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评论员 西风
快报上周五发表了记者采写的新闻《南京最新“桥梁体检报告”出炉 85座桥亚健康》,笔者应约配写了评论《“体检”是恢复公信力的第一步》。第二天,一位市政公用局官员给我打来电话,说看了我的评论,有话想说。他说这个“第一步”说得对,对问题桥梁,政府管理部门在“体检”之后,还要做维修、改造等方面的工作,第二步第三步会跟着来。但是,市政部门只能管桥梁建设后的养护,桥梁本身就像人的身体,一开始没有个好底子,长大后肯定经常犯病,所以,不能光责怪市政,更要关注桥梁建设过程。一旦建设时落下毛病,桥梁就会留下安全隐患。而这一块跟建设局规划局他们有关。
我觉得这位市政官员的话很好,说到了近些时“桥××”频发的实质根源之一。于是建议,你可以就此写篇文章给快报,发表出来供社会讨论。但他显然有些犹豫。他的犹豫反映了时下行政生态圈的潜规则:有些事情你可以说说,但不可以当真。果然,临近发稿,信箱中也没收到他的文章。我理解这位还能说些真话的同志。对“桥××”的问题,事后监督是事倍功半的,我们应该把关口前移。百姓管不了市政局还是建设局的分工,他们要的是安全。而安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防线,正受到违规招标、权钱交易、监管缺失等可怕的冲击。
昨天18时许,南京的天空飘下了点点雪花。我来到丑闻过后的汉中门大桥。看见除了一小段桥栏杆没架设好,大多完工了。在桥墩下,一群民工模样的建设者正在帐篷旁吃晚饭。我了解到,这是群来自山东沂蒙山区的民工,背上印着“鲁冠石材”的字样。民工告诉我,工程还有十来天就完了,他们正好拿了工钱回家过年。至于手艺,他们憨厚地笑笑,不是祖传的,相互学呗。问他们的单位名称,他们好像没有概念,估计是包工头拉了一帮人而已。问到安全,他们有些警觉,说,有监工的,白天都在,现在下班了,是南京的。这么冷的天,露天里吃饭,薄薄的帐篷!问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似乎有些残忍。但是,我还是有些不解,现在不是解放战争年代了,改建一个很小的桥,几十米长的栏杆,用得着去沂蒙山区搬兵吗?是山东民工资质好,还是价格低,抑或老板的亲戚在南京?
我注意到,桥上标语落款的建设单位叫“南京钰通交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上网查了一下,不同的网页介绍的文字都极少,既有“主营业务:煤炭、油料、能源”的字样,也有“业务范围:交通设施工程施工”的字样,单位坐落在一个“村”里。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
看到这里,再想想沂蒙老乡的身影,我突然觉得可以写点文字,以补那位市政官员欲言又止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