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6版:核心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政府“送温暖”,下岗工人 称4年没收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1 月 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政府“送温暖”,下岗工人 称4年没收到
快报记者调查后发现,由于缺乏监管,20.3万元资金被一家 企业“截留”
  年关将至,“送温暖”将陆续开始,各级政府部门慰问困难群体。然而,原南京羽绒厂的一批下岗职工却为此“闹心”:市财政连续5年给厂里发放“送温暖”资金,绝大多数职工只拿了1年,其余都被厂里“截留”了。连“温暖金”都敢截?快报调查的结果出人意料,这笔款项确实被“截”下了,但是企业竟然也叫屈,称这笔钱是“烫手山芋”。一年又一年的“送温暖”,到底怎么个送法,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快报记者 郑春平 见习记者 鹿伟

  羽舜公司大门

  举报

  “新闻里总说政府今年发放了多少多少送温暖资金,可我们困难下岗职工咋就从没领过这钱?这些钱都哪去了?”

  下岗职工的“五大质疑”

  张兴华,原南京羽绒厂的职工,1994年下岗。“每月除了养老保险,就是厂里发给我的360元。”360元,这正好是南京的低保标准。

  “新闻里总说政府今年发放了多少多少送温暖资金,可我一个困难下岗职工咋就从没领过这钱?”有疑问的不止张兴华一个人,还有他之前的同事方林、陆林虎、王建辉等人。

  “下岗时孩子才7岁,现在都20多岁了,可是这十几年间我一分钱都没拿到。”同是南京羽绒厂下岗职工的方林表示,总是听说政府送温暖资金,可自己作为下岗特困户却从没享受过这一“优待”,只有每个月仅仅90多元的生活费。“物价从1994年开始都不知涨了多少倍了,可是我们的工资还是按部就班。”下岗后的方林一直赋闲在家,偶尔打打零工,她一直期待着政府能够关注他们这些下岗职工的生活。

  2008年底,几个下岗职工代表找到原南京羽绒厂的主管单位南京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当时一位姓黄的副局长听说此事后,很惊讶地表示,“每年都拨款给羽舜的,你们怎么会没发呢?”

  这时,张兴华和同事们才知道原来政府对他们还是有照顾的,只是这资金不知什么原因被“截留”了。为此,他们希望市外经贸局给个“说法”,到底这个钱什么时候开始发的?每年拨款多少?为什么他们一直没有?

  2009年春节前,虽然没等到明确的“说法”。但张兴华和同事们终于在“第一时间”领到了这笔送温暖资金,有的发了400元,有的发了600元。“下岗这么多年,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对此盼望已久的张兴华说。

  然而,疑问终归没有解决,张兴华和同事们2009年7月又继续向外经贸局反映这一情况,市外经贸局也开始了进一步调查。不久之后,调查结果出来了:从2005年开始市外经贸局每年都会拨一定的款项给市羽绒厂改制后的南京羽舜实业有限公司,让其发放给下岗困难职工,已经持续了5年。对此,张兴华和同事们表示全然不知。为此,他们希望市外经贸局能够进一步公布每年的送温暖资金数额以及发放名单。

  2009年12月31日,漫长的等待终于换来了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市外经贸局从2005年到2009年共拨款37.1万元给羽舜公司,据统计,羽舜公司只发放了16万多元,而目前羽舜的账户上还有将近21万元。

  在大吃一惊后,昨天这几位下岗职工代表再次来到市外经贸局,以书面形式列出了五个问题,要求答复:

  1、下岗职工扶贫款从何年开始发放?至今共几年?每年多少? 2、何年何时发放到下岗职工手中?实际向下岗职工每人发放多少?

  3、扶贫款是否可当作改制后企业应承担下岗职工的医药费报销款项?共计发放多少?

  4、在岗职工含改制后的股东有无发放此扶贫款?发放多少?

  5、应及时发放的扶贫款而未发放是何原因?多余扶贫款的去向?

  调查

  “对什么时候发完,上面并没有明确提要求。每逢年关下岗职工都‘闹事’,留下这笔钱,心里就踏实一些,一旦今后哪年上面不给我拨钱了,我还能用这笔钱应付一下。”

  企业:没发的20万是为给职工应急

  “送温暖资金”收支表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郑春平

  南京羽舜实业有限公司位于安德门大街。公司门头上的面砖都已剥落,显示了这家改制企业正面临的经营困境。

  “拨给我们的慰问金确实没有发完。”对记者提出的送温暖资金截留问题,公司董事长李林没有否认。

  “外经贸局从哪一年开始给你们拨送温暖资金的?”记者问。

  “2005年。”

  “5年来,拨给你们的送温暖资金一共有多少?”

  “每年标准都不一样,总共37万多元。”

  “你们发了多少给下岗职工?”

  “总共发了16万多。每年不一样,根据拨给我们的资金多少而定。”

  “目前还剩下多少?”

  “20万元多一点。”

  “有具体账目吗?”

  “有,我们记的。”

  接着,李林叫来了公司的财务科长。从提供的一份收支清单上看,2005年到2009年,该公司共收到送温暖资金371000万元,支出167682元,余款203318元。

  在支出部分又分为两大项,一项是2005年至2009年“慰问职工”支出总额118472元,另外还有一项是“其他”49210元。其中,“慰问职工”款项除2005年标注“无名单”外,2006年-2009年附有详细领取慰问金的职工名单,合计222人次。至于另一项“其他”支出,李林表示,虽然统称“其他”,但也用在困难职工补助上了,例如慰问一些遭遇大病,或家庭突发变故的职工等。

  总额37.1万元,实际发放约16.7万元,占45%左右,而“截留的”则占55%。如果扣除“其他”支出,实际发放用于下岗职工“送温暖”的比例仅约32%。

  “余下的20.3万多元款项到哪里去了?”记者问。

  “都在账上。我们建立了一个专款账户,存起来了。”李林说,羽舜公司的前身南京羽绒厂是一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企业,公司有一个改制企业备付金专款账户,5年来结余的20多万元送温暖资金就存在了这个备付金账户里。

  “市外经贸局在拨这些钱的时候,对它们应该用在哪里、应该在什么时候发完,有没有跟你们提出要求?”

  “我想应该是春节慰问吧,因为每年都是在年关。不过,对什么时候发完,并没有明确提要求。”李林说,外经贸局拨给他们公司这笔钱是以春节给困难职工补贴的名义发放的。他还拿出了自己的工作日志,其中2009年1月13日的工作事项中的第一项,写的就是“关于2009年春节10万元困难企业职工补助”。

  而收支明细显示,2009年实际拨给该公司的为10.6万元,支出的是6.46万元。这是5年来发放的范围最广、总额最高的一次,李林自称这次发放是“洒香水”,多多少少每个人都发到了一些。

  但同样,相对于10.6万元的总额,发出去的也只是一部分,其余照样被截留。

  “为什么你们没有一次性全部发给职工呢?”记者问。

  “关键是我有后怕。”李林说,羽舜公司积累了改制企业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每逢年关下岗职工都“闹事”,留下这笔钱,心里就踏实一些,“一旦今后哪年上面不给我拨钱了,我还能用这笔钱应付一下。”他说,尽管自己对企业的未来有信心,但是这几年的确很困难。第二个原因,主要是考虑到平时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例如职工大病需要慰问等,这笔钱也能顶上些用场。

  回应

  主管部门:应该专款专用,当年发完

  “因为我们既不是执法部门,也不是法律监管部门。”

  主管部门:应该专款专用,当年发完

  李林认为,这笔钱只要是用在下岗困难职工身上的,就算没有在春节一次性发完,也是可以的。

  不过,南京市外经贸局则明确表示,这笔钱应该“专款专用”、当年发完。“我们发放这个资金给企业,同时就明确了两个原则,一是最好当年全部发完;二是要专款专用,用于困难职工。”对于20.3万元的结余,该局组织人事处处长成鸣镝说,每年局里拨款的时候都会向企业强调这两个原则。但是他也坦言,“具体的操作还得靠企业自己”。

  接连几天来,南京市外经贸局根据职工们的反映,对南京羽舜实业有限公司的相关账目进行了调查。“根据查的情况,羽舜的账目基本是清楚的。”成鸣镝表示,近5年来共发放给羽舜37.1万元的困难职工补助资金,目前还有20.3万元在该公司账户上。

  不过,这笔账目只要没有被挪作不正当用途,“只能说是违反了局里的规定,因为我们既不是执法部门,也不是法律监管部门,仅仅是行业主管部门,对此我们只能下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把钱尽快发给下岗职工。”成鸣镝表示,其实不光羽舜这家企业,大部分改制后的企业都面临监管难的问题。

  三问

  一问:为何送了5年“温暖”,才知没送到位?

  从2005年到2009年,南京市外经贸局每年都申请一部分送温暖资金并拨付给南京羽舜公司,用于困难职工补助。然而,一来众多职工不清楚其中详情,就连外经贸局自己也并不了解发放的具体情况。

  “我们也是在这次的调查过程中,才发现账户还有将近21万元的余款。”南京市外经贸局有关人士表示,此前局里也大致了解到每年公司都会有一些余款,但是具体的数字并不清楚。“每年我们都会查看羽舜报上来的表格,按照表格,一般大部分的钱都能用完。”照此推理,根本不可能有21万元的余款,那这些钱又从何而来?有关人士解释说,“企业虽然上交了发放名单,但是没有把钱发下去,或者企业报上来的表格与事实不符。”

  显然,“温暖”送下去了,有没有送到位,还得打个问号。

  二问:结余的20.3万元,是“账”还是“钱”?

  据南京羽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林介绍,这笔结余的20.3万元送温暖资金,存在了公司的改制备付金专项账户里。那么,究竟只是一本用来表明清白的“账目”,还是的确留有这笔“钱”?对方表示“都在一个账户里”,但是,与公司的经营账户是分开的,就算是统筹安排,也是与下岗托管职工的养老保险、生活补助费用“统”在一起的。可能会出现某个月份“有账无钱”的现象,但总体而言,这也是用于困难职工生活保障的需要。如果现在要求拿走这笔钱,也是拿得出来的。

  三问:为何有时没感觉,有时“洒香水”?

  南京羽舜实业有限公司目前共有下岗职工150名左右,但是除了2009年,真正拿到并感受到“暖意”的并不多。市外经贸局有关人士说,原则上送温暖的资金只是针对下岗职工,市里是不鼓励“洒香水”人人都有的,要有重点针对性,“但是我们的理念是面广一点,尽量每个下岗职工都能享有这一资金。”然而,羽舜公司发放的面比较窄、范围小。“例如,2005年,我们拨了3万元,他们只发给了11个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职工都不知道的原因。”

  而2009年张兴华等下岗职工们都拿到了送温暖资金,是不是因为他们努力争取的结果?“我们对此作了调查,发现大部分下岗职工的生活还是挺困难的,所以2009年就要求羽舜实行普惠制,让每个职工都能享有这一待遇。”

  反思

  “送温暖”巨资年年有,谁来审?

  “市里已经筹集了1.33亿元,专项用于送温暖活动。”在日前举行的南京市委全委会上,代市长季建业明确表示,春节将近,各级干部要多关心人民群众冷暖,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最需要帮助的人民中间。

  “送温暖”应该怎么个送法?根据季建业提出的要求,应该特别关注城乡低保、优抚对象、农村五保户、拆迁困难户、特困职工、孤寡残疾等特殊群体,要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然而事实表明,想要做到这一点,对现行的送温暖资金监管体制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每年财政支出的巨额资金到底送往了哪里,却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南京市审计局党委发言人、副局长徐卫平向记者坦言,“送温暖”资金通常每两三年审计一次,但只限于省财政、市财政直接拨付的送温暖资金。根据以往审计的情况,的确发现过一些送温暖不到位的现象,也有一些并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也享受了“送温暖”的福利,但是总体上南京还没有发现擅自挪用送温暖资金的案例。而其他各部门、单位的送温暖资金,因为涉及的范围较广,且比较分散,所以基本不作审计。“审计部门每年要面对经济建设与社会运行中大量的、巨额的审计任务,如果每笔资金都审,的确有些顾不过来。”

  手记

  送温暖资金

  何以成“烫手山芋

  下一步,账上的20.3万元到底该怎么个用法?当记者就这一问题进行采访时,得到的答复颇让人意外:南京羽舜实业公司表示,政府部门最好把这笔钱全部收回,以后不发我们也没意见!

  该公司董事长李林说,政府部门每年发放一笔“送温暖”款项给他们困难企业职工,本意是好的,但是一旦今后哪年突然不发了,职工必然有意见,“闹起事来企业吃不消”。之所以留下一部分送温暖资金没发,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心里没底”。

  其次,作为有着多年历史的老企业,改制中出现的历史遗留问题太多,下岗职工之间的情况也比较复杂,这笔钱交给他们企业来发放,到底应该怎样平衡发放标准,这个问题太棘手,“按照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发放,肯定会有的多,有的少,无论怎样都会有人不满意。”

  “如果外经贸局把这笔钱收回去,由他们发放,我们愿意。”李林表示,公司已经做好了把这笔结余款项“退回去”的准备。

  本来是一个“暖人心”的好事,不想却送出了一个“烫手山芋”,对南京诸多的困难改制企业而言,上述现象并非特例。

  记者了解到,羽舜公司的“送温暖”资金,是由市财政拨付给市劳动局、市劳动局又拨付给市外经贸局,再由外经贸局下拨给企业的。每年市财政、市劳动局都会根据全市困难企业情况,决定“送温暖”资金的分配比例。对许多困难企业职工而言,如果这笔款项发放到位,的确可以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企业,因为平时需要背负下岗职工养老保险、生活补助等沉重的包袱,而将这笔资金“统筹”到了平时的支出当中。一旦这笔款项的流向被追究起来,“送温暖”的资金也就成了烫手山芋。

  对主管部门而言,同样面临尴尬与两难。以前企业改制遗留了种种矛盾,每年春节前的“送温暖”被看作是缓解矛盾、改善困难企业职工的“润滑”举措之一。然而,当遇到送温暖资金被“截留”时,怎么处理却成了个难题。如果就此对相关企业进行严惩,一旦企业撇开下岗职工的担子,在职工福利保障上打折扣怎么办?通常而言,企业改制后,只负责托管下岗职工的统筹工资、养老保险等事项,“送温暖资金他们其实是不愿要的”。然而,如果就此停止“送温暖”,困难职工的生活岂不更是雪上加霜?

  昨晚截至记者发稿前传来消息,市外经贸局将暂时把羽舜公司结余的20.3万元送温暖资金收回来,结合今年的送温暖资金,向该企业下岗困难职工“滚动”发放,初步估算将在明年发完。至于今后是否继续“送温暖”,该局有关人士说,只要财政继续拨给他们这笔资金,他们就一定继续往下发。

  快报记者 郑春平 见习记者 鹿伟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