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8版:核心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两网友发帖
说说为房“死扛”的故事
· 想买套90 平方米的房子
三口之家 不吃不喝也要扛8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2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房价是10年前的 2.72倍 南京人买房压力达到极限
想买套90 平方米的房子三口之家 不吃不喝也要扛8年
  想买套90    平方米的房子

  三口之家    不吃不喝也要扛8年

  分析

  南京人买房压力10年来最大

  还有多少令人心酸的“房奴”?房价重压之下,我们还能“扛”多久?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树华的一份调研报告给出答案:眼下已是极限。

  2009年1-11月,江苏住宅销售价格平均每平方米5008元,同比涨幅19.27%,为2006年以来最高涨幅。其中,南京住宅销售价格达到7100元/平方米,同比涨幅41.9%,这一幅度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如果收入也在同步增长,那么购房压力要小得多,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王树华说,房价涨幅不仅高于同期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跑得比谁都快”!

  以1-9月份为例,江苏房价同比涨幅14.76%。同期江苏GDP增幅是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是10.7%。

  “房价上涨明显快于GDP增长速度,表明当前江苏房价缺乏经济基本面的支撑;房价上涨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必然增加居民的购房压力。”王树华追踪了2000年以来江苏房价走势,她说,十年间全省居民购房压力有两次达到最高点,一次是2005年,还有一次就是当下。而南京居民的购房压力,当下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堪称“极限”!

  居民的购房承受能力通常用“房价收入比”来衡量,即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房价收入比在4~6倍之间是比较合理的。当房价收入比超过6倍的时候,就被认为是“房地产泡沫区”;当房价收入比超过7倍时,则被认为是“房价最难承受地区”。目前,南京乃至江苏全省,都已成为“房价最难承受地区”。

  房价第一轮大涨过后,江苏房价收入比在2005年达到7.84倍。2006年以后,房价收入比有所下降,购房压力有所减轻。“2009年江苏居民购房压力重新吃紧。”王树华根据1-9月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推算全年数据,得出2009年江苏居民房价收入比高达7.66倍,这是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南京更甚。据初步测算,2009年南京市城市居民“房价收入比”为8.34倍,这是2000年以来这十年的最高值!这意味着,一户三口之家要想在南京买套90平方米的房子,全家不吃不喝也要8年半的时间!

  房价是10年前的2.72倍

  高房价背后是什么?暴利!

  房价还在涨!如果不是对比王树华所做的图表,很难有这么直观的感受:2000年南京住宅销售价格是每平方米2602元,2009年(1-11月)是7100元,是十年前的2.72倍!同样的对比,江苏2000年住宅销售价格是1527元,2009年(1-11月)是5008元,十年涨了2.28倍!

  江苏共有4个城市的房价纳入国家统计范畴。自2009年1月份以来,南京、无锡、扬州、徐州房价涨幅呈“先抑后扬”态势。从7月份开始,南京、无锡、扬州房价均超过上年同期水平,并且逐月加速上扬。截至2009年10月份,南京、无锡、扬州房价同比涨幅分别为5.8%、1.7%、2.8%,只有徐州10月份单月房价继续出现负增长,同比降幅为2.3%。

  房价快速上涨的背后是什么?暴利!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教授说,世界房地产市场正常的利润率是5%-7%,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利润率已经远远超过7%。这种“超额利润”并不来自节能环保、科技创新,而往往来自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土地囤积、违规操作、哄抬价格与权钱交易。“在房地产市场,反暴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百姓收入全投到了房子里

  高房价绑架了居民消费

  这不是“泡沫”,又是什么?

  12月18日,在江苏省社科院举行的2009年江苏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专家学者们纷纷向高层领导建言,“房价”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

  “这一轮的GDP上涨是依靠股市、房市推出来的。”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直言,目前上海的股市和房市都已经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则担心:“老百姓都去买房买股票了,大量的实体产品卖给谁?”

  “房地产价格飙升是投资绑架消费者,直接影响居民消费能力。”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说,金融危机时刺激房地产市场,有利于止住经济下滑;危机过后,则无法靠房地产市场推动经济复苏,“经济复苏不能靠房地产市场。”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说,近5年来江苏乃至全国房价已经发生三次较大幅度的上涨,不仅过于频繁,而且一次比一次涨幅大。城市居民不满情绪加剧,低收入者改善住房条件越来越困难,中等收入者也难以承受不断升高的房价。更值得一提的是,高昂的房价之下,百姓的收入全部投到了房子里,日常消费无法释放,拉动内需也就无从谈起。

  专家们一致呼吁,政府不能消极观望与无所作为,必须加强与改善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住房消费调整新政将出

  “抑制炒房”最受期待

  作为最直接的呼应,江苏最快将于本周公布住房消费政策调整内容。快报曾于12月16日A6-A7版报道了“省十条”的调整方向。最受专家们关注及期待的政策之一,是限制“炒房”、投机性购房。事实表明,这一轮房价的上涨,与“二套房”政策的助推作用紧密相关,从连日来抛售的房源也不难看出,“炒房”一族不但成为住房消费政策的最大受益群体,更直接拉升了商品房价格。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房价快速攀升,涨得越快,就越是抵消优惠政策给购房者带来的好处,反而使得大部分投资型、投机型购房者获利丰厚。”王树华说,在“炒房”赚钱的示范效应下,再加上对未来房价上涨的乐观预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炒房”队伍,反过来房价也就越涨越高。

  对此,洪银兴感叹说,“一方面那么多房子买下来了却空置在那儿,另一方面还有这么多老百姓买不起房子!”

  专家们认为,继出的住房消费政策,应该制定更为严格的二套(及二套以上)房信贷政策,增加炒房成本;加强对房地产流转环节的税收征管,通过严格征收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减少炒房者的获利空间,从而将炒房控制在较低水平。

  表1 南京住宅销售基本情况(2000-2009年)

  单位:万平方米,元/平方米

  注:绝对额是指销售面积、销售价格的绝对数,以2008年为例,南京市住宅销售面积(绝对额)为655.27万平方米,住宅销售价格(绝对额)为4786元/平方米。

  表2 江苏住宅销售基本情况(2000-2009年)

  单位:万平方米,元/平方米

  注:本表为全省住宅销售情况,而非商品房(商品房包括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等)销售情况。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树华供表

  记者手记

  简单算一笔账

  简单的快乐“不简单”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000,吃穿用2500,冉冉上幼儿园1500,人情往来600,交通费580,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话费250,还有煤气水电费200。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400……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

  这是一段《蜗居》的台词。很多人对照着,给自个儿算了算账。就算把杂七杂八全堆在一起,也抵不上一个房贷!“要是没了这个房贷,日子该多爽啊!”

  同事小吴新婚,并同步沦为“房奴”,生活方式从此180度大转弯:午饭只去食堂、购物仅限网上、化妆品不得超过“中档”,就连原本计划好的蜜月旅行“圣诞香港游”,也在几番挣扎后决定放弃。“省钱供房子,每月要还3800呢!”

  小夫妻俩月收入不过6000多,一个房子就去掉了一大半,平时年轻人这样那样的花费实在免不了,少不了要回父母家“啃啃老”。“谁不想花钱,又有谁‘敢’花钱?”小吴反问。

  “其实我们要的幸福生活很简单:隔三差五找找美食打打牙祭,周末睡睡懒觉看看电影;买双钟爱的鞋子不用太心疼,一年忙下来能做个轻松旅行……”小吴说,如果每月3800块房贷省下来,“幸福指数”立马上升。

  小吴的房子是10月份“冒着风险”买的,因为她不确定明年房价是涨还是跌,“就是跌了也得买,总不能住在大街上吧!”买归买,从看房到出手,她没少发牢骚,“订房的时候说9000一平方米,签合同又变成9500了!有意见还不敢提,售楼小姐一副爱买不买的样子!”

  每说到这个,小吴总会“迁怒”去年底国家出台的住房消费政策,“用房地产拉动消费,结果消费没拉动,倒是把房价拉上去了!”在她看来,购物也好,旅行也好,哪样不是“消费”,然而偏偏就是“住房”这项消费老百姓承受得最吃力。

  “小吴们”何其之多,结果呢?就是财政收入“不差钱”,老百姓越来越不敢花钱。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相比于投资、出口,永远是“瘸腿”的那一个。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在江苏城镇居民的家庭总支出中,人均购房支出比例达26.1%(人均购房支出增加了89%),其他消费比例则下降至41.5%。人们用于住房消费之外的花费逐步减少。再加上子女教育、社保等预期消费,大多数人宁愿省吃俭用把钱存进银行。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则数据,国家统计局21日称,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进程已达74.6%。这里的“小康”,无疑有着一系列繁复的考核指标,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这样的小康缺少了最重要的评判项目“幸福指数”,其中最起码就是“安居乐业”。安居重压下,脱离了真实感受的“小康”,也只能是纸面上的。

  快报记者 郑春平

  链接

  高房价催生

  “祥林嫂”

  专家:“我那时怎么那么傻”是种楼市焦虑症

  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因为儿子被狼吃了而喋喋不休以致心理失常。但记者近日在采访中遇见的一位白领汪先生却因为楼市而成“祥林嫂”。5年前汪先生由外地调入杭州工作,当时杭州楼市均价大约在8000元左右,当时他判断那么高的房价肯定会跌,所以就租房。然而此后的杭州楼市节节攀升,但他始终认为楼市不正常所以一直观望,直到房价迅速突破了万元均价。

  2008年底到2009年初,杭州楼市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短暂的萧条,部分楼盘开始打折出售。这时候汪先生反而犹豫了,会不会买了房房价还会下跌。他看中一套二手房总价120万100平米,他希望100万元成交。也就在他和房东讨价还价的时候,楼市发生了惊天逆转。

  “我那时怎么那么傻,120万买下了不就行了吗?”当七月份汪先生再次找到房东时,房东告诉他房子已经以160万卖给别人。汪先生也因此变成了“祥林嫂”,据他的同事透露,现在只要一谈到房子,“我那时怎么那么傻,为什么8000元时不买房,为什么120万不买房。”这已经成为至今还租房的汪先生的口头禅。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赵国秋认为楼市过快上涨给相当大的人群带来了心理压力,这种背景性压力如果持续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影响工作。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主治医生王奕權也认为这种焦虑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现象。焦虑归根到底是预期判断超过了现实的变化,由此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后悔、矛盾、惊慌都是这种焦虑的表现。

  钟欣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