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核心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眼珠子瞪疼了,也难找着台湾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2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这场农副产品博览会号称“海峡两岸”,可是——
眼珠子瞪疼了,也难找着台湾货
  冲着“台湾美食”,家住南京丹凤街的林女士昨天一大早就赶到了国际展览中心,这里正在举行“2009南京海峡两岸特色农副产品博览会”。然而,“淘”了半天大呼上当:“哪有什么台湾产品,这里明明就是‘赶集摆地摊’!”

  来逛的感觉被骗,不曾想“摆摊的”也喊被骗。中午时分,数十户参展商因心疼展位费,与承办方起了冲突。

  找啊找,台湾商品在哪呢?

  □快报记者 郑春平 陈英 文/摄

  难见台湾货,市民喊“晕”

  “不是海峡两岸农副产品博览会吗?怎么找不到台湾货啊?把眼珠子都瞪疼了,还是找不到。”林女士和丈夫一路走一路嘟囔。南京此前搞过几次农展会,都有台湾食品“助阵”,林女士买过台湾的凤梨酥、高山茶、各种水果都觉得不错。快过年了,她就想来买些台湾食品回去当年货,给亲戚朋友们尝尝,谁知道逛了好一会儿也没看到。

  逛完了正在往回走的宋女士搭话:“一共也就两三家,你去拐角那儿找找吧,这叫什么‘海峡两岸’博览会!”

  记者转了一圈,现场展位有200多个,台商展位却只找到少数几家,一家是卖烟灰缸的,另一家卖菠萝酵素,还有一家卖的是台湾食品,不过并非是远道而来的,“我们在江宁有批发点。”

  一个摊位,拖把红枣合着卖

  “好用的拖把不用手沾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展台中,卖什么的都有,拖把就是其中之一。一个参展商头上戴着耳麦,看见有人过来,就念念有词推销拖把。在一个名为“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东庐养殖场”的展台下,“挤”了三种毫不相干的产品——拖把、红枣、冻肉。

  这边才走过一家卖豆制品的,边上就是一家卖鄂尔多斯羊绒衫的,“100块一件,正宗羊绒衫!”走两步又看到一个卖老花镜的。打着“玉器批发,厂家直销”牌子的展台上,铺满了镯子、坠子等各种“玉器”,“全部20元,任你选、任你挑!”参展商笑眯眯地迎接着客人,可记者抬头一看,展位上方明明写着“南京远望富硒农产品有限公司”,在另一侧的展台上,的确也放着几袋大米,原来这个玉器参展商是和卖大米的“拼”了一个展位。

  都贴QS,不少不靠谱

  拿起摊贩们叫卖的食品,包装上绝大多数都标注了QS标志及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这跟展会主办方邀请函上要求的倒是一致,即“所有参展食品必须具有QS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绿色无公害标志中的至少一种合格资质。如遇特殊情况,厂商不具有三种资质则需提供产地质检部门的质检报告。”

  然而,这些“QS”孰真孰假,消费者可就未必知晓了。一家标注的是“湖州练市进贡食品厂”,小包装上印着QS标志及编号。不过,后来记者对照该编号查询发现,这个QS标志及编号对应的居然是另外一家企业“金华市金东区金苹果饼干厂”,且后者的QS认证也显示已经过期。

  多为“展会专业户”练摊

  “魔术衣架,10元一个,厂家直销啦!”很多市民被一位大声吆喝的参展商吸引过去了,只见他一面介绍他的神奇衣架,一面演示,“一分钱不能便宜!我是赵本山的弟弟,照本卖啦!”“你的店在哪儿啊?要是坏了怎么办,我上哪儿找你去?”一位市民问道,这位参展商回答道,“小本生意,没有店,坏了你打我电话,我上门找你去!”原来他是专门跑展会的,哪儿有展会,就上哪儿去卖,“年底还有三四个展会要跑,我就是练摊儿的。”

  这样的“展会专业户”还有好几家。一家展台上放了好几大袋炒米和牛皮糖,不过连参展商名字也没有,“我们是‘双食记’的。”记者问他们的店在哪儿,对方回答说,没有店,都是在展会上卖的,“我是9月份刚来打工的,已经是第4次来国展了。”

  参展商闹不满,称这是“垃圾展会”

  昨天中午11点多,一些参展商嫌生意不好,跟承办方起了冲突。“当时告诉我们中间展区全是台湾客商,我们就是看中这一点,以为人气会很旺才来的!结果台湾客商在哪儿呢?一些顾客都跑来问我们,我们问谁去!”

  据了解,这些参展商所交的展位费不等,最高3500元,其余有的3000元,有的2500元,但无一例外都喊“亏了”。一位从云南赶来参展的小伙子说,他是坐飞机过来的,光机票就1000多元,展位费3500元,加上每天在宾馆的食宿,“从第一天就开始赔钱,下面还有两天不知道怎么办?鞋子、衣服都进来卖,这是什么垃圾展会啊?”

  探探门槛

  记者暗访——

  想拿展位很容易,交钱!

  “博览会”第二天,记者拨打了一位招展联络人的电话。当记者表示自己也想进场销售时,对方只简单询问了一下:“你们是做什么的?”记者回答是做干货的。对方稍有些犹豫,“现在场内干货挺多的。”但随即又说,“明天到现场找我把,给你批展位。”

  记者又主动询问需要带哪些证件和材料,对方回答只要带营业执照复印件就可以。

  根据邀请函规定,每个展位费6天共3500元。“交了钱有发票吗?”记者追问。“发票啊?我们会开收据的。”对方说,“很多参展商人家都不要发票。”

  工商部门——

  参展商资质由举办单位自个儿把关

  这样一场展览会,到底有无监管呢?昨天,南京市工商局市场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该展会已在一个多月前报批并通过审核,承办单位是南京现代联盟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审核的主要内容是举办单位的资质,包括主办方及承办方,是否证照齐全,有无场地证明、组织实施方案等,通过后会核发一张“商品展销会登记证”。

  不过,工商部门也坦言,展会上各个参展商的资质并不在工商部门审核的范围内,这是由举办单位自己来审查的。关于这一点,工商部门主要通过“巡查”加以监管。

  展会总是搞几天就撤,来自天南海北的参展商也各奔东西,要是买了问题产品找谁去?难道自认倒霉吗?工商部门表示,如果展会还未结束就发现问题,可以直接找参展方;如果展会结束了也没关系,可以找举办方追讨责任。

  承办方——

  本来就是“海峡两岸”的农副产品

  昨天,展览会承办方南京现代联盟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一负责人称,展会是通过有关部门审核、报批的,手续没问题。一些市民反映现场比较乱,主要是因为有一些“展虫”没有经过审批、没有交展位费就“窜”了进去。

  该负责人表示,展会展位共210个左右,涉及台湾农副产品的有十几个,展会本来就是“海峡两岸”的农副产品。那些卖衣服、卖珍珠粉的,也应该算是农副产品的“衍生产品”。

  记者视点

  不要砸了

  自个儿的牌子

  从乱糟糟的展会现场出来,第一感觉就是两个字:打假!

  不仅是那些展销的食品、商品,而是展会本身更要“打假”。号称“海峡两岸农副产品博览会”,实质却是一个连参展商都自认的“垃圾展会”,你说该打不该打?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展会举办方在邀请函内竟还宣称,“将把‘南京·海峡两岸农副产品博览会’打造成一个长期的会展品牌,在每年的不同时节举办数次,以在华东乃至全国形成持续的影响力。”

  然而现状却让人担忧。这样办下去,砸的将是两块牌子:一是“海峡两岸农副产品”展销这块牌子。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不断深入,各种台湾农产品陆续通过展会形式广受大陆同胞欢迎,南京乃至江苏举办的此类展销会每每广受好评。一旦被个别展会打了“擦边球”,以致参展商自己都称为“垃圾展会”,可想而知影响的将是两岸农产品交流这个大产业。

  二是南京会展这块牌子。2009年是南京的“会展年”,今年以来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展会共有160多场,平均每个月大大小小的展会多达13-14场。接近年底,大小展会更是一个接一个。主办方、参展商、展销品种形形色色,无一例外的是托了“会展年”的福,审批并不难。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会展经济的确是刺激消费的一剂特效药,但是“强刺激”过后,如果“副作用”过大,伤害的将是整个南京会展品牌,甚至南京这一城市的形象。

  有关部门在“放宽”会展审批的同时,或许也该想一想怎样监管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