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多样化源于封建贵族对文化的垄断?
●上世纪初,人们为何将振兴中华与学习世界语相联系
●学了世界语,会觉得英语很简单,是真的吗
生活在南京的世界语学者陶亦然在给学生上课
“Saluton!”“Mi estas Cino.”看到这样的文字,或许你在猜测,这究竟是哪国语言?英语不像英语,法语不像法语。正确的答案是,这种语言没有国籍,哪个国家的语言都不是,所以人们叫它世界语。
最近,第八届全国世界语大会在南京大学召开,同时,2009年也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百年大庆之年。世界语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名词又出现在人们面前。世界语究竟是一门怎样的语言?这门语言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又如何?南京什么时候就出现世界语了?南京第一个学习世界语的人又是谁呢?《发现》周刊将带你一同探索这门神秘的语言。
世界语是个什么语
说到世界语,可能很多人觉得既熟悉又陌生。“世界语”这个名词在中学的政治课本上就曾经出现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人又渐渐淡忘了。那么,世界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呢?
江苏省世界语协会会长崔建华告诉记者,世界语属于人造语系的一种,所谓人造语言,顾名思义就是人为创造的语言。崔建华说,目前全世界的语系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印欧语系,二是汉藏语系,三是非太语系,还有就是人造语系。其中印欧语系所占比例最大,是第一大语系,全世界大约有70%的人说印欧语系的语言。汉藏语系是第二大语系,大约有15亿左右的人说。非太语系次之。
每一种语系之下又有很多分支。而在人造语系中,说世界语的人数是最多的。可是既然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语言,为什么还要去人工造一门语言出来呢?
世界语是怎样造出来的
一位在南京义务教学世界语的美国世界语学者陶亦然告诉记者,很多人觉得世界语是一种凭空想出来的语言,但事实上不是,世界语其实是还原了最古老的拉丁语言。他说,在罗马封建帝国时期,封建贵族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和特权,对文字进行了垄断,不让下层人民进行文字学习,并且故意把本来很通俗的语言改得复杂化,在造字、发音、语法上都故意修改得很难。随着罗马帝国的解散,各个国家又各自对拉丁文进行了修改,演变成如今印欧语系中的各种语言。
而直到世界语出现后,一批世界语者又重新开始对印欧语系进行归类整理,取消掉原本复杂的语法、读音、词汇,使得语言尽量简洁、有规律可循,使得人们学习起来更为方便。
所以,世界语的创造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相反,世界语是为了让大家以更快的时间掌握一门简单的语言。而且,学习了世界语后,要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就会更为方便。
崔建华会长也告诉记者,国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就是让一组学生先学1年的世界语,然后再去学其他语言;另一组学生则是从头至尾都在学一种外语,比如英语。结果,那些先学了1年世界语的学生再学其他语言的时间要比直接学外语的学生学得快多了。
不过,崔建华认为,世界语是建立在印欧语系基础上的,对中国人来说,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接下来中国也准备做一些这样的测试,来看看中国人在学习世界语后对其他语言的掌握情况。
100多年前有人用世界语当革命武器
今年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百年大庆之年,也就是说,在1909年的中国已经出现了世界语学习者。当时都是由谁传入中国的呢?
在崔建华会长给的一份资料中,记者了解到,其实在1909年之前,中国已经出现了世界语。中国有人学习世界语的时间,有资料说是在1891年(海参崴)、1905年(上海)、1907年(东京)、1908年(日本、德国、英国)。但这些都只是个人和地方的记录,还不足以被看作是中国世运的起点。而在中国国内开办世界语讲习班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上海)。
江苏省世界语协会的副会长刘鸿元则告诉记者,南京也是世界语早先发展起来的城市之一。在江苏省世界语协会副秘书长庄企雄所写的《南京早期世界语运动》一文中提到:早在“民国”之前的1908年,就有人在巴黎出版的《新世纪》(La Tempoj Novaj)周刊上发出倡议,明确提出10年后要在中国南京秦淮河上召开第14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并切望中国革命成功,建一狗头碑,用世界语书写碑文。由此可见,南京在中国世界语运动史上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这件事记者在另一处资料上也发现了原文,上面写道:“……吾望当第十四会(即第十四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之顷,中国鞑狗之腥膻,早已薰除。彼中之贤良者,皆脱尽鞑气,富有高尚之学问、及世界之观念。于是中国境内万国新语会之会员,居其多数。是年大会,首移东方。即开会于扬子江东部,建业城中之秦淮河上……”
巴金在南京读书时苦学世界语
当时的南京,出现了一批学习世界语的人。庄企雄说,在20世纪初,中国同盟会中有许多会员是我国初期世界语的传播者和学习者,他们希望通过世界语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以振兴中华。世界语传入南京的几个途径中,除了哈尔滨的俄罗斯商人外(对南京世界语运动几乎没有影响),最主要的是留学日本和西欧的一些热血青年。1907年,留日学生、同盟会会员张继(后迁居南京)、汤钟琰(南京人)之父、刘师培、钱玄同等参加在东京大杉荣开办的世界语讲习会,是最早在日本学习世界语的人。
由此推断:汤钟琰的父亲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世界语者之一,而且也是第一个学习世界语的南京人。那汤钟琰的父亲究竟是谁呢?
他就是毛泽东青少年求学时期的老师之一汤增璧。汤增璧祖籍江西,但大部分学习和工作的地方都在南京,最后也在南京去世。而汤钟琰本人开始学习世界语也是在南京。
1932年,夏天,汤钟琰在南京念中学,他那从来不关心他学习的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他学习世界语,并教会他世界语读音基础。第二天,汤钟琰就到书店找了几本入门书,除科技部分他那时读不懂也没兴趣外,其余都废寝忘食地独自一人躲在玄武湖的柳阴下啃完了。后来,他回忆道:“那两个月可以说成是我与世界语的初恋时期。她的语法、读音的简易和表达方式的明白易懂好像是少女的天真无邪与纯洁朴实,简直使我着了迷。”后来,汤钟琰也因此成为了知名的世界语学者和翻译家。
说到跟南京世界语发展有关的名人,还有一位不得不提,这就是巴金。1924年秋,巴金在南京读中学时,开始自学世界语。“每天坚持一个小时(或更多一些),从不间断。先学世界语课本,读完课本,又向上海一家世界语书店函购国外出版的世界语书籍,其中有柴门霍夫的《基础文选》《波兰作品选》《安徒生童话集》。在阅读外国名著中,遇到生字就求字典帮助,一个字也不放过。一本书读完,又读第二本。一本一本地读下去,十几本书念完,不到一年工夫,就可以用世界语写信和作文了。”
毛泽东曾为世界语协会题过什么词
也可能因为汤增璧是毛泽东的老师,所以,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世界语的提倡者和推广者。陶亦然告诉记者,毛泽东在解放前就开始在中国推广世界语,虽然他本身不会世界语,但对世界语的推广作用很大。
记者通过调查也发现,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开始提倡世界语,并且还给世界语组织题过词。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延安便成为抗日根据地。许多追求进步、一心抗日的青年,也纷纷聚集到这里,其中包括一批曾经学过世界语的人,例如徐敬五、李又然、徐雉等人。而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博古和吴玉章等就非常支持世界语的学习活动。
1939年12月15日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诞辰80周年之际,延安世界语者协会在杨家岭举办了一次世界语展览。在筹备展览期间,延安世协的同志写信给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汇报了他们的这一计划,并请他们为展览会题几句话。毛泽东对举办世界语展览表示了热烈的支持,很快送来了他的题词。
毛泽东的题词共有49个字,题词的全文是:“我还是这一句话:如果以世界语为形式,而载之以真正国际主义之道,真正革命之道,那么,世界语是可以学的,是应该学的。”题词字迹潇洒飘逸,一气呵成。
除了毛泽东,崔建华说,陈毅也是一位对世界语推广有巨大贡献的伟人。中国的第一个世界语广播就是1962年由陈毅批准开办的。
民国南京监狱一度流行学习世界语
南京作为早期发展世界语的城市之一,世界语的学习风潮汹涌,甚至一度在监狱都曾流行过学习世界语。
上世纪30年代,《世界》1934年10月号的第一版上刊登了南京国民党“军政部中央军人监狱图书馆筹备处”寄给上海世界语协会附设的世界语书店的“征书启事”。中心内容为:该监狱“收容”的囚人约一千数百名,其中一部分是文盲,“其他多数为青年、军人和学生,以及文化水准较高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他们“本来有一部分图书设备,但为数甚微”,不能适应需要。为了“关系民族前途的全国几十万囚人的精神生活的改善”,呼吁各方多多捐赠图书。
于是《世界》号召各地世界语团体和个人,宣传赞助,发起捐书,并于11月号上以《世界》名义向各国世界语团体呼吁给予支援。后来在《世界》1935年6—7月号上刊登了一封《Letero el Karcero》(狱中来信),其中一段写道:“近来除了浏览一些杂志外,每天工夫大部分用在柴门霍夫(世界语的首创者)译的果戈理名著《巡按》(La Revizoro)上。在这以前,我念了几篇老柴的基础文选、一点轶事、两篇小说、一点科学小品和两首莱蒙托夫的诗。……我常常喜欢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Krepusko(译为黄昏)辰光,趴在炕上的窗台上,摊开《巡按》。随着那爬上对面高楼顶上的渐渐黯下去的阳光,而慢慢地把书阖了起来。”在《世界》1935年的5月号上,有一篇用世界语写的探望南京狱中同志的记事。而在《世界》1936年的3—4号刊上又登过一篇题为《囚徒读书记》,谈的是南京狱中生活以及学习世界语的动机。
世界语的学习风潮可见一斑。
世界语字母发音跟汉语拼音很像
解放后,中国的世界语学习也曾经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就是在解放之初,陶亦然说,当时因为毛泽东提倡学习世界语,全国一度掀起学习世界语的高潮。但因为文革的兴起,世界语风潮很快熄灭。而第二次高潮是在改革开放后,这时世界语又流行起来,但是因为这时没有先进的通讯工具和设备,比如网络等等,中国的很多世界语学习者觉得学习之后似乎没有用处,所以学习者又开始变少。
不过现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世界语学者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通过写信来交流世界语,他们还可以在互联网上聊天对话。陶亦然说,世界语组织还专门开了一个世界语网站,供喜欢世界语的学者免费学习。
为了体验一下世界语学习过程,记者也在陶亦然家中跟随他的两个中国学生一起学了一段世界语,通过学习记者发现,世界语确实要比英语好学多了。
首先世界语的字母读音就跟汉语拼音非常相似,大多数字母都跟汉语拼音念法一样,比如A、B、C、D、F、G、H、I、K、L、M、N、O、P、S、T等,几乎都是一样的读音。而汉语拼音中的Ch、Sh两个翘舌音,世界语里也有,只不过是用C(发Ch音)、S(发Sh音)来表示。只有个别字母跟拼音字母发音不同,比如R这个字母对中国人来说就比较难读,因为它是用颤舌音读的,跟俄语很像。
另外世界语里的词汇都很有规律,比如它的名词结尾都用O这个字母,例如lando(国家)、tago(白天)、Jurnalo(报纸)等,而形容词都用字母a结尾,比如bela(漂亮的)、egala(平等的、公平的)。
总之,世界语的设计是把语言尽量做到非常有规则,陶亦然告诉记者:“为什么我们容易忘记,就是因为没有规则。”
最牛学生两天学会世界语
崔建华说,要掌握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它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如果这门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都很容易记忆,那就比较好学。而现在很多人觉得英语很难学,这是因为英语里的语音很难学,同一个字母,不同的组合就有不同的读音,你会写也不一定会读。
而世界语不同,它的28个字母,每一个字母就是一种读音,而所有词汇的读音就是直接把每个字母的发音连起来读就可以。这一点跟中文的汉语拼音非常相似,汉语拼音只要知道读音,就可以朗读了。所以世界语学习的时间非常短暂,通常三个月就可以跟人交流。陶亦然说,他遇到的学得最快的学生,只花了2天就学会了。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戎丹妍
从左往右依次为“枝叶芽苗”的世界语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