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成长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名师为你解析物理中考热点《光现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1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名师为你解析物理中考热点《光现象》
  《光现象》是八年级物理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本章在中考中常考的题型除了选择、填空、实验探究以外,更会出现作图题,这对八年级学生而言,无疑是个难点,所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牢记名词概念

  本章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物理名词、两条光学规律、五种光学现象、三个特点以及三个探究活动。

  1.物理名词:

  光源、色散、三原色、光能、光线、光速、红外线、紫外线、入射角/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红外线、紫外线、镜面反射、漫反射、实像/虚像、法线

  2.两条光学规律: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

  3.五种光学现象:

  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现象、小孔成像现象、镜面反射现象、漫反射现象

  4.三个特点:红外线的特点、紫外线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5.三个探究活动:色光的混合、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

  二、及时纠错释疑

  物理概念看似只有一句话那么简单,要做到真正理解,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以下是对易错点的整理和归纳。

  1.对光源认识不深:应把“能发光”和“能反射光”区分开,知道月亮、电影屏幕等并非光源。

  2.不理解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因素决定

  3.把红外线、紫外线、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与应用弄混

  4.不能准确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才能沿直线传播。一般来说,在不同介质中,光是不能沿直线传播的;即使在同种介质中,如果介质疏密不匀,光一般也不会沿直线传播,例如,我们常看到的“星星眨眼睛”就是因为大气层的疏密不均造成的。

  5.把小孔成像的像的形状错误地理解为与孔的形状有关:无论孔的形状如何,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光源的形状相同。

  6.误认为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影响像的大小:

  光的反射定律中提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说明无论物距如何,物体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同,而人靠近镜子的时候感觉到镜中的像变大是由视角改变造成的。

  7.对虚像概念不理解: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所致,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只要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就可以看到虚像,虚像是不能被镜后的物体挡住的。

  8.误把入射角认为是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

  9.镜面旋转角度与反射光线旋转角度的问题:当镜面顺时针旋转θ角时,入射角增大θ,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要随之增大θ,而镜面顺时针旋转θ角时,法线也顺时针旋转θ角,反射光线需顺时针旋转2θ角,才能与法线间的夹角(反射角)增大θ。

  10.把“漫反射”误认为“乱反射”:发生漫反射时,因其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当平行光射到这种粗糙表面时,其反射光线会朝着各个方向射出,看似很乱,但是每条光线仍然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漫反射不是“乱反射”。

  11.分不清“像”与“影”:

  像是物体射出的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界面直射、反射或折射后会聚成的与原物的形状、颜色相似的图形。如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像有虚、实之分。影子的形成则是由于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挡住了光线),而在该物体后面形成的阴暗区域,它反映的是物体的边缘轮廓而不是物体的具体形状。它不但没有色彩,也不能判断物体的相关性质、特征等。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水中的倒影”、“电影”中的“影”,实际上是物体的像,并非影。

  三、运用物理方法

  1.对比法:如通过实验对比色光混合后的颜色和颜料混合后的颜色。

  2.归纳法:如通过观察光在空气、水、透明果冻中的传播路线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3.建模法:如建立“光线模型”,把抽象的光的传播方向具体化、形象化为箭头的方向。

  4.等效替代法:如研究“平面及成像特点”时,用棋子B代替棋子A在镜中的像,从而确定像的位置。

  5.对称法:“镜中看表”等题目,考查的是平面及成像特点,可利用对称性等方法解决,而且准确、快速。

  教师简介:陆敏,白下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教学先进个人,多年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工作。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