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4版:核心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方三度拍案抗议 丹麦收回霸王草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1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方三度拍案抗议 丹麦收回霸王草案
  丹麦首相、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席拉斯穆森12月17日称,除了由《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分别提交的报告外,不会就另外的协议文本进行讨论。拉斯穆森在当天的大会上宣布了这一决定。

  在前一天上午的谈判中,主办方丹麦没有取得各国谈判代表的同意,试图将自行拟定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在大会上三次拍案而起,他对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直言:“这一举动将严重影响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成功。”巴西、印度、南非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对中方的表态予以支持。

  对于丹麦的举动,发展中国家代表曾猜测是否此前的努力都已白费,大会将会根据新的草案进行讨论。拉斯穆森的发言打消了这一疑虑。由于气候大会主席换帅风波,原定昨天早上的讨论被延迟。

  代表77国集团和中国的苏丹代表称过去“珍贵的”2天被浪费了,“这不是77国集团和中国的错……因为我们要理清某些事情。”

  中国日报

  温家宝抵达哥本哈根展开最后斡旋

  奥巴马赴气候大会 可能两头受气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地时间16日晚抵达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出席将于18日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

  温家宝在专机上接受了随行记者采访。他表示,目前,哥本哈根会议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我将与有关各方密切沟通、协调,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我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会议能够取得公平、合理、平衡、可实现的成果。

  温家宝17日在哥本哈根会见了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温家宝说,哥本哈根会议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各国必须着眼大局,立足现实,照顾彼此关切,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锁定已作出的承诺,迅速凝聚共识,有效推进谈判,达成一个显示国际社会共同政治意愿、体现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为各方所接受的成果文件,为未来的国际合作提供新的动力。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预定17日启程前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奥巴马原定9日参加大会开始阶段会议,但后来更改日程,决定参加更为重要的领导人会议。路透社评论说,奥巴马此行充满冒险,可能会两头不讨好。

  一方面,如果他代表美国作出进一步承诺,共和党人可能发起炮轰,指责他在发展中国家作出足够让步之前付出太多。

  另一方面,如果他采取谨慎态度而导致大会无果而终,可能会成为国际社会指责对象,有损声望,而且促使国会通过气候法案的努力也可能受挫。综合 新华社

  大会主要分歧

  《京都议定书》存亡

  由于《京都议定书》只针对发达国家,没有规限发展中国家减排,发展中国家要求除延续《京都议定书》精神外再加额外条款;但发达国家则认为要摒弃《京都议定书》,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减排框架。

  减排目标

  联合国草拟文本建议全球2050年前减排一半温室气体,但峰会未就长远减排目标达成共识。发展中国家认为制定长远目标的前提是发达国家提高短期(即2020年)减排目标。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的减排目标合计相当于从1990年水平减14%至18%,跟发展中国家要求的四成相差甚远。

  气候融资

  发达国家建议在2010年至2012年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资金,但发展中国家认为不够;发展中国家建议2020年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2000亿至3000亿美元中期援助金。

  碳市场

  各国未就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改革达成共识。其中让发达国家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赚取碳排放权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将到2012年届满。

  揭秘

  大会主席换人

  是美国捣的鬼?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16日、17日“突发事件”连发。先是主席国丹麦违反程序,试图将一份代表发达国家立场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再是大会主席康妮·赫泽高突然“辞职”。接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会议比原先日程安排推迟近10小时,会议开到17日凌晨才结束。

  三起变故,似乎互不相干,但与会者透露信息显示,背后都有美国人“身影”在晃动。

  特设工作组会议延迟,主因是美国谈判代表团横生枝节,最后时刻对主席草案提出多项重大修正案,试图弱化减排责任。

  赫泽高卸任,组织方给出的理由是她的部长“级别”主持接下来有多国首脑参加的会议“不够格”。但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总干事金·卡斯滕森向中国媒体透露,赫泽高是《京都议定书》坚定支持者。不难揣测,试图“谋杀”《京都议定书》、另起炉灶的美国人不会喜欢她。

  “丹麦草案”再次现身,则透露出东道主的焦虑心情,试图通过迎合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阵营,以“挽救”大会。

  细究之下,这些美国“身影”背后折射出“唯我独尊”、“美国第一”的强权心态。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