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点点》是一个连线栏目,一头连接孩子家长或者老师,一头连接专家,不管您是父母、幼儿园老师还是爷爷奶奶,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孩子的沟通问题和心理问题,每周四和周五上午(9:00~11:30)都可以打电话给栏目热线13390913323,或者加QQ:215865504,点点叔叔将细心倾听,部分问题将转给专家答疑。
网友倾诉
网友桑叶女儿6岁,从小就非常内向,但是最近变得更加金口难开,就算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故事课,她也不肯说话。有一次家长会,半天的时间,在幼儿园都没见她开口。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在很长时间的交流后,网友桑叶才第一次提到爸爸这个角色。桑叶说,丈夫是家里的绝对权威,对于丈夫的大喊大叫,她早已经习惯。因为丈夫在单位压力非常大,开心的时候还好,不开心的时候,会把怨气撒在母女身上。一次给他倒水,烫了一点,他就把茶杯砸掉了,然后就是长时间的沉默。桑叶认为这些可能是因为丈夫希望要一个儿子,而生女儿让他心里不开心。
由于丈夫晚上经常回来比较晚,桑叶吃完晚饭经常会陪女儿做手工游戏。丈夫回家后,见到女儿很开心地喊他,他却一点都不开心,总是很严厉地责怪女儿为什么这么晚还不睡觉,其实一般才九点钟而已。节假日丈夫不太喜欢出去玩,但是却制止她带孩子出去玩,在家里又没有欢声笑语,丈夫喜欢安静。长此以往,网友桑叶很担心女儿性格会有一些影响。
专家点评
亲子沟通专家
许家齐
内向是父母给孩子贴的标签
孩子“内向”是不爱表达、不爱说话吗?孩子内向,可能是怕被指责而已。孩子的需求是被欣赏、被肯定和被关心,爸爸对她说 “怎么还不去睡觉!”让她感受到责备,甚至觉得爸爸不爱自己,这些让孩子选择了“闭嘴”。而父母却认为孩子内向,也给孩子人生贴上了一个重重的标签。
影响孩子一生的幼儿决断
假如她怀着害怕的心情说“知道了”,爸爸会说“你知道了还不快点去睡”;她说“我想再玩一会儿好不好?”爸爸会说“这么迟了,赶紧去睡,玩什么玩!”……总之,她说什么,爸爸都会反驳她,这时她心中可能会产生一个“决断”:爸爸不喜欢我说话,我最好不说话;此后或许会演变成“爸爸说话了,我就别说话了”;再往后变成“爸爸回来了,我赶快闭嘴”;再往后可能会演变成“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会回来,我现在就不说话”;再后来“一想到爸爸就不说话了”;再往后“那个人说话像爸爸,我还是不说话吧”……
“内向”就这样产生了,或许今后,她只有在和好朋友一起时,感到安全的情况下才会说话。
权威的父母可能造成的影响
外向的人有什么就表达什么,内向的人有什么就“累积”什么,忍不住了便一次性发泄,通常强度很大。爸爸很内向,在家里绝对权威,对生女儿感到不悦,似乎心中累积着情绪,又长久未释放。见到女儿开心也不表达,不开心就直接责备。
我猜爷爷或者奶奶也很“权威”。小时候爸爸养成了与他的父母接触也是“一高一低”的习惯,很少体验过平等相处的感觉。
权威的父母,可能让孩子感到怨恨(产生对抗);感受不到爱(淡漠);感受到爸爸的厌烦(讨厌、自责),感到自己不重要(自我价值感低),感到自己是多余的(厌恶自己),对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影响。虽然现在她很内向,预计未来她对孩子也会很“权威”。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的“权威”可能会产生三种结果: 1、对抗,主要表现为“判逆”,通常在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12岁)后显现出来;2、逃离,主要表现为不接触,避开父母,不说话,重则离家出走;3、降服,降服的孩子最可怜,为迎合父母,会失去自我,将变得没有主见或者顺从,遇冲突会非常焦虑、紧张,行为上选择退缩。
点点周刊记者 李义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亲总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绝对不容侵犯,在网友桑叶看来,丈夫就像一个大老虎,平时不太说话,讲话就会吼,整个家庭气氛在这种高压下,变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但是受害者不仅仅是自己,还有6岁多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