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一群80后,身家百万“没感觉”
· 巴曙松:
城市化是明年扩大内需着力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1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焦点科技成“焦点”,持股员工赚大了
一群80后,身家百万“没感觉”
  9日,南京公司焦点科技上市股价大涨,董事长财富翻倍引人注目。与此同时,焦点科技8名80后员工借公司上市的“东风”成为了百万富翁,同样成为关注的焦点。这8名员工有何特别之处?“暴富”后生活有无变化?昨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拜访了焦点科技公司,探寻这些80后富翁的背后故事。

  焦点科技的员工以年轻人居多    资料图片

  这一群,真有趣

  80—82,一般大的八个娃

  焦点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这8名员工中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80年,最小的出生于1982年10月。据介绍,这8名员工均是2002年与2003年来到公司,到公司后都是从最基层的业务做起,经过几年成长,目前都成为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有4名是部门经理,还有4名是主管职务。”

  有趣的是,这8名80后百万富翁中有2位同年同月同日生,同时进了公司,在公司同事7年后,借助公司上市的东风,又都成了百万富翁。“我俩以前都不知道自己跟对方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是看了这次的招股说明书后,才忽然发现我们有这么多的巧合。”

  这一把,博对了

  放弃经理职务来当业务员

  现在为焦点科技电话销售三部主管的胡先生是2003年6月份进入公司的。“在进焦点科技前,我跟几个朋友合伙创业,当时我是南京分公司的经理,但因创业所在的公司盈利能力有限,自己就想出来。”

  因大学所学专业为计算机网络,从原公司退出后,胡先生就想找个能与自己专业比较契合的公司。“当时国内B2B业务刚起步,觉得焦点科技所在的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成功应聘到焦点科技后,胡先生成为了公司一名销售业务员,最先每月的基本工资只有1000多元。“公司最先的薪水对我的吸引力并不大,但我是那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觉得焦点的工作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就坚持了下来。”

  干销售最大的特点就是忙,常常没时间吃饭,总吃泡面,以至于现在“闻到泡面就犯昏”。凭借自己的努力,胡先生从业务员成长为公司的分支机构销售主管、电话销售三部主管。

  2006年焦点科技年终大会时,公司董事长沈锦华表示,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上市公司,部分员工可能持有股票。“当时不知道自己会持股,更不知道持股对自己有何意义。”胡先生表示,焦点科技能上市,自己这个时候成为百万富翁是“意料之外”的事。

  这一投,是缘分

  6名百万富姐,多是第一份工作就到这

  稀罕的是,焦点科技此次的8名80后百万富翁中有6名是女性,这与公司信息编辑岗位及客服岗位多是女孩子有关。

  谈起与公司的“投缘”,客户服务部经理许晓巍表示,自己参加过一次招聘会,投过一次简历,找过一份工作,就到了焦点科技,一直做到了现在公司上市自己成为百万富翁。

  焦点科技不仅是许晓巍的第一个“东家”,还是南京分公司销售主管肖微、信息部经理郑磊、运营支持部经理冯娟职业生涯的第一站。2003年前后,她们来到焦点科技后就在这里扎下了根。

  与以上四人不同,订单部经理刘海燕在到焦点科技前有过一段短暂的工作经验。“我们这几个女孩子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固然有各自不同的特性,但用心与上进心是我们的共性。”

  这一次,“没感觉”

  “暴富”了,生活依然平静

  成为百万富翁引来他人激动与羡慕的同时,焦点科技8名幸运的员工却表示,一点暴富的感觉都没有,一日三餐,衣食住行与往常无多大区别。

  2007年8月23日焦点科技股权激励计划出台,现为公司电话销售三部主管的胡先生拿到了一部分股权。“当时就在想公司要是有一天能上市就好了,当公司真的上市了,反倒没什么感觉了,再说现在100万也不算多,跟80年代的万元户差不多。”

  8人都表示,刚到公司时根本没想到企业有一天会上市,也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持有股份。“这么多年与公司、同事一起成长,公司成长后没忘记我们,我们已经非常高兴了。能持有股票固然幸运,如果不能持有股票,也觉得无所谓。”

  一位80后表示,虽然暂时没有变富的感觉,但三年后股票能变现的话对自己买房买车、改善生活肯定有帮助。

  这一走,真可惜

  有些人与持股上市擦肩而过

  据了解,在2003年12月前进入焦点科技的员工,若2007年8月23公司进行股份制改制时仍在公司,都能拿到部分股票。可惜的是,2007年上半年,一位2002年进入焦点科技的员工因家庭原因离开了公司,与股权擦肩而过了。“这个员工来得比我早,如果不离开公司的话,拿到的股份至少不会比我少,错失了这次机会,真是可惜啊。”2003年到焦点科技的胡先生遗憾地说。

  遗憾的不止这一位。据焦点科技一员工介绍,2003年之前,公司几位资历比较老的员工也因为家庭或个人原因离开了公司。“还有一位老员工因家在外地,也在改制之前离开了南京。”一位80后在感慨自己幸运的同时也表示,这些员工在公司奋斗了很多年,为公司早期业务做了不少努力,错过了机会实在可惜。

  见习记者 刘芳

  延伸阅读

  “上海留不住马云”

  南京成就了沈锦华

  去年年初,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曾感慨“上海为什么留不住马云”。而焦点科技(中国制造网运营公司)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市场,再度让人想起这句话。它是中国继阿里巴巴、慧聪国际、环球资源、网盛科技之后,第5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本土B2B企业。

  这家公司的核心创始人是个正宗的上海人——一个名叫沈锦华的42岁男人。招股说明书显示,沈锦华属上海市徐汇区户籍。不过,中国制造网却诞生在南京。

  有人称他为“小马云”。显然年龄上不合适,他们只差几岁,但从企业规模、市场地位以及品牌效应上,这个上海走出去的资本市场新贵,多少有几分类似。焦点科技上市后,沈锦华纸面财富已高达50多亿元。

  焦点科技

  有何“焦点”?

  与网盛不太一样,焦点科技类似阿里巴巴,为一种综合性B2B模式,网盛则属于垂直布局(目前是小门户+联盟)。这样,起步仅早一年的焦点科技,规模上有明显优势。截至今年上半年,旗下中国制造网拥有注册会员达362万名,其中注册收费会员9211位。

  焦点副总经理许剑峰之前表示,早在6年前,公司就开始赢利。而最近4年,更是大幅赢利。比如2006年至2008年,其净利润表现分别为1085.3万元、7524万元、6417万元。今年上半年,其净利为3406万元,净利润率高达34%。调研机构iResearch发布的2008年中国B2B行业报告显示,在前5大本土B2B企业中,中国制造网名列第三,名列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之后。

  不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周平对记者表达了忧虑。他说,相对阿里巴巴,焦点赢利模式没有独到之处,主要是依靠注册会员收费、增值服务等,依然存在本土综合B2B企业的共有缺陷。据《第一财经日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