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岁首,都是上市公司高管辞职的高发期。但今年与往年不同。往年辞职是为了套现,而现在随着市场扩容速度的加快,辞职高管纷纷将目光投向拟上市公司,低价购得原始股成为高管辞职“跳槽”的诱因。有识之士呼吁,应警惕高管离职致原有上市公司动荡,更应防止上市后公司高管任职行为短期化。
高管密集辞职潮再起
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末,有大量的上市公司高管离职现象。事实上,每到年底岁首,都会发生上市公司高管密集辞职现象。2009年1月份,不到15天,有关上市公司董事、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监事等辞职的公告已超过100次,这一数字远远高于2008年同期上市公司发布类似公告的次数。
2009年底,高管辞职又一次多了起来。据记者调查,进入2009年12月,多达4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高管辞职公告。仅2009年12月17日一天,沪深两市至少有6家公司公布了高管辞职公告。
例如,沧州明珠公告称,董事会于2009年12月14日收到公司副总经理于新立、李栋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中环股份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副董事长郝于田的书面辞职申请,辞职申请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卧龙地产公告称,汤海燕由于工作原因辞去公司第五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职务。百科集团公告称,潘广超因身体原因提出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由董事长周立明兼任公司总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董秘辞职近来比较多。2009年12月17日,七匹狼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2009年12月12日收到董事会秘书杨鹏慧的辞职申请,称其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的职务;2009年12月23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叶永青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叶永青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其担任的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职务。
辞职高管涌向拟上市公司
对于公司高管的离职,有些上市公司根本不作任何解释,有的则称由于“个人原因”,但到底是什么个人原因,记者致电其中几家询问,皆云“不好说,一切以公告为准”。
近一个多月来,证券市场上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市场扩容速度加快,一边是高管辞职频频,这中间的联系颇耐人寻味。
据记者调查,中国A股市场在去年12月份出现了IPO“井喷”。仅一个月,A股市场就发行了35只新股,单月融资规模超过610亿元。仅就创业板而言,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登陆创业板,2009年12月9日,第二批8家公司发布招股说明书准备上市。时至今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已达36家,另有8家创业板公司箭在弦上。现在还有为数不少的拟上市公司在排着队等监管层放行。有分析人士称,估计今明两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有望达到500家之巨。
有分析人士称,如此快的扩容速度,欲上市的公司,最需要的一个是资金,一个是懂得上市规则的人才。因此,原上市公司高管手中既有资金、又懂经营、了解上市规则,自然受到青睐。尤其是最了解上市规则的董事会秘书,已经成为不少拟上市公司眼中的香饽饽。
中信建投一位高级分析师向记者分析,高管主动辞职到拟上市公司任职,对于拟上市公司是好事,对于这些高管来说,只是换了个东家,重新当高管,好处更多,不仅可以有新的发展空间,而且手中有足够的资金可以低价购得更多的原始股,在公司上市之后,手中原始股的市场价,会使其获得比以前高得多的收益。
一家中小板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向记者披露,自己近期收到许多猎头公司的电话,希望能去一家拟上市公司任职。他称,如果在一个已经上市的公司,个人价值很难得到体现,但到拟登陆中小板或创业板的公司去,就很容易做出成绩,而其中最大的诱惑就是可以获得拟上市公司的原始股。
警惕跳槽致公司业绩变脸
知名财经评论员曹中铭认为,某些上市公司高管的“主动辞职”对于上市公司本身的影响不容忽视。无论是从上市公司的团队建设,还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方面都是如此。他认为,上市公司高管的行为应该受到严格规范。
有市场人士向记者分析说:“要高度关注上市公司高管‘因个人原因’离职后,去拟上市公司拿原始股的现象。离职高管拿到原始股,公司上市之后若再离职,再获得其他公司原始股。任职短期化,高管个人大赚特赚,上市公司质量却难以保障。如放任这种行为,会从根本上动摇投资者信心。”他分析说。
证券法律专家张远忠建议说:“对于上市公司离职的高管应当建立跟踪机制。如果一个高管频繁离职,而且所任职的上市公司业绩在上市后不断恶化,监管部门应当高度关注,必要时可以出台相应的处罚措施,比如对其采取禁入措施,斩断其通过股市圈钱的路。”
据《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