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3版:社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城市的存在就是为市民生产幸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2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城市的存在就是为市民生产幸福
  “200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26日揭晓,南京等十座城市成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同时,江苏宜兴市、吴江市、江都市“霸占”了首届最具幸福感的十座县级市中的三席。按说这样的评比结果够让我们江苏人幸福的了,但出乎意料的是,网上照例有很多人提出质疑:幸福是评选出来的吗?他们觉得自己又“被幸福”了。

  这样的质疑,恐怕不能仅仅看作过于情绪化。看一下这次幸福城市所涉及的:人情味、就业机会、教育质量、治安状况、交通状况、医疗水平、房屋价格、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娱乐、文明程度等12个评选指标,你就会发现,这是一次与“真实的幸福”贴得较近的评比,它的着眼点,并非只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城市GDP和人均收入。房价、教育、医疗、环保等民生指标,让这个榜单不再与人的幸福感远离。的确,幸福感无法用数字衡量,但一座城市的发展理念,却应该有鲜明的导向。这次的幸福城市评比,以及很多人仍然在抱怨“被幸福”,让我们再次有了思考这个问题的契机——城市为了什么而存在,如果它的依归是人的幸福感,那么,城市又该怎样更好地让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产生幸福感?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韩寒却说,“城市让生活更糟糕”。如果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一种希冀,那么,韩寒说的,就是部分城市的现状以及市民的感受。在高房价、高医疗费、高教育费的压力之下,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的城市里,美好的感觉的确有渐行渐远之趋势。城市之于人,是更美好还是更糟糕,最有发言权的是市民。城市究竟为了什么而存在?在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之后,这是一个必须重新给出答案的命题。

  城市是人的聚合,它的核心价值也就只能是人的生存价值,它发展的起点和终点,也始终是人。如果没有人的发展,没有人的幸福感,再美丽的城市无非一堆冷冰冰的躯壳而已。

  我们曾以为,所谓城市的现代化,就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路桥、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因此,很多城市就习惯于为最高的楼、最长的桥、最大的广场自豪不已,甚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提出“经营城市”这样的口号,这就是城市发展理念的严重异化。经营的目的是盈利,如果把城市当做一家商铺去经营,市民所能做的只是花钱买消费。“经营城市”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结果呢?大家都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价飙涨,医疗、教育、交通、水电供应,这些本应价廉物美的公共服务,都成了可以经营的资产,高昂的生活成本,正让作为城市主体的人,离幸福越来越远。为什么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却带不来市民幸福感的提升?电视剧《蜗居》最近这么火,就是因为,太多在城市压力下生存的人,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为什么要在这里?这个城市给了我什么?”女主角海萍的疑惑,不是剧中虚幻,而是现实命题。

  兰州最近正深陷“路桥费风波”:本来因贷款修路要征收的路桥费,以两年为限,到今年11月1日就该停收,但政府却将收费年限延长至20年,还要再收18年。这多出来的18年路桥费,理由是继续还贷,但车主们不买账,他们集中在主要路段“自驾游”,表达不满。相信兰州的车主们,现在是不幸福的,所谓的城市现代化,离他们太远。导致他们幸福感钝化的,不是越来越通达的道路、越来越气派的大桥(这些应该是能够带给司机们幸福的),而是自己被盘剥的辛酸。

  南京也有类似的例子,以经营亏损为由延长收费年限的长江三桥,却被曝出花3000万配备的照明设备成了摆设。一边喊亏损,一边却如此奢华。唯一免费通行的长江大桥,现在已经成了南京的著名堵点,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南京人为了过江焦虑不已,如果出行尚且如此艰难,幸福感又何在?一边是拍卖经营权之后收费昂贵的二桥、三桥冷冷清清,一边是大桥早塞晚堵,这样的城市是很难产生幸福的。

  城市不是资产,市民也不是堆砌GDP的砖块,城市的发展,唯一的着眼点,只能是满足人的需求和发展。以此衡量,具有幸福感的城市,不会为了土地财政放任地王爆炒,不会为了招商引资牺牲环境生态,也不会以市场化为名听任水电气价不断上涨,甚至,也不会为了市容市貌让待业农民工和流动小贩无处容身。每一个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无论贫富,不分本地还是外来,都能各得其所,都能找到家的感觉,都能知道,这座城市是他可以安心栖息、轻松谋生、生老病死有所依托的地方。

  没有人的幸福感,城市的存在就不再有价值。城市发展不能只强调经济增长,还应注重宜居、环境生态、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等以人为本的概念。据一项公共调查显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十大愿景是:平价住房、平价医疗、社会保障全覆盖、诚信、迁徙自由、扩大中等收入者、阳光政府、防治艾滋病、公共安全、无差别教育。这些才是城市发展的要务,才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必须夯实的基点。

  百转千回之后,我们终于渐渐明白,人的幸福感和认同感,才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的最好指标。人的幸福感,在于这座城市能够给他怎样的生活和希望,在于这座城市是否始终把“人”的发展当做城市价值的核心,远离“经营城市”,回归人的本源,这样的城市,才能持续生产幸福,才能如世博会主题:“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的财富是市民创造的,他们有权要求分享,有权要求幸福,而不是被幸福。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