作了夸张呈现。
而季羡林的日记呢?有人翻出新闻报道发现,这些的确是原文照录。2009年7月20日的《新世纪周刊》中《真性情的邻家老人季羡林:牢骚日记反成励志书》一文提到:“这些日记在出版时,编辑曾提出‘做适当删减’,季羡林的意见是:一字不改。”不管是经过网友加工还是原文照录,胡适和季羡林的日记在网上的确是成了受追捧的“有爱日志”,使这两位从书本的叙述中走出来,变成了让网友倍感亲切的“大爱学者”。
快报记者 张润芝
延伸阅读
鲁迅情书:
只要枭蛇鬼怪够了
大师年轻时候的日记还只是率性天真,如果是年轻时候的情书,那就更能看出大师们私密的一面了。有好事网友将鲁迅情书翻出来,发现他对许广平的称呼值得细细研究,常见的是以下几个:小鬼、害马、枭蛇鬼怪。这几个昵称一排出来,就让网友大呼“值得学习”:“看着几个昵称,和一般的小甜甜小宝贝相比,一则有创意,二则胜在奇崛。看似恐怖阴森,实则充满爱意,大师就是大师。”
至于情书的具体内容,则更是有爱:“我对于名誉、地位,什么都不要,只要枭蛇鬼怪够了。”鲁迅和许广平分开的时候是这样思念她的:“此地四无人烟,图书馆中书籍不多,常在一处的人,又都是‘面笑心不笑’,无话可谈,真是无聊之至。海水浴倒是很近便,但我多年没有浮水了;又想,倘使害马在这里,恐怕一定不赞成我这种举动,所以没有去洗……”几句闲话,比现在的偶像剧对白要感人得多。有网友说:“虽然不喜欢课本里的鲁迅,不过情书还是超级有爱啊,要是书里把那些诘屈聱牙的课文都换成情书,我一定可以瞬间理解鲁迅是一个有爱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