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5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唐家璇回忆录披露中美撞机事件内幕
· “谷子地”寻找30年前战友遗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谷子地”寻找30年前战友遗骸
  寻找人

  郭益民,1959年生,许昌人,烈士生前好友、老乡。1979年参加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后在河南许昌一橡胶厂工作。2009年2月开始在许昌、武汉等地街头扯横幅找知情人,准备带失落异国的战友遗骨回家,被称为“现实版谷子地”。

  被寻找人

  李保良,济源人,革命烈士,共产党员,三等功臣,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1979年3月11日深夜牺牲于战场,遗骨失落异国至今。

  战场

  1979年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打响,两个年轻人约定,活着的人要把牺牲的人带回老家

  炮弹轰鸣,子弹嗖嗖飞过,一个年轻的面孔说:“哥,咱们得相互帮助。”转瞬,面孔越来越模糊……郭益民一身冷汗,从梦中惊醒,看表,凌晨三四点,他点起一根烟,陷入回忆,泪流满面。

  30年来,郭益民经常在梦里梦到同一个场景,从此失眠。

  郭益民是个老兵,梦中的面孔是他曾经的战友李保良。

  1978年11月,郭益民从河南济源市入伍,结识了老乡李保良,两人被分到了同一个连队,同为新兵,又是老乡,两个年轻人在生活上相互照顾,感情逐渐浓厚。他们于1979年1月1日从郑州出发抵达广西,参加1979年边境自卫还击作战。

  他们曾坐在一个草垛边聊天,聊战争的残酷,聊战场上的炮弹无眼,相互嘱咐对方说:“这第一次出远门,咱俩又是兄弟又是老乡的,出去后相互招呼着点啊。”这是两人的第一次约定,在此之后,两人在广西边境的营地处,做了第二次约定,在战场上谁有麻烦,一定要多帮忙。

  1979年3月1日,战斗已打响,不断有伤亡人员被从前线抬回来。郭益民再次见到了李保良,两人约定,“不管谁在战场上牺牲,活着的一定要把对方带回老家”。

  这是郭益民见到李保良的最后一面。

  同年3月11日晚,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李保良所在的重机枪班坚守在阵地最前沿,作为副射手的李保良被炮弹所伤,经抢救仍不幸身亡,时年19岁。

  撤离战场后,郭益民才得知李保良牺牲,他的脑海里不断出现两人最后见面的情景,那个约定反复在他脑海中出现,促使他要回去找回李保良的遗体,但那已经不现实了。

  30年后,郭益民已经50岁,他几乎每天都会想起远在异国的兄弟,想起当年的约定,不断的怀念,无尽的愧疚,折磨得他时常无法入眠。由于条件不具备,直到2008年他才下决心尽所能找回兄弟的遗骨。

  许昌

  第一次悬挂“寻找烈士遗骸”条幅,得知当年抢救过李保良的人叫许平,在武汉

  从今年5月份开始,郭益民就把“寻找烈士遗骸”的横幅悬挂在很多城市的街头。

  郭益民“寻找烈士遗骸”是从2009年2月份开始的,寻找遗骸的第一步,是需要确定当年遗骸失落的具体位置,而这只有和李保良最后在一起的战友知道。这个战友是谁,郭益民并不知道。他决定求助当年的老部队,辗转几天后,他找到了一份当年的战役资料,资料只能确定当时的阵地位置。但是对于李保良,老部队并没有清楚的线索。

  郭益民决定把能够回忆起来的战友也列为烈士生前证人:“一等功臣,赵德宽,河南济源;连长,冯汉欣,广东…”郭益民说,这些战友或许知道李保良当时的具体情况。

  当时他听说,“很多人通过网络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不会上网的他,托人把寻人信息挂在网上,希望得到消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音讯全无。

  站在街头寻找,是他唯一能够想到的办法。悬挂条幅只不过是为了“扩大影响,更醒目”。

  5月份,他在河南许昌街头,第一次悬挂起了“寻找烈士遗骸”的条幅,希望碰巧找到有价值的线索,让他欣喜的是,这个方法,果然让事情有了转机。

  当时一个男子问:“你找赵德宽?是不是高高瘦瘦的?”……在赵德宽那里,郭益民得知,当时应该是一个叫许平的人抢救过李保良。而许平在哪?赵德宽并不知道,一个大概的范围是,许平原籍湖北武汉。

  武汉

  找到了许平,他回忆,自己并不是最后一个见到李保良的人,而是战友陈建国

  “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我一个老乡叫李保良,在掩护大部队撤退时,牺牲在战场上。”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叶落归根,我要把他安葬在应该安葬的地方”……

  2009年10月14日,武汉,郭益民把“寻找烈士遗骸”的横幅悬挂在一条热闹的街道上。

  10月1日,郭益民到了湖北武汉,一边打工,一边寻找许平。

  街头扯横幅并没有引来许平,来的是《长江商报》的记者,听说郭益民的寻找故事,记者发了一篇《老兵许平,你在哪里》的报道,帮助郭益民寻找。

  10月20日,武昌一个派出所传来好消息,许平找到了。许平回忆,李保良牺牲于1979年3月11日,当晚11时多,敌人对阵地发起了二次进攻,一枚弹片穿过10厘米厚的防护板,击中了副射手李保良的颈部。李保良的遗体蜷缩在战壕里,许平和班长一个用肩膀扛起,一个在战壕上往外拉,遗体总算弄出来了,交给了一个叫陈建国的战士。

  “遗体弄出来后,有个战士受伤了,我就过去帮忙包扎。”包扎完伤口,许平猛地回头,发现身边一个人也没有了。“当时,我脑子一下蒙了,就一口气从斜坡冲到谷底。”

  许平回国后才得知,由于当时情况紧急,李保良的遗体并没有抢救回来。“几十年了,我心里一直有个疙瘩,我常常跟老婆说,我有个战友,战死在国外”。许平称,他并不是最后一个见到李保良的人,而是战友陈建国。

  长沙

  找到了陈建国,他回忆,当时把遗体背至一公路处,由于情况紧急,只能放弃

  陈建国,原籍湖南。这是郭益民唯一的线索,他决定去趟长沙,像找许平一样寻找陈建国。

  11月24日,郭益民赶到长沙,和当地战友龙利国开始了又一轮寻找。两个公安分局,四个派出所,三天五百多公里的路程,一个个陈建国出现了,一个个又被否认了,线索难道就此中断?

  11月27日,一个好消息传来,在长沙坪塘的工厂里,有一个叫陈建国的。郭益民不敢相信,而在见面的那一瞬间,郭益民说:“有三四十米远,我一眼就看见,那就是老战友陈建国……”

  在陈建国的回忆下,李保良遗骸的具体位置更加清晰:“那晚9时,敌军对我军展开进攻,我们进行了坚决阻击,共打退敌人5次。在换弹链时,敌人一火箭弹击中机枪阵地,一弹片穿过10厘米厚的防护板,击中保良颈部右大动脉,经过紧急抢救后,我把保良背下阵地至山下一公路处。保良已牺牲在我怀中,这时,接到上级撤退指令,而敌军距离只有十几米,只能边打边撤,领导看到后说:“情况紧急,把遗体放下吧。”于是在无奈之下告别了战友的遗体。在陈建国的回忆下,他们标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位置:距离当时阵地100至150米的马路边。

  济源

  郭益民第一次见到李保良的亲人,与其弟弟李有良结为兄弟

  早在今年3月份,郭益民就去了当年战役打响的地方,广西凭祥一个小镇探路,三十年的变化,已让郭益民无法辨认出当年的场景。担心李保良的遗体在外裸露太久会风化,他曾特意去医院咨询骨科专家。一个战友提供了当时的地图,从地图上,郭益民再次明确了当时作战的阵地,通过陈建国的辨认,也逐步明晰了遗骸的具体位置。现在就剩下最后一步,远赴当年阵地,寻找烈士遗骸。

  12月13日,在河南济源市轵城西留养村,郭益民第一次见到了李保良的亲人,其父母均已去世,家里还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双方一见面就紧抱在一起痛哭流涕,郭益民更是边哭边频繁地道歉:“老姐姐,我没能把保良带回来,对不住你们啊!”

  李家人未埋怨郭益民,而是感谢他的义举,由于李保良的弟弟李有良当场认了郭益民为哥哥,兄弟俩的手紧握在一起,泪流不止。

  据李家人介绍,保良离开家之前曾表态“不当英雄不回家”,也没有往家寄过信,当时家人都十分担心他,后来知道他牺牲后,一直以为保良的尸体就在广西烈士陵园。在他当年的遗物中,保良曾写下“宁愿往前一步死,不会退后一步生”的豪言壮语。

  郭益民说,他初步计划12月16日左右去广西,找当地的志愿者以及老战友帮忙,寻找回失落在异国他乡30年的兄弟遗骸。“过去这么多年,保良也该回到祖国了。”

  30年了,那个阵地是否还在?那条公路是否拓宽?一切都是未知数。但郭益民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郑州晚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