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顶级私募与散户一致看多
· 2009年阳光私募
高歌猛进
· 明达做“傻瓜” 买入3年不动
· 低调私募逐渐浮出水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2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低调私募逐渐浮出水面
漫画 俞晓翔

  一直以神秘低调示人的私募基金近年来逐渐进入公众视线。先看看这两组数据:1998年到2008年初,全球对冲基金的十年复合增速为25%;2003到2008年初,我国阳光私募的复合年增速为56%。中国的私募基金刚刚起步不久,但却创造了业界的很多奇迹。最近十多天,记者北上南下,奔波数千公里,密集调研了十余家中国顶级的阳光私募公司。“寻找中国的巴菲特和鲍尔森”,这是这次调研提出的口号。

  巴菲特有多牛?全球第二富,过去20年平均投资年回报20%。

  鲍尔森有多牛?因在次贷危机中做空而声名鹊起,被誉为“对冲基金第一人”,2008年投资回报37.6%。

  在看过今年中国阳光私募的成绩单之后,也许你会觉得,他们都不算牛——2009年中国阳光私募产品的冠军收益直逼200%,而收益在100%以上的产品数量至少有二三十只。

  动辄三位数的年回报,在当下中国这样的景气氛围下,如果你拿着巴菲特20%的成绩单,恐怕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投资的。

  但,要害的一点其实在于,目光要放长远。

  真正知道水深水浅的人会说,十年年均回报30%的难度,要远超过一年投资回报300%。

  事实上,在我们此次调研的过程中,很多私募公司都提出来,希望能够把评价业绩的周期放长,因为短期的业绩能代表的东西有限。这也是我们在这次调研中坚持要面对面,要见到人的原因。

  从简单的业绩数字去评估一个投资管理人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坐在他对面,去试一试他的锋芒,掂一掂他的分量。这便是我们发起这次调研的第一个目的——找人——为100万中产家庭寻找值得托付的资产管理人。去听他形而上的哲学,看他形而下的方法。

  这次调研的第二个目的是找方法论。

  短期盈利的随机性很大,靠运气,靠技巧,靠灵机一动……一切皆有可能,但长期盈利一定是靠方法论。

  比如,同样是巴菲特的信徒,同样是价值投资的追随者。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有的私募产品被腰斩,至今仍未能回到面值。而有的则短暂回调之后,迅速创出了新高。更有的私募产品在2008年仍然创造出了正回报。

  不同的业绩背后意味着不同的方法论:淡水泉的赵军做逆向投资有一套;星石的江晖擅长风险控制;同威的李驰、长金的郑晓军和明达的刘明达,都是价值投资派,但做法又各有不同;金中和的邓继军、新价值的罗伟广,风格都很灵活,擅长适应市场的变化;而合赢的曾昭雄,曾在四家公募基金担任投资总监,最重视的是选股。

  我们的目标是在他们的风格差异背后,力图把好的方法论找出来。怕泄露你的商业机密吗?要知道,投资的长期盈利,从来都不是靠秘密。巴菲特有秘密吗?他的估值方法写在教科书里,他的投资标的充斥于媒体,但数十年来,超越他的有几人?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