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民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没有你爷爷 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一家人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1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后天,就是南京大屠杀72年 祭日,昨天,两位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人聚到了一起
没有你爷爷 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一家人了
  昨天下午3点,南京金陵中学校园里,两位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双手紧握着,62岁的杨书华和65岁的王定义是第一次见面,却像久别重逢般满脸洋溢着兴奋和感动。杨书华对王定义说:“如果没有你爷爷,就没有现在我们一家20多口人!”

  一段72年前的往事,重新浮现……

  寻找救父恩人,终有结果

  2007年9月16日,金陵中学接到了66届高中毕业生杨书华的一封信。

  信中写道:70年前,父亲作为国民党教导总队的一名战士,曾和战友们在南京保卫战中浴血奋战在第一线,直至南京沦陷。于12月13日上午只身藏匿于金陵中学,得到金中教职员工的掩护和救助。当日寇凶残地端着刺刀在校园里搜索国民党残余士兵时,工友王忠福(后经核实为王宗福)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将左臂上的袖章,别在了父亲的手臂上。父亲得救了,于是就有了我们……

  信中还表达了寻找恩人的愿望:“昔日的住房已成为人民的审判殿堂,故去的老王不知今日在何方?”

  接到杨书华的信,校友会的老师们立即忙活起来,他们知道王宗福老先生已经在1962年仙逝,最好的结果就是寻到他的后人。说来也巧,通过查阅校友档案,校友会发现,学校61届毕业的校友王定义就是王宗福老人的孙子,而且他家的住址就在学校旁边的干河沿。杨书华知道消息后立即前往寻找,却得知王家已经拆迁,寻找陷入僵局。

  但杨书华和校友会的老师们都没有放弃。很快,在2007年9月的《校友通讯》上,杨书华的信和诗都刊登了出来。这时王定义仍然不知。

  “也是巧合呀,我路过学校附近,遇上了王润根老师,他知道我祖父是王宗福,就告诉我,有人在找我。”

  王定义当时相当诧异,因为他从小到大都没听祖父说过救人的事,就连金中曾作为难民区的事也从未提及。“我记得非常清楚,我祖父是1884年生的,1962年去世时我已经高中毕业了,只记得他是管理金陵中学体育馆的工友。”

  王定义从来没想过,平凡普通的爷爷能在生死关头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人。

  当王定义听到别人转述的往事时,为爷爷感到无比的骄傲。但与杨书华的见面,却因为机缘不巧,一直拖到了昨天。

  爸爸和恩人的故事,得 以揭秘

  如今,杨书华是南京胸科医院的主任医师,他的父亲是一位司机,家里有姐弟六人。少年时父亲的一句话让杨书华印象深刻,当他考上金陵中学时,父亲随口说了一句,以前学校看门的老人是他的救命恩人……

  1937年,杨书华的父亲杨洪瑞22岁,他从16岁就开始当兵,当时在国民党教导总队特务连服役,被总队长桂永清选中当侍卫。因为想到前线打仗,训练班结束后就到了辎重营当战士。淞沪之战失败后,杨洪瑞随部队撤退到南京,担负着光华门、中山门、太平门、马群、麒麟门一线的弹药运输任务。驻地就设在新街口。

  12月12日,安德门失守,晚上8点左右,眼看守城无望,杨洪瑞和同开一辆车的辎重营排长贾维翰一起找地方藏身。一位市民带他进了金陵中学难民区,被安排在体育馆内,化名杨毅,还得到了“良民证”。

  在金中避难时遇险

  体育馆内挤满了难民,混乱不堪。别人都是一家一户地围坐在一起,需要上厕所或外出,地方都给留着。他是单身汉,上了一趟厕所,回来后就没地方了。12月中旬,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他就在体育馆外面来回踱步。体育馆管理员王宗福看他老实巴交的,就把他带到了自己的住处。

  当时的情景让杨洪瑞震惊。就在食堂旁边,靠近口子楼一侧有一口大锅,从早到晚连续不断地烧着稀饭,供七八千名饥寒交迫的难民吃。在这里,每天都能听到杀人、强奸、抢劫等骇人听闻的消息。日军杀人如麻,难民区一片恐怖。

  12月23日,灾难终于临头。这天上午,学校围墙外开来了五六辆军用卡车,一百多名荷枪实弹的日本兵从车上跳下来抓人。他们逐个教室搜查,把难民赶到东北角的操场上,女人和孩子集中在一边,不检查。男人集中在操场中央,操场上放一个大桌子。一切安排妥当后,他们指使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国人站在桌子上喊话:“听说你们中间有当兵的,希望你们能主动站出来,我们绝对保证你们的安全。如果不出来,查到是要杀头的。”

  许多已解除武装的士兵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很快在队列前站了几十个人。紧接着,检查开始了。所有的男人从桌前一个一个地走过去,必须以户为单位,有人担保方能通过。无人担保,即站到另一边去。日本兵检查主要看双手有无老茧,头上有无帽箍,是否光头等。凡是可疑分子或单身青年均被拉出队列。

  “管理员”臂章救命

  杨洪瑞当兵较早,参加了淞沪之战和南京保卫战,对日本人的凶残十分清楚。因此当日本兵一踏进金中大门,他就东躲西藏。因为凡是当兵的印记在他身上都具备。他的标准军人照就陈列在大行宫大都会照相馆的橱窗里。杨洪瑞讲的山东话和本地人明显不同,很容易被敌人发现是当兵的。后来,他发现敌人搜查很严,想躲躲不掉的时候,先找了一位认识的工作人员,请其掩护,但遭其拒绝。就又在人群中找到了王宗福,王宗福沉思了一下,毅然地将左臂上白底黑字、上写“难民管理员”的臂章别在了杨洪瑞的手臂上,并嘱咐他,要到外面转,不能呆在屋里。

  他戴上臂章以后向操场走去,并围着操场的过道来回转悠。不时有日本兵向他走来,他就有意无意地把左臂暴露给日本兵。日本兵往往看到臂章以后就停步,向别处走去。有时他干脆迎着日本兵若无其事地走过去,以麻痹敌人。就这样,他警惕地注视着日本兵的动静,和日本兵始终保持一段距离,巧妙地躲过了搜查。

  检查持续了5个多小时,直到下午才结束。卡车上运走了将近250名手无寸铁的士兵和无辜的青年。躲过一劫后,杨洪瑞将积攒下来的60元大洋送给了王宗福。王宗福用钱买了白铁和木板,盖了房子,房址就在现在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所在地(已拆迁)。

  在金陵中学难民区的日子里,杨洪瑞一直在寻找机会逃出南京。那时,他年轻,无负担,所以一直在王宗福家住着。但是一个单身男人在南京终究是危险的。如果逃不出南京,迅速成家就是很必要的了,这是每个幸存士兵心中的渴望。有一天,他到一个朋友家去探听情况,下楼时看到一个年轻女子在做饭,高挑的身材、娴熟和优雅的动作很吸引他,后来才知道这名女子20岁,父母在日军进城时逃散了,至今生死未卜。她带着弟弟、妹妹3人艰难度日,正好也需要依靠,于是两人在1938年下半年成了家。

  逢年过节,杨洪瑞都会去看望王宗福,以谢他的救命之恩,直至王老去世后才与其后人断了联系。后来,杨书华陪着父亲走过了他历险的各大城门、金陵中学校园,往事被老人一一还原。1998年,老人带着未能找到恩人后代的遗憾离开了人世。杨书华则执着地坚持寻找着。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快报记者 黄艳

  拉贝纪念馆

  急寻“施救方”文物

  当杨书华和王定义激动相见时,一群表情肃穆的学者正在一旁等待着,他们来自南京大学拉贝纪念馆。拉贝纪念馆的肖老师小心翼翼地从层层包裹中取出了一个斑驳的旧相框送给了王定义,相框里面是一张黑白的老照片,上书:民国二十七年五月四日南京难民区国际救济委员会委员暨金中收容所所长率全体职员摄影纪念。显然,这里有当年王定义祖父王宗福的“战友”们,但这张照片中的人物并不全,王宗福不在其中。“这张照片是我们找到的,专门进行了复制,但相框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之前买的。”

  “我们希望能寻到照片中的人物或是他们的后人!”肖老师说。据了解,在杨书华父亲杨洪瑞的逃亡过程中,没有留下姓名的又新池浴室职工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但算来这位老人即使健在也要有百岁高龄了,希望能找到他的后人。

  拉贝纪念馆工作人员表示,当时有许多人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尽心尽力,他们作为“施救方”保护了很多人。现在拉贝纪念馆希望当年的“施救方”和他们的亲属,当年在南京避难的幸存者,见证人及其亲属积极提供事迹和相关文物。

  与拉贝纪念馆联系可电传至025-83597227;电子邮箱:yangsy@nju.edu.cn ;电话为025-83597227,83686306;通信处是南京市广州路小粉桥1号拉贝纪念馆,邮编:210008。快报记者 黄艳

  ■相关链接

  南京大屠杀期间金中救下1.5万人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金陵中学难民区救下了1.5万人,80多位工作人员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保护着难民。为了纪念这段历史,金陵中学校友与师生联手,捐款建立了“抗日战争纪事碑”。

  金中校史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京沦陷前夕,由1919年毕业于金中、时任金陵大学董事会董事长的杭立武提议,邀集在南京教会学校服务的美国人和少数英德商业人士约20人,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救济机构,定名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目的是最危急的时候,使未撤离的难民有一个躲避的处所。难民保护区以美国大使馆所在地和金陵大学等教会学校为中心,占地3.86平方公里,界内设有25个难民收容所,先后有25万难民涌入避难。其中金陵中学难民所可同时收容难民6000-8000人。

  1937年12月4日,金中老校友许传音受邀参加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持安全区难民的住房安排工作,同时还应邀担任世界红卍字会(一个类似于红十字会的国际慈善救援组织)南京分会副会长,开展了大量救护难民的工作。他目击了日军残酷的暴行,与国际友人一起竭力加以阻止和记录,汇总报告给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以此向日军提出抗议。许传音陪同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到中华门内新开路5号拍摄了夏淑琴一家9口被日寇残杀7人的现场纪录片。2007年11月2日,夏淑琴老人第5次去日本东京法庭反诉日本右翼分子歪曲事实的诽谤,取得了胜诉。许传音、马吉的录像证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许传音作为世界红卍字会副会长,负责组织掩埋满街惨遭日军残害的死难同胞的尸体。在当时各个慈善机构掩埋尸体的记录中,红卍字会的记录最为详细,时间、地点十分明确。其中一次掩埋了4300多具尸体的记录,成为战后东京远东军事法庭上审判日军屠城元凶的铁证。此外,许传音还曾多次向日本使馆要粮食救助难民所的难民。

  1946年7月26日,年已62岁的许传音作为证人,出席了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他用流利的英语,陈述了长达2万多字的证词,愤怒控诉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并舌战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日本战犯、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的辩护律师伊藤,将他驳得哑口无言。许传音的证词成为铁证,把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松井石根送上了绞刑台,伸张了正义,告慰了亡灵。

  快报记者 黄艳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