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8版:核心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厂长问总理
想不想听我说真话
· 真话背后的
“另类”很美
· 专访温总理
新华社策划近两个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3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专访温总理新华社策划近两个月
  温总理接受新华社专访    新华社发

  2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这是中央主要领导首次接受国内媒体独家专访,并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网络直播。

  新华社是如何组织这次报道的?记者昨日专访新华社总编室主任刘思扬,请他讲述“新华社独家专访温总理”从酝酿到实施的幕后故事。

  策划该选题

  耗时近两个月

  记者:在新华社独家专访温总理之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似乎还没有接受过国内媒体独家专访。新华社是怎么得到这个机会的?

  刘思扬(以下简称“刘”):专访温总理,从开始酝酿到实施前后花了近两个月时间。

  10月底,我们研究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周年报道时,大家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揽子计划实施近一年了,一年来,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到年底,保八无悬念。

  这么大的成绩,这么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的报道应该怎么搞?讨论中,大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报道设想,其中一个想法就是专访温家宝总理。随后,我们与有关方面进行了沟通,获得同意。

  专访记者找感觉

  反复试镜

  记者:很多人都很好奇,采访总理的记者是谁?专访记者是通过“海选”还是其他方法选出来的?

  刘:专访记者没有经过“海选”。我们对我们记者的能力和水平很清楚,没有必要“海选”。

  专访记者是我们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经济采访室主任赵承,他是高级记者,长期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熟悉经济问题,多次采访过中央领导同志,又是新华社“十佳记者”。

  因此,当专访任务确定后,提问记者我们首先想到了赵承。

  记者:选定专访记者后,进行了训练吗?

  刘:当然,他的弱项是缺少“出镜”经验。接到专访任务后,赵承压力很大,怕发挥不好。虽然没有推辞,但他的压力我们都能感觉到。

  为了使他在专访时能达到最佳状态,我们特意安排音视频部的专业主持人同他交流,讲解注意事项,并反复模拟现场进行试镜。这个训练减轻了他不少压力,起码对灯光和镜头是适应了。

  “问计”网友

  淘出两个问题

  记者:赵承一共问了17个问题,其中有两个是网友的提问?这两个问题是怎么挑选出来的?

  刘:因为这次专访要通过新华网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直播,我们估计会引起网民的高度关注。专访中要涉及网民关注的问题,这个想法在专访前我们就考虑到了。

  为了搜集网友的问题,新华网于27日上午10时,公开挂出“温家宝总理将于下午3时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的预告消息。

  随后,新华网浏览量和跟帖迅速上升。

  我们发现,网友跟帖中涉及民生问题最多。

  采编人员对网友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概括,最终形成了向总理提出的网民关注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房价,一个是放宽户籍限制和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

  7种文字

  滚动对外发稿

  记者:这次专访一共投入了多少人?

  刘:独家专访温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采编、技术、营销、后勤等多个方面,直接间接人员应该超过300人。这次采访分为前方、后方两个部分。

  前方近30人,以中南海紫光阁为核心区,也就是专访区,包括从事文字、图片、视频报道的记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同时在采访现场边上的休息厅设立工作区,新华网和相关技术人员在这里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直播报道。

  后方人员就多了。为保证直播报道的顺畅、安全,我们专门设立新华社独家专访温家宝总理发稿中心,用中、英、法、俄等7种文字滚动对外发稿。

  网络流量

  是日常四倍

  记者:这次专访网友的关注情况怎么样?

  刘:我们事后的统计结果显示,从27日上午10时新华网发布预告直至专访结束,新华网的流量峰值达到60G,是日常的4倍,网页浏览量达到1.78亿人次。

  另外,数据还显示,共有500多家海内外媒体转载或链接了这次直播访谈,7万多网友参与讨论。

  新华社用户的评价是:温家宝总理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是一次定位准确、过程成功、内容翔实的交流和对话,开辟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民众沟通的新渠道,对于提升政府形象、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有重要意义,也促使网络传播与互动这一新型交流形态走向主流。法制晚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