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8版:视听中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保民生 让百姓多得实惠
· 怕影响销量
油耗标识山东遇冷
· 真人版“雪人”
呼吁抗大雪
· 过个收费站
耳朵被咬一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1 月 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保民生 让百姓多得实惠
  2009年,中国政府“保民生”力度加大,惠民政策频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步推进,新医改方案出台。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改革一起推进,政府增加8500亿元投入。中央制定的各项民生民策,解决了民众关心的哪些问题?带来了哪些实惠?

  领到“新农保”养老金存折,老人开心地笑了(资料图片)

  2009年年底,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10多万农村老人,陆续从当地的社保机构领到了一个存折,从2010年1月开始,这个存折里每个月会按时打进55元的基础养老金。金堂县新农保是全国的一个缩影,2009年9月,新农保在全国320个试点县陆续展开,试点期间,中央财政将补贴100亿元。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2009年应该说是财政相当困难的一年,是过紧日子的状态,但是我们积极地通过投资安排来保证支出,特别是侧重于民生的支出。

  2009年,一系列惠民新政陆续推进,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达到7284.6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9.4%。从2009年起,新医改开始启动,各级财政将在今后3年筹措资金8500亿元,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明确了城乡一视同仁、权益累加计算的政策导向。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央视《今日观察》昨日21:30播出

  细看系列惠民政策特点

  主持人 陈伟鸿

  陈伟鸿:从社保到医疗,从农村到城镇,回顾2009年出台的这些惠民政策,我们会发现政策出台的密集程度和它的影响范围可能都是前所未有的,那么这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李玲:2009年4月份出台的新医改,它是破土而出,是一个综合的改革,手笔非常大,因为它涉及到的是筹资体系、服务体系、公共卫生、药品、公立医院,是比较综合的一个体系。而且它的目标是全民共享,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所以它是真正落实病有所医,让老百姓不再为疾病而困扰。

  马光远:除了新医改这么一个大手笔以外,每一个关于民生的举措都可以称为大手笔。以前我国出台一些相关政策的时候,大部分的情况是配套资金可能跟不上,这一次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不仅在民生的政策上力度空前,而且在财政的投入上也是空前的。比如说,2009年为了解决2千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中央财政一次投入420亿,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第二个就是为了确保医改的成功,在未来3年各级政府投入的资金是8500亿,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这也是空前的。

  新医改还有难题需克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李玲

  陈伟鸿:2009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经过3年的酝酿才向社会公布细则,这个方案的出台为什么这么难?还有什么样的难题需要克服?

  李玲:医改本身是个世界难题,这个医改涉及到13亿人口,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所以它确确实实是一个超难度的方案。它最大的亮点,是我们政府旗帜鲜明地举出了政府主导,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性,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全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马光远:新医改里面提到要全民覆盖。这个全民覆盖不仅仅是城镇居民。还指农村,比如说现在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4%,对每一个农民,比如说每一年的补偿额,按现在推算已经有1200元,那么这1200元按照现在覆盖的8亿多农民的话,总数额快要达到1万亿,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李玲:医改非常难,我国还刚刚开始,我国的保障水平还非常低。投资力度很大,但是医疗不是投钱就能解决的。另外,2010年马上要开始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这是医改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如果公立医院改革没有成功,所有其他的各个体系的建立都很难收到实效。

  中国养老体系最大亮点

  《今日观察》评论员 马光远

  陈伟鸿:从新农保的推出到现在,我国正在构建一个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这个体系最大的特点和亮点是什么?

  褚福灵: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全体城乡劳动者的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架构,这个制度大概包括:一个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覆盖了所有的城镇劳动者,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城镇各级劳动者。再就是2009年推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覆盖了全体的农村劳动者,包括劳动年龄的农民,以及已超过劳动年龄的农民,也就是说60岁以上也能够享有相应的待遇,中央政府提供一定的基础养老金。

  马光远:这个应该是财政对全民的一个反馈。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要每年向每个农民支付55块钱,也就是说中央财政第一次对农民的养老问题开始投入,那么农民告别了完全依靠养儿子,完全依靠土地来养老的这么一个历史,这的确是跨时代的。

  褚福灵:至于养老保险制度未来的发展目标,应当是适度劳动者皆保险,就是低收入和无收入的人群皆保障,也就是说力争做到人人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险待遇。

  保民生是经济发展着眼点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褚福灵

  陈伟鸿:中国政府把保民生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着眼点,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政策的着眼点?

  李玲: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保障民生,但是仅仅经济发展不一定能保障民生。落实民生问题,实际上是在建设一种新的中国模式,也就是如何利用制度的优越性,文化的优越性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找到低成本、广覆盖,而且有可持续性的社会发展模式,那么这就是中国模式。

  马光远: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提出要把保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最大目的,而且把民生定位成走出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刻不容缓。民生问题不解决,可能会限制未来的发展。所以,民生问题就未来30年来看的话,可能会成为一个最大的瓶颈问题。那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民生肯定是一个突破点,是应对危机的动力问题。

  李玲:民生本身是一个扩内需,调结构的切入点。以医疗为例,其实它的服务业就是高端的,另外与健康相关联的健康产业,以及信息技术等等,它都是促进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的一个最好的切入点。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