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发现 历史疑云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寻找曹操1800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1 月 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寻找曹操1800年
◎曹丕曹植的文章中怎样描写老爹下葬的情景
◎最早寻找曹操墓的人居然不是为了求财,他们怀着怎样的秘密
◎1800年来,曹操墓曾几度被“发现”,这里面都有哪些故事

  66岁这一年,曹操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三足鼎立已形成,心愿差不多都了了。但岁月毕竟催人老,本来正是大展霸业的时候,身体的各个零部件却已经不行了。病中的曹操,感觉自己大限已到,把家人召集在一起,交代后事,“一定要薄葬,不要埋金玉珍宝了。”

  公元220年,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一片号哭声中,人们送别了曹操。但曹操入了土并没有就此安静,不计其数的人开始寻找曹操墓的下落,大家各怀鬼胎,有人是来报复的,有人为谋钱财,有的是“亲人”情结……直到现在河南安阳站出来说找到了曹操墓。寻寻觅觅近1800年,曹操一定想不到,人们对他的兴趣竟然如此长久……

  漳河两岸风光,据说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就在此处 资料图片

  这是漳河边上最老的一棵柏树,相传曾做过曹操的拴马桩 资料图片

  曹操到底是不是盗墓王?

  说起盗墓,人们肯定会说,盗墓贼的祖师爷不就是曹操吗?他是著名的盗墓王!他成立了专门的盗墓办公室,在军中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两个职务,后来,盗墓贼们更是把曹操当神仙供奉,每次行盗前总要给这位盗墓王上炷香。

  大家都说曹操是盗墓王,罪证何在?“其实项羽才是真正的盗墓王,公开以王者身份盗墓,项羽是始作俑者。”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说,《史记》上就记载项羽“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在一次两军交战中,刘邦骂项羽:“你不过是靠挖掘秦始皇陵发家的。”结果这惹恼了项羽,他一箭射在刘邦胸口。既然项羽开了头,后代群雄割据军阀混战时,大家都去盗掘先人的墓以充军饷。

  顺应盗掘之风,曹操成立了盗墓办公室。官渡之战,袁绍发兵讨伐曹操,行前,令“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写了讨曹檄文,文中,陈琳列了曹操盗墓的事情,骂曹操盗掘了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景帝的同母弟弟、梁孝王刘武墓,说曹操率领将士,亲自到发掘现场,把棺材弄破了,尸体抛在野地上,掠走金银,让当时的皇帝痛哭。曹操手下的盗墓官兵都很凶,被他们盗掘过的墓,“无骸不露”。

  “陈琳和曹操同时代,骂曹操盗墓,应该是真的。”贺云翱说,陈琳的这个檄文,《后汉书·袁绍传》中有记载。

  奇怪的是,《三国志》中并没有提及曹操盗墓的事情。陈寿的《三国志》,被史学家们认为是正史。陈寿对曹操的评价不偏不倚,比较中立,但通篇就是没看到有关曹操盗墓的记载。陈寿比曹操小近80岁,两人生活年代接近,而且,陈寿的老师也是史学家,所记内容应该很可靠。

  究竟该相信陈琳还是陈寿?“那个乱世盗掘成风了。盗墓根本就是琐碎小事,不值一提,也许就因为这个原因,陈寿就没把它写进《三国志》。”

  老爹下葬的情景其实曹丕曹植均撰文记录

  公元218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三年,曹操64岁,已称魏王的他开始为自己的后事着想了。

  南京大学教授蒋赞初说,东汉末年,财力还是挺充沛的,但曹操本人就是干盗墓这一行的,接受了经验教训。他在邺城西边30里寻找了自己的墓地,以西门豹祠西为寿陵。曹操对死后的栖身之所相当满意,对自己的大臣们说:“我选的墓地是块风水宝地,而且非常大,公卿大臣力将等有功的人,你们死后也可以陪葬在寿陵。”

  两年后,66岁的曹操“驾崩”。陈寿的《三国志·武帝纪》中说,“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曹操驾崩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葬在邺城西边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都有记录。曹植写了埋葬的情况,曹操的印章没有埋下去,只是把捆绑印玺的丝带象征性地埋下去,陪葬品以陶器为主,没什么金银器。而曹丕则描绘了出殡时的盛况——送葬队伍很长很长,浩浩荡荡的,就连老百姓也自发赶来为曹操送行,棺材放下去的时候,哀号声一片。

  贺云翺说,曹丕自己曾经亲眼目睹,盗墓贼们把汉代皇帝墓中的金缕玉衣盗走,把尸体抛于荒野,曹丕曾经感慨:“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已无不掘之墓地。”对父亲提出的丧葬从简,曹丕很是认同,就遵照了父亲身前的意思去办了。“不过,虽然,曹操遗令说,不藏金玉珍宝,但并不等于没有,只是少量吧。”

  最早盗“曹操墓”的人不为财宝为泄恨

  凡事都讲因果报应。曹操盗掘了梁孝王的墓,自己的墓就算再隐蔽,也还是逃不过被盗的命运。

  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对外公布的“曹操墓”,按蒋赞初的话说,在东汉的墓中,这样规格的墓只能算中等。但这符合了曹操“丧葬从简”的意思。考古队长潘伟斌告诉记者,大墓坐西向东,在一个高地上,“都说是甲字形的,我不这么认为,这个墓是多室的,内有画像石,很是考究。” 古书上,曹操墓中埋有“机关”。

  潘伟斌说,“曹操墓”很坚固,比现代的人防地下通道还安全得多,就算是12级地震也震不倒。曹操墓自然是要防贼的,坚硬、牢固的墓室就是用来防盗墓贼们的“手”。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曹操墓还是被盗掘,“墓顶有两个盗洞,从痕迹来看,最早一个盗洞应该是南北朝时期的。”最近的一次是,2004年,这座大墓被盗严重,2006年潘伟斌他们根据盗墓贼的口供找到了现在的这座大墓。当潘伟斌他们打开墓门的时候,发现里面还有现代盗墓贼们遗留下的罪证,火腿肠皮子等。

  “先不去讨论西高穴村的大墓是不是曹操的。”可以肯定的是,盗墓猖獗,而且,在宋代之前,大家都知道曹操墓的位置,在唐代还有很多诗人的诗歌中写到了曹操的高陵呢。既然连普通人都知道,那就更逃不过盗墓贼们的火眼金睛了。

  “从盗掘现场来看,最早一次盗墓,并不是为了夺取里面的金银财宝,不是冲着钱财而来,而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仇恨。不排除政治因素。”对于潘伟斌这样的说法,蒋赞初说,魏之后的西晋,司马懿、司马昭等人都奉行薄葬,对待自己的后事都是一脉相承的,这说明,他们对曹操是尊重的,不会去盗掘曹操墓发泄仇恨。倒是西晋之后的北方十六国,兵荒马乱的,政治相当不稳定,很有可能是十六国干的。

  全国都有疑似曹操墓

  曹操死后究竟葬在哪里?这事相当扑朔迷离。河南省文物局对外宣布的:安阳西高穴村的魏晋大墓就是曹操墓,遭到了全世界的质疑,甚至网民们已经按捺不住要求做DNA认证。

  其实难怪众人的质疑,因为全国有很多地方都有疑似曹操墓。远的不说,高淳金山附近的几个村庄就流传有曹操墓,很多盗墓贼光顾这块土地。当地的老村民们说,村里一直流传金山埋有曹操墓。上世纪60年代,村里有人上山开挖过,挖掘出三道闸门,挖到古色灰砖,灰砖上有“曹军侯太平令大侯四年”(音)字样,还有小兵马俑,第二道门有一把宝剑,第三道门是一块指南针。当地传说,该墓葬花了3年6个月建成,里面有9道闸门和10万狼牙箭等机关。由于墓穴太深还设有机关,后来没有人敢挖就停下了……当然,这纯粹是后人的传说了。

  后来民国时期邓之诚写的《骨董琐记全篇》上说,曹操墓在彭城铜镇西十五里。也就是说“就连徐州也有疑似曹操墓”。不过,证据最多的似乎是河北、安徽、河南三地了。曹操的家乡在安徽亳州,此前,考古专家们已经在亳州发现了曹操父亲曹嵩和爷爷曹腾的墓,安徽专家提出:古代葬俗有携子抱孙规定,曹操会不会死后葬到了亳州呢?而河北,当年是曹操的根据地,河北专家也有理由认定曹操墓在河北。

  历史上曹操墓曾几度被“发现”

  曹操也许想不到,从他去世的那一天起,关于他的墓居然会有那么多的传说,而且近1800年过去了,人们对他依然兴趣浓厚。

  近1800年来,人们总是会有意无意拿曹操墓说事。

  晋代陆机的《吊魏武帝文·遗令》中,有“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一语,可见曹操的归宿,如其身前所愿。隋唐时期,拿曹操墓来吟诵的大有人在。只是到了宋金,大家看到漳河上都是封土大墓,由于大家都记不清,找不到曹操墓了,于是编出了72疑冢的说法。于是,宋金时期的《舆图备考》、《方舆纪要》等史籍记载,认为曹操生前曾设七十二疑冢,并神秘地说,这些疑冢分布于从临漳三台村以西八里的讲武城至磁州之间,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

  这让曹操墓更显神秘无比。宋代诗人俞应符《漳河疑冢》甚至设想了寻找曹操墓的法子:72疑冢根本不用理会,把所有墓冢全部刨一遍,肯定能找出哪座是真的。所以,疑冢的方法还是有缺陷的,如果哪位老兄耐住性子,一座座挖下去,那么再多的疑冢也没用了,除非压根真墓就不在疑冢间。南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说:“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传云曹操冢也。”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也写道:曹操疑冢七十二,在漳河上。

  还真有盗墓贼把一座座疑冢挖了,从晚清至民国,这些疑冢大多被人盗发,从墓志上看,墓主大多为北魏、北齐时代的王公要人。这是曹操“种树”,后人“乘凉”。

  是不是真的找不到曹操墓了?清代沈松《全健笔录》引用《坚瓠续集》的一段记载,说顺治初年漳河干涸,一渔夫见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以为内中多鱼,乃由隙入,只见石板下有石门,门内尽是美女遗骸,一石床上卧一人,冠服如王者,碑文明记此乃曹操。因以水银敛,肌肤不朽,众人磔裂其尸而出。这则传奇故事实不能看作信史。但1983年,当地农民曾在漳河大桥河床挖到过银元宝、银锹等,因而又有人重提此说。但据考古学家推断,漳河大桥下出土的文物,是明代皇宫的船队在此翻船遗落的,与曹操墓无关。

  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曹操冢》更是神乎其神。这个故事说,在许城外有一条河,河水十分湍急,靠近岸边的地方尤其深邃幽暗。盛夏时有人到河里洗澡消暑,忽然从水里传来敲击刀斧的声音,下水的人就断为两截浮上水面;后来又有一人也下河洗澡,结果和第一个人一样遭到腰斩。这种现象在百姓中流传,引起百姓惊恐奇怪。当地的地方官听说了这事,就派多人到上流截断河流,让水流枯竭。于是人们发现岩崖之下有个幽深的洞穴,洞中安置了一个转轮,轮上安装着利刃。人们拆除了转轮进入洞穴,发现洞中有一座小石碑,上面的字体是汉朝的篆书。仔细阅读,得知原来这就是曹操的墓穴。于是人们打开曹操的棺材,抛散曹操的骨骸,把给他陪葬的金银珠宝全都拿走……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胡玉梅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曾留下一个“发现曹操墓”的故事 资料图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