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市民沈兰生致电快报称,在市立医院北区对岸的护城河边发现了一块刻有“娄门”的石碑。现为中国民族建筑学会会员的沈兰生,凭借自己多年来对石刻的研究,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这块石碑正是1958年被拆除的城东娄门的石碑。
“娄门”两个字还非常清晰
记者随沈兰生来到了市立医院北区的对岸,岸边堆放着许多花岗岩石块,形状各异,看起来更像一座废石场。那块刻有“娄门”二字的石碑安安静静地“躺”在乱石之中。
记者看到,整块石碑长约1米,宽约40厘米,厚约20厘米,底面并不平整。整个石碑相较周围的花岗岩石块,颜色更深,表面更为平滑。“娄门”二字为繁体字,笔画工整,非常清晰。石碑的右侧,竖排刻着:“民国卅七年苏州重建”字样;石碑的左侧则是书写碑文人的落款签字,然而由于字迹模糊不清,只依稀可判断此人姓“王”,并刻有一方形印章。
沈兰生介绍,从石碑的规格以及所刻内容看,毋庸置疑,它就是苏州八大城门之一的娄门石碑。两千五百多年前,伍子胥奉吴王阖闾之命构筑大城,同时建造了阊、胥、盘、蛇、楼、匠、平、齐八大城门,全部为水陆城门。
在历史长河中,苏州的城墙城门屡有兴废,2500多年间从没中断过。至今,除却盘门,其他七座城门要么早已改头换面,要么荡然无存。娄门之独特在于,其水陆城门各有外、中、内三重,沈兰生介绍,娄门遗址位于现东园内护城河堤,遗憾的是其外城、中城及内城上的城楼约在1948年拆除,1958年,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修小高炉时内城门和水城门先后又被拆除,至今并未修复。
沈兰生告诉记者,在他看到这块石碑时,非常激动。“这块石碑见证了古城的历史,是苏州城门变迁信息的载体。一砖一石总关情,古城门是苏州的‘魂’,它存在的意义是重大的。目前苏州在逐步恢复古城门,将来重建娄门时,这块石碑应重新回到城楼上。”
消失了半个世纪的娄门石碑怎么会横跨古城,来到了城西呢?记者从居住在“废石场”附近的市民那里了解到,“废石场”为几名安徽人在“经营”,他们从一些拆迁房那里收集旧建筑构件,以花岗岩为主,堆放在河边,找到买家便会“出手”。一直居住于此的王阿姨告诉记者,这块刻有“娄门”的石碑是刚刚被运到这里的。“可能他们自己也没有看到这块石碑上有字,至于石碑的来路,他们是不会管的。为避免被误卖,希望文物部门能够早日将石碑收回以便日后重修娄门时发挥作用。”王玲玲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