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3版:区域新闻·都市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新时代家谱
向女儿女婿敞开大门
· 裸男进了女浴室
都是醉酒惹的祸
· 为省路费
4民工藏身塑料桶
· 变压器下起火,好险!
· 将打造中日古建筑
艺术研发展示中心
· 结婚三天后再拘留
新郎官坦受人性化执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1 月 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新时代家谱向女儿女婿敞开大门
  去年下半年,花费千万元、耗时13年的《孔子世家谱》在山东曲阜举行颁谱典礼时,有人就预言,修家谱的盛世已到。作为雕版印刷故乡的扬州,这几年成了浙江、苏南一带修家谱家族的首选地,记者昨从邗江古籍印刷厂了解到,仅去年一年,在扬州修的家谱就达到30多部,扬州修家谱,一年要“吸金”数百万。不过,“家谱热”的背后也遭遇冰火两重天,外地人多,本地人少,个中原因,记者做了探访。

  □《扬州时报》记者 高松元 文/图

  重修家谱在扬州很盛行

  [现象分析]

  一年接单30多部,包拯后裔出手百万元修谱

  “这几年,修家谱很热,我们邗江古籍印刷厂仅去年就接单30多部,有时都忙不过来。”邗江古籍印刷厂厂长韦长芹告诉记者。

  韦长芹表示,近年来,在苏浙一带,不少宗族一掷千金,投入上百万甚至千万来重修家谱不算是什么新闻,就拿他们厂来说,十年前,可能几年才修一部,而现在是一年修几十部,每年都在递增。“可以这么说,百家姓里的几乎每个姓,我们都修过。”

  至于修家谱的价格,韦长芹透露,要根据纸质,一些普通用纸,一册家谱可能只需花费20元,但是如果宣纸制作的家谱,价格要偏高点。“包拯后裔上次到我们这修家谱,出手就是100多万元,70本一套,一次就修了400套。今年我们也接到江阴夏氏修家谱的单,也花费40多万元。”

  赵匡胤妹夫的后裔盼修家谱无人牵头

  那么修家谱的主要人群是哪些?韦长芹表示,根据厂里接单的情况看,修家谱主要还是集中在浙江和苏南一带,扬州主要集中在江都大桥、昌松一带,但是牵头人依然是苏南人。经济条件固然是一方面原因,另外,扬州保存完好的宗族家谱也不如浙江、苏南那边多。

  高俊是邗江沙头中心小学的一名老师,同时,他也是“全国高氏文化研究会”的副秘书长。他举了个例子来说明扬州修谱现状,据研究会研究,扬州的高姓大都是北宋开国功臣高怀德的后裔,高怀德生性忠厚豁达,武勇过人,当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高怀德就是发动这一事变的三大将领之一。高怀德因拥立有功,被宋太祖封为高官,太祖还把一个亲妹妹嫁给了他。到了南宋时期,高氏后裔从开封迁到江苏,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分别是扬州、宜兴和淮安。到了元代,扬州后裔一支,始祖高秉忠则又分四支:东支在现在的嘶马;南支在杭集、头桥;北支在李典;西支目前下落不明。

  高俊表示,他曾四处寻访,但是在扬州没有找到完全的高氏族谱,另外,扬州也缺乏此氛围,虽有一部残谱,但是却无人牵头。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尽快促成这件事。

  【最新变化】

  女人能入家谱,优秀的女婿也可以入

  韦长芹告诉记者,尽管扬州的修谱氛围没有浙江和苏南一些城市火热,但是近年来,已经逐渐开始兴起。相信盛世修谱,也是将来的一个大趋势。

  采访中,韦长芹还向记者介绍了现代修谱的一些新变化,其中这两年变化最大的是,修家谱不再“重男禁女”,在封建社会,女人作为女儿是进不了家谱的。而现在他们厂里接到的修家谱订单,开始有新的时代特色,不但女性可以进入家谱,而且优秀的女婿也可以进家谱。在家谱中的位置和篇幅并不以地位论,而是以对社会的贡献来决定。

  除了纸质家谱,记者发现,这两年网上也兴起“电子家谱”热,记者登录家谱网、中国家谱网、百姓家谱等知名的家谱网站,发现这些网站都有现成的模板,分清辈分、填入姓名即可,登录者只需填写简单资料就能创建一棵“家族树”,不过,一般只有三代,游戏的成分多了些。

  【争议探讨】

  始祖是历史名人,是牵强附会还是文化回归

  在“家谱热”的同时,也有人提出质疑,花费数百万,甚至千万修家谱是否真的有意义。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几乎所有的修家谱的宗族,他们的老祖宗都是名人。如秦氏的家谱始祖就是秦少游,包氏家谱的始祖就是包拯,孔氏家谱祖先自然是孔子,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家谱热”背后牵强附会的现象比较严重。

  在市区某中学任教的孙老师认为,现在全国各地都出现“家谱热”,他感到不理解,“现在社会变迁迅猛,今年你生活在上海,明年可能就搬到北京,人口流动过大,而且如果追根溯源,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何必以姓氏分得那么清,而且我个人认为漫漫历史,怎么可能分得清?”

  清史研究学者李云认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实际是由正史、地方志和家谱三个部分组成的。家谱是对正史和地方志的补充,能体现家族的繁衍、迁徙过程,其史学价值非常重要。“中国历史上修家谱一直是一项文化传统,但是由于历史动荡等原因,家谱曾经出现过五次严重中断时期,分别是魏晋晚期、五代十国、元朝、清朝以及文革时期,家谱曾一度被中断、损毁,出现了文化断层。现代人修谱来弥补断层的行为,值得肯定。修家谱其实是对家族、家庭的一种文化回归,是对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

  至于修家谱过程中,难免有溢美之词,经常出现“靠谱”(傍名人)现象,只要有一定根据,可以说瑕不掩瑜,不必过分苛责。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