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民向快报反映,中山东路改造后快车道边的雨水篦子比过去减少了,检查井也稀疏,甚至有的井盖都被占压填埋——如果遇暴雨,水能及时排走吗?记者昨日沿中山东路从中山门一直走到新街口,发现问题真不乐观。
从中山门到新百十字路口,记者统计发现,快车道旁单侧雨水篦子一共有100对。中山东路全长4100米,这意味着,快车道平均相隔41米才有一对雨水篦子,相对于其他路段来说有点稀疏。特别是明故宫到逸仙桥段,往往要隔100米才有一对雨水篦子。
而记者在北京东路、长江路、珠江路等平行路段统计了一下,大约平均30米就有一对雨水篦子。
与出新前相比,沿路的检查井也减少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检查井减少意味着很多检查井已经被沥青覆盖掉了。
在第二档案馆附近,记者看到,一处检查井井盖已经被路牙和人行道盖掉了一半,只留半个井盖在慢车道上,这样的检查井今后是很难打开了。排水工人表示,检查井打不开隐患很多,如日常的疏通就变得困难了。
有专家表示,检查井按规定应该间隔50米设置一个,便于绞拉疏通管道,中山东路改造后检查井实际间距已经超过100米,确实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排水功能已被大大削弱。
市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山东路改造时因为时间太紧,确实有不按图纸施工的情况,雨水篦子少也是实情。在施工过程中市政部门曾经多次提出过整改要求,但这条路有严格的工期要求,谁也不敢承担延误工期带来的后果。最终,对容易淹水的路段进行了一些处理,而有的地方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今后有机会再整改吧。
但是,在中山东路改造时相关部门表态3年内不得开挖,如果要整改,势必要开挖道路。对此,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只能加强机械化养护,用绞拉车、高压水枪结合疏通,一体化操作,但很多管养单位设备还跟不上。快报记者 鲍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