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首付比例并不是挤压楼市泡沫的釜底抽薪之计,如果实业不振,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仍然要靠地产,那么,房地产就将继续绑架中国经济。中国的经济必须回到实体为主的本源,在通过信贷政策挤压地产泡沫的同时,更要出台更多针对实体企业的优惠政策,实体经济的振兴,才是地产泡沫彻底破裂的希望。
房地产正在遭受双重夹击,继开发商拿地首付款提高到50%之后,有消息称,二套房首付比例或提至50%。
(12月21日《北京商报》)
提高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其实质与开发商增加土地支付比例一样,是为了增加房地产投资成本,降低房价上涨的预期。不过,如果没有其他的税收渠道,地方政府仍然要靠卖地生存,就会不自觉地倒逼中央放松信贷。
现在地方政府和国企靠什么维持生存?靠几瓶营养液,一曰地产,二曰投资,三曰并购重组,而地产则是重中之重。不想再重复今年京沪深三地的卖地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百分比,只想举个例子:2008、2009年,沿海一些地方的国企投资性收入在赢利中占比80%以上,地方政府也好、大型企业也好,都成了拴在房地产链条上的利益蚂蚱。房地产利润如三聚氰胺,充斥了社会的每个经济细胞。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信贷重拳出手房地产,造成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地方基建项目与融资平台都会成为一个个债务黑洞,谁最着急?如果地方融资平台垮塌,银行闭着眼贷给地方政府的钱都成了呆坏账,谁最着急?说房地产已经捆绑了中国经济,毫不为过。
由于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被更深地捆绑在了房地产战车上,房地产已经成为央企的大餐。最近,国家连发几道金牌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不料央企并未在土地市场上踩刹车,对国资委说的“央企不能当地王”置若罔闻。12月17日,北京竞拍的一块土地引来近20家房地产企业疯狂追捧。经过121轮竞拍,保利地产最终以30.4亿元拿下该地块,是起始价的4倍多。此前一天,广州出让6幅住宅用地,其中两幅地块为保利置业高价夺得。
这就是现实。如果实体经济不发展,地方政府与央企的主要收入要通过房地产而来,所有的政策都会被高高挂起,所有的资金都会疯狂在房地产市场抢滩。由于房价上涨,反过来让中国的实体经济更加恶化,商务成本全球一流,而更新换代后的实业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央企靠投资地产做大做强,民营企业生存境况不佳,就业前景堪忧,政府不得不更加依赖房地产业的土地收入和税费,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要打破恶性循环,根本之术是减少政府对房地产收入的依赖,以实体经济的税收来养活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没有一个工业国是靠通过抬高地价、房价完成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的发展必须回到本源上来,也即政府通过实体企业的税收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而不是继续依赖房地产业,满足越来越多的基建项目,满足银行的利润指标。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除了逐步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外,政府必须出台政策扶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以解决两大后顾之忧,一是产业空心化导致资产泡沫化,二是央企恶性壮大导致中国就业率越来越低,以至于阻碍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内部需要降低货币泡沫,外部需要发展实体经济。政府已经试图通过增加首付比例挤压地产泡沫,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给实体企业优惠政策,从而间接抑制地产泡沫。
一项项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会给房地产业蒙上负面心理预期。但可以肯定,如果中国经济不回到实体为主的本源,只以泡沫充斥的盈利数据作为企业考核指标,以房地产业作为财政支柱,房地产泡沫在哪里跌倒,还会在那里赶时髦地爬起来。
就像2008年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救了房地产一样,实体经济的不振,会让人继续将房地产业供奉起来。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