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大学生因找工作四处碰壁,一怒之下,竟然将辛苦四年换来的大学毕业证撕毁,母亲发现儿子如此不争气,跑到家旁河边寻短见。丈夫接到妻子寻短见电话后,急匆匆赶回家,将妻子从冰冷的河水中救了出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不成低不就、专业不对口、技术水平差已成大学生就业拦路虎。
4个月找不到工作,他撕了毕业证
家住邗江头桥镇的小李,今年25岁,在家排行老二。四年前,小李考入无锡某技术学院,读电脑软件和日语专业。去年7月,小李拿到梦寐以求的毕业证书。可他走进无锡某人才市场才发现,根本没对口专业的工作,失望之下,小李只好打道回府。一次挫折没让他泄气,反而激发他的求职欲望。小李将求职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上海、南京、深圳等地都有踏足。一晃,四个多月过去了,小李的工作依然没有着落。此时,他身上的钱已所剩无几,只好利用余钱回家。回家后,小李找工作的积极性再也提不起来了,整天呆在电脑前玩游戏。
“你这么大的人,总不能整天呆家里不找事情做呀。你看看你哥哥,他的出息比你大多了。”前天晚上,小李母亲再也按捺不住,教训起小儿子来。
“我都找了四个月了,可找不到好工作。”小李边玩电脑边反驳。
“我们花了好几万元钱,供你上大学,你却找不到工作,你不怕别人笑话你啊。”李母怒骂小儿子不争气。
“大学文凭一点用处也没有!”小李被激怒了,跑进房间,从行李箱里掏出大学文凭,当着母亲的面,撕成碎纸。“你气死我了。”李母气得转身跑进房间里,而小李仍若无其事地玩电脑。
这真是一个无眠的夜晚,李母躺在床上,脑中一直浮现儿子撕毁文凭的景象,一夜没合眼。
儿子离家 母亲投河自尽
“我走了。”昨天早晨,自感惭愧的小李收拾行囊,简单跟其母亲打了个招呼就走了。等李母起床寻找,小李早已不见踪影。
“我说了他几句,他就走了。这个家不像个家,我不活了。”一时想不开的李母拿起电话异常激动地告诉丈夫要跳河自尽。正在上班的李先生接到电话后,大感不妙,忙打的往家赶。20分钟后,李先生赶到家中发现空无一人。大喊妻子的名字,但没人回应。难道妻子真的去寻短见去了?李先生紧张起来,沿着家旁的河一路寻找。
当天早上,寒风刺骨。在不远处,李先生看到一个颤抖的身影站在河边。“那肯定是妻子。”李先生一路急跑至妻子旁边。此时,妻子一只脚已迈进河里。李先生一个箭步上前,抓住妻子的手腕,顺势抱住妻子的腰,将其抱离岸边。
“儿子已经投靠到亲戚家了。”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把妻子救回来后,给儿子打了一个电话,得知儿子已投奔亲戚了。“他还是不成熟,还要让他在社会上再磨炼磨炼。”
老观念成大学生就业拦路虎
到底是什么阻挡了小李就业?昨天上午,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们。在11名被采访的对象中,记者发现,有7人持过分“执著”的态度。
季同学,2008年毕业,曾经在扬州某媒体上班,因待遇太低放弃了媒体梦。“那家单位的待遇太低了。”季同学告诉记者,刚进单位时还以为媒体工作很风光,工资也高,可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媒体不但工作苦,工资待遇也不如想象的那么高。自小季离开单位后就一直没工作,原因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我的梦想就是考公务员。”小徐毕业后一直呆在家里攻读关于考公务员的书籍,根本没出去找工作,连续两次失败后,仍没死心。“如果下一次考公务员再失败,我才会考虑找工作。”对于考公务员,小徐很有信心。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除受供求关系影响外,就业观念已成一道拦路虎。”扬州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杨主任告诉记者,很多大学生抱着只要上了大学能找到好工作的陈旧观念。一些家长为了快速收回“成本”,都希望子女找一份高薪工作。很多大学生受自身、同学和家长因素的影响,眼睛都只向上看,从来不肯低头。其实,劳动就是工作。在如今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大学生一定要改变就业观念,灵活就业,走出怪圈。“当然能学以致用是最好的。”
《扬州时报》记者 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