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版:社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当前最大民生就是稳定房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当前最大民生就是稳定房价
  □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14日,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这是自本月9日以来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中国最高决策层罕见地第三次对房地产发出警示信号。平媒、电视广播与网络及民间舆论,形成立体传播效应,使之关注度空前。

  此中核心原因在于,短短几天,国务院对过快上涨房价的态度由“抑制”变为“遏制”(经济参考报语);而宏观的遏制或抑制,也悄然坐实于“部分城市”。

  从“抑制”变为“遏制”,一字之变,透出了中央的决心;对“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问题的“定点打击”则凸显,中央控制高房价整体战略向前大推一步。这两点,都揭示了中央拿高房价开刀,力保民生的决心。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建设大略,但无疑,当前最大的民生就是稳定房价。

  一年多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12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这些政策对于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然,实现惠民生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向是,必须全国一盘棋稳定房价。

  解决最迫切的民生问题,落脚到稳定房价上,深得民意。综观民生需求,这些年的高房价在制造了虚假繁荣的同时,也使国民的安居意愿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已使中央力推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不断遭受侵蚀。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一些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不仅仅是一个民生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住有所居,被动地成为最大的民生主题,由此引发的“蜗居热”也指证着“住房”这一民生平台的塌陷危险。力挽狂澜,拯民生于住房困局,是责任政府之时代大任,也是迈向公民时代过程中,政府、民众戮力同心,实现“民富国强”目标的重要基点。

  现实情形是,中央忧民忧房之心,被部分城市房价不断高涨的现实辜负了。

  当美国房地产价格从2007年开始逐渐往下走之时,中国房价经过陡直上升后,在金融危机中居然继续上涨。有数据表明,自今年3月以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连续上涨,涨幅已5倍于GDP。这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这一异数的出现,实非偶然。

  有官员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比人们想象中要复杂”。审视这种复杂性,一点见端倪——近年来,中央连连发出控制高房价的声音,但是地方政府抱以沉默。除了个别地方官员隔空喊话,说连自己都买不起当地的房子外,中央为保民生保稳定而出台的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刚性政策却被一些地方政府以太极方式消解于无形。一些地方政府表现之失常,不仅令民众大失所望,也让中央忍无可忍。

  “在金融危机中继续上涨”,自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经济现象,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央遏制房价的政策在各地没有得到强有力的落实,在国务院所指的“部分城市”,房价疯涨,怨言不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表露无余。

  不可否认,南京也是房价高企的城市之一。在南京江宁,个别楼盘的房价已达万元,这种开发商喜老百姓忧的局面,显然不是正常的。

  中央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一系列政策,一点点被地方的延宕和不作为所稀释,一些地方政府成为虚高房价的幕后推手,已成为不争事实。当民众集体为高房价所困扰,当国民财富被房地产利益集团所鲸吞,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推进平民增收已然成为难题,而保护民生利益的情势也暗暗告急。

  令人惊诧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面对这种情势的漠然。一个不容回避的担忧是,部分地方政府在控制房价上无所作为的情况下,让民众“住有所居”这个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民生问题,正渐行渐远,买房正沦为富人的游戏。在中央与地方的博弈中,一些地方政府表现出来的集体沉默,也印证了他们为了政绩而置民生于脑后,甚或对房价上涨暗持纵容态度。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已公开把房价高等同于城市发展水平高。而“政绩房地产市场”的代表作就是地王频现,这是一个多方操纵的必然结果。一个个地王“站”起之时,定是民众为其买单,并为其背负永久的沉重负担之时。一些城市不断上演的地王抢滩,圈的是利益集团的疆域,分的是民众之国土,却为这些城市主政者所力挺,实在令人愤懑,令人心痛,也更令人寄希望于中央政府的重拳。

  当下必须强力扭转“部分城市”在房价问题上的方向性错误。在这个情境中,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是看到了根本问题所在,也点到了问题的七寸。有专家表示,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起到“风向标”的作用,有可能成为另一个“9·27”,成为楼市进入“拐点”的最大信号。多种趋势表明,在“定点打击”的威力下,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解决之日已近。

  当中央决心已下,并且直指“部分城市”,这些心知肚明的“部分城市”还能坐得住吗?它们如何面对中央政府的拷问,又如何改过自新?拭目以待。

  读者一句话有奖评报参评方式

  1.短信方式手机发送到:(见本版版权栏短信平台地址)

  2.登录都市圈圈网留言:www.dsqq.cn

  3.来信请寄: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现代快报评论工作室

  4.电话:025-84765581

  5.发送邮件至本版信箱

  6.在各门户网站转载的本报报道后面跟帖留言

  此外,本报继续开展挑错纠错工作,请广大读者对本报见报稿件中的文字差错、常识性错误和技术疏漏等毫不留情地予以批评、揭露。

  挑错热线:96060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