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是如何被网友
变成一部中国电影的?
网上好像只剩下了一部电影,它的名字叫《阿凡达》,我们用签名诉说对《阿凡达》的向往,把头像换成了阿凡达版的自己。尽管故事发生在八竿子打不着的潘多拉星球,尽管卡梅隆也就是宣传的时候从中国拿走了一个貔貅,尽管纳美人说话时的抖眉耸肩散发着挥之不去的老美气息……但是中国网民依然能找出《阿凡达》和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一个米帅拯救郭德纲的故事,这是一场PS大赛,这是一段晕3菜频发期。嗯,这还是一部伟大的钉子户斗争史
阿凡达和阿凡提:
对不起,我这么容易就笑了
《阿凡达》在上映之前就博得了中国观众的好感,因为这名儿取得就够亲切够喜庆,听着跟阿凡提他弟兄似的。卡梅隆一定不知道,中国有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阿凡提,直接导致了《阿凡达》在正式登陆之前就在中国开始了本土化的第一步。阿凡提几乎成了《阿凡达》公认的官方诨名,人人都以把二者弄混为乐。
辩证法告诉我们,相互矛盾的事情一定有辩证统一的地方。所以肤浅到一定程度一定能折腾出点深刻的东西,深刻到一定程度一定会产生肤浅的表象——我说的是中国网民的笑点。因为肤浅,他们从“阿凡提”和“阿凡达”的一字之差找出了更复杂的东西:“阿凡达与阿凡提分别代表的是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阿凡达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阿凡提头脑发达、四肢简单;阿凡达是三维动画的高级阶段,阿凡提是三维动画的初级阶段(木偶拍摄);阿凡达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阿凡提一直是一个人在战斗!结论:阿凡达与阿凡提就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组合,要不看就都不看,要看就都要看!”
另外一个理论是,阿凡达和阿凡提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证据一:阿凡达和阿凡提都是复姓“阿凡”,这俩兄弟还都有个坐骑,不过阿凡提骑的是毛驴,阿凡达骑的是大鸟魅影;证据二:阿凡提跟阿凡达都是领袖人物。看来阿凡这个姓不错;证据三:阿凡提能说会道,是文才,阿凡达能打会闹,是武将;阿凡达显然比阿凡提的桃花运好。阿凡提是个光棍,只能倒骑毛驴,阿凡达则连外星美眉都对他死心塌地,谁家的两兄弟不是这么互补的?关于阿凡提和阿凡达的研究最终成果是“阿凡提·达”的诞生,参见图片。
加点蓝色儿,耳朵削尖……
哎哟喂恭喜您,您成阿凡达了
外国人弄了个“阿凡达”生成器,只要把自己的照片上传,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个“阿凡达版”的你,还创造出一个新名词叫“Avatarize”,意曰“阿凡达化处理”——何必假装那么复杂哟,不就是个PS么?咱们早就开始这项工作了,不仅把自己PS过了,还把所有明星PS了个遍,度身定做PS方案,比自动生成的好多啦。
2009年12月18日,网友“圣诞诗”在猫扑发帖《阿凡达PS作品合集》,把奥巴马、郭德纲、曾轶可、李宇春、芙蓉姐姐……全部PS成了阿凡达,同时还编了个众明星参与“阵容堪比《建国大业》,剧情复杂如《雷雨》”的网络版《阿凡达》:米帅版阿凡达对着郭德纲版阿凡达说:“哥哥,我已经把地球文在身上了,我会去救你的。”郭德纲张口就乱了身份:“儿啊,我是你妈妈呀,快拿着我相片去找你哥哥,我们俩长得一样一样的。”光看开场,已经知道这个网络版《阿凡达》有多不靠谱。
PS阿凡达版明星,是网友们对阿凡达相貌研究热情的发端。《阿凡达》公映之后,网友“毒药之美”在天涯发帖问:“《阿凡达》女主角是不是罗海琼演的?”这时大家忽然发现,《阿凡达》的女主角的确像很多人:罗海琼、张韶涵……喜感这个东西是难以用语言说清楚的,只是眉梢眼角的相似让这些女星忽然就担任了谐星的功能,被网友们评价成了“纳美美人”。接下来大规模的PS大赛开始,阿凡达生成器那个玩意儿在网友面前简直是小儿科,什么人的脸进去了之后都出来一个样子,只有巧手夺天工的民间PS高手才能将一张张明星面庞演绎得如此婀娜多姿仪态万方,连久违的小胖也再战江湖。阿凡达不是外星人,是一个时尚ICON啊。
中国式杯具:听起来是段子呀查一查是新闻
《阿凡达》上映之后,全国就疯了,于是网络上开始有看上去像段子一样的东西流传,首先是:“东莞英语阿凡达过于火爆,胶片烧毁,设备损坏。很多市民是从广州深圳驱车前往观看,等待着看了一个多小时的广告后,放映出来的影片声音和画面还不同步。近500名观众愤怒地要求退票,与影院方僵持近4小时后,影院经理两度下跪并作出全额退票并加200元路费才勉强平息众怒。”听上去像个段子,但是有观影网站的观众日记为证,新闻随后跟进。这个在网上被称为“杯具的东莞avatar观影者集体领两百事件”。
接下来,杯具不断出现,《阿凡达》中国观众成了摆放杯具的餐桌。作家赵赵在自己微博上转发了这样一条消息:“《阿凡达》电影票紧俏,上海唯一一家放映IMAX巨幕版的电影院和平影都前,一位年迈母亲裹着棉被彻夜排队只为帮儿子和其女友买两张《阿凡达》电影票。”并附加评论“什么操蛋子女”。上海的票价涨得比房价还快,而黄牛票已经被炒到800元一张。因为拥有目前最先进的IMAX电影放映系统和亚洲第一大银幕,东莞某影院预订票已经排到猴年马月,以至于不得不暂时中断预订……这些事儿在网络上传播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段子,结果第二天一看报纸,就成了新闻了。中国式凑热闹风潮,胜过任何一个网络段子。
学会用纳美语回帖
千变万化的网络语言,在《阿凡达》驾临的时候,有了新一轮更新。网络上从来不会担心词汇贫乏,只是会集中在某一段时间猛烈地使用某几个词汇,现在这个阶段属于《阿凡达》。第一个走红的词是“晕3菜”,即“Avatarh3dache”,意为“《阿凡达》3D眩晕症”,很多影迷都表示自己戴上3D眼镜会有头晕目眩之感,更何况《阿凡达》的片长长达156分钟,甚至有人看完电影产生呕吐。“晕3菜”这个词不仅胜在切合流行,关键是被翻译得很有中国特色,朗朗上口。
接下来走红的网络词汇就全部来自台词了。卡梅隆收貔貅的时候顺便贡献了纳美语入门“skowng”,说这句骂人的话全组的人学得最快。网友们立刻到电影里寻找skowng踪迹,发现是女主角和男主角打情骂俏用的,意思是“白痴”,女主角在继“小孩”之后,送给男主角的第二个“称呼”,而且作为男主角的名字,用了很久。啊呀呀,这么意味深长的词当然要收录走。不要赤裸裸地攻击你讨厌的楼主,你可以留下纳美语一句。
阿凡达,钉子户教材?
从阿凡提开始,中国网民就对这个主题爱不释手,莫不是因为有某种第六感的联系?最终,我们找到喜欢《阿凡达》真正的理由,这个故事哪里是老美意淫自己是世界之王的传统大片啊,这是一个我们熟悉到骨子里的钉子户与强拆城管的故事啊!不信请看韩寒评语:“有一些中国的影评人认为,电影虽然不错,但是有些情节还是落入了俗套。我完全不这么认为,因为野蛮强拆对于其他国家的观众来说,的确是一件超乎他们想象力的事情,也就是外星球和中国才可能发生。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如果你觉得几句话还没有点清楚剧情的话,我们可以看李承鹏更详细的剧情分析:“《阿凡达》是一部反映钉子户抗暴力拆迁的影片,2154年,一个叫RDA的土地开发公司,来到一个叫潘多拉的地方搞开发,号召大家只要搬家就可以有诱人的赔偿。可那条街居民大多一根筋,再多的钱也不干。开发商就想出派“阿凡达”,化装成当地居民刺探他们的底牌,了解地形,分化瓦解,为开发商提供最佳拆迁方案。这个叫“杰克”的阿凡达在卧底时不小心泡上了当地居民首领的女儿,产生真感情,卧底就被反卧底,就反过来动员开发商不要强行拆迁。开发商毛了,一怒之下就率部前去攻打。这时杰克终于明白,根本不需要什么沟通,大家只能以暴制暴,他带领居民们用最土的武器与城管殊死搏斗,最后民意战胜了城管。
这不是几个写博客的闲人在瞎掰。请看1月9日《南方都市报》新闻:1月7日,广州大学城一工地被勒令停工,开发商失踪,感到受骗的商家声称自己是“无辜纳美人”,打出了“番禺大学城《阿凡达》真人秀正在上演”的横幅要求公道。这个故事,本就是给中国度身定做的?
中国式观影:
看完电影,拿起电脑
始作俑者到底是陈凯歌,还是胡戈?这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从《无极》开始,中国观众就开发了一种“看完电影,拿起电脑”的观影过程。《无极》开了中国大片不靠谱的先河,让这些阵容强大海报华丽的东西变得毫无逻辑笑点百出;《馒头》则开了中国式观影的先河:让不靠谱的电影变得靠谱,让靠谱的电影变得更靠谱。你可以把这个叫做“解构”,不过在无所不八的中国网民面前,这个词也太没趣了。
重生吧,不靠谱大片!
《无极》出来的时候,全国观众都蒙了。陈凯歌是大导演啊,为什么这个冲击奥斯卡、看齐《指环王》的电影看着就这么不对劲呢?非但不好看,而且心里憋屈得慌。等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出炉,全国观众就舒坦了:经过《馒头》的诠释,我们终于看明白了这个故事;《馒头》的走红说明,不是我不懂欣赏大导演作品,而是大家真的都觉得“好烂啊!”
紧随其后的大片们一个赛一个地不靠谱。《夜宴》,没看懂,谁也不知道那女的咋就死了;《满城尽带黄金甲》,满眼都是大胸部,闹心。《夜宴》成了《晚饭》、《满城尽带黄金甲》成了《满城尽爱黄马甲》。这基本上类似于国人对待国足的方法:恨铁不成钢是无用的,我等小民发怒也无济于事,不如当个乐子来玩吧。如果有人看不懂喜感在何处,可以重新剪、可以发帖分析,最终,大家就都开心了。再然后,骂导演就是影评人的事情了,网民甚至期待大导演们有进一步后现代发挥,资深观影团已经能忖度出这片子有多不靠谱,同时抱以热切的期待——这样的观影预期构成了烂大片高票房收入的主要部分。有了这样的心理素质,虽然烂片井喷出了《风云二》《花木兰》和《刺陵》……中国观众都很淡定地一笑而过了。
落地吧,靠谱的大片们!
对于不靠谱的大片,要改造,对于靠谱的大片,网民也不能看看就算了。无论是怎样的故事,它一定能在某个点上把我们的生活链接起来。
像《变形金刚》这种童年回忆片,赚得盆满钵满,我们看得也挺满意,但是满意之余还是可以有很多发挥嘛。擎天柱和威震天的对决就被移植到春哥和曾哥之争上,混乱的地球毁灭场面里有小沈阳、奥特曼、黄渤的烟台口音,还有绵羊音。
《2012》让我们真正认识了诺亚方舟,也让中国网民想象出了各国人民冲上诺亚方舟的不同表现,谈笑之间,各国风貌和国际关系已经隐隐可见。这样还不够,干脆有人在淘宝上卖起了诺亚方舟船票。
搞,是一种生产力
我要说,吴宇森是个深刻理解这种中国式观影心态的人,他迎合中国网民推出了《赤壁》。我们有理由怀疑,《赤壁》是真的准备好了烂的。最终,它很圆满地烂了整整半年,加上前期揭秘,给网民提供了一整年的欢乐盛宴。如果因为《赤壁》有了大投入高科技战火场面,你还不相信这是刻意为之的不靠谱,那么到了《十全九美》,你总该相信,聪明人已经把网民的胡搞乱搞当成了正经严肃的需求,按需生产出了这个票房火爆的电影。搞,是一种生产力,而且还是学问。
真正明白这门学问的人在电视界大亨芒果台。不管是选秀节目、综艺节目,还是《丑女无敌》和《一起来看流星雨》,都是利用网民“审雷”的价值观制作出的娱乐产品:先惹骂炒红,再用恰到好处符合中国国情的山寨程度吸引观众观看,直到最后骂的人陷了进去,心服口服地觉得蛮好看的。
阿凡达=阿凡提?
米帅版阿凡达VS郭德纲版阿凡达
杯具的东莞avatar观影者集体领两百事件
晕3菜
宇宙钉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