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1版:苏南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毛毛的出生证办下来了!
· 七千年前先民遗址藏身无锡?
· 淹城野生动物世界
98年生人元旦享免费
· 苏州出土古怪陶器
绘有神秘花纹符号
· 苏州护城河畔
2011年可赏“姑苏印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七千年前先民遗址藏身无锡?
  锡惠公园内发现的华孝子祠残碑 快报记者 陈超 摄

  冰冷的冬雨浇不熄李一全博士激动的心情。昨天上午,担任无锡市考古研究所领队、专家的他,拉着记者一同前往锡惠公园大门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根据他带领的考古队员的前期查访勘探,在这个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范围的地下,极有可能藏着一个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的先民遗址。一旦发掘成功,将为江南一带新石器时代文化又添一重大佐证。

  下探5米有先民痕迹

  据估算,整个勘探范围将包括无锡市运河西路从青山中学到吟苑公园一线的大部。“一铲子下去,我们的心就定了。”李一全说,从洛阳铲带上来的5米深土层里,发现有红烧土颗粒和陶土片,“根据对比判断,是距今7000年前先民遗址的可能性很大,应该属于马家浜文化。”

  据李一全介绍,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浙江省嘉兴县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马家浜文化分为三期。早期陶器以灰黑陶和灰红陶为主,绳纹较多见,器型以釜为主。中期陶器以夹砂(包括夹蚌)红褐陶为主,仍有一定数量的灰黑陶和灰红陶,以素面的为多,绳纹基本消失,器型仍以釜为主,出现少量的鼎和较多的豆,还有牛鼻形耳的罐。晚期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衣陶为主,主要器型是釜、鼎、豆。“这次通过洛阳铲带出来的陶土片就发现夹蚌红褐陶。”李一全说。

  据了解,除了红烧土颗粒和陶土片,考古队员还在前期勘探中发现了一个红陶加砂的扳手,下有两道拉纹印记,是距今7000年前先民遗物的可能性非常大。据介绍,整个前期勘探工作将持续将近两个月时间,其间来自中科院科技考古方面的专家还将对发掘出来的物品做进一步研究,以考证古代先民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

  意外发现华孝子祠碑刻

  让考古队员更加兴奋的是,勘探的此处遗址地下属于典型的文化叠压土层,最深处是距今7000年左右的马家浜文化,次深处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再往上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残迹,最上层还有六朝以及明清时代的古墓葬。“让我们感到十分振奋的是,在前期勘探时,我们竟然在锡惠公园里意外发现了包括华孝子祠残碑在内的近30块残碑。”李一全说。

  华孝子祠是惠山的南朝古迹,为纪念东晋无锡孝子华宝所建,是江苏省始建时间最早、现存建筑历史最久的古祠堂。华宝以孝闻名于世,后人多有碑刻纪念。文革期间这些碑刻大多散失,现存的都是按照手迹和拓片重刻的。

  “在前期勘探时,考古队员在锡山南坡寻找古文化踪迹,居然就在九龙壁背后发现了近30件残碑。”李一全说,这些残碑中有乾隆御笔类约8块,华孝子祠残碑10多块。和仿刻的新碑相比,新发现的残碑无论是文字内容还是书法艺术都相当出色,还有一批用行书、楷书书写的厚(20cm以上)碑,文字较多,也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现代快报将对此次考古活动继续保持关注。快报记者 陈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