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开裂、虫蛀 “活化石”保存令人担忧
· 鲍鹏山:《水浒》是出气筒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开裂、虫蛀 “活化石”保存令人担忧
专家对雕版印刷进行自然考古,以便将来更好地进行保护
  今年,雕版印刷技艺跻身世界级“非遗”名录。这原本是值得庆贺的事,但最近“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有点烦。这些有世界印刷史“活化石”“中华一绝”之称的扬州雕版印刷,所藏的宝贝如今有的开裂,有的遭虫蛀。为了修补古老的雕版,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邀请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进行了一次自然考古,希望找出雕版印刷的一些规律,以便将来很好地进行保护。

  细腻的梨木用得最多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是中国首座雕版印刷博物馆,存有20多万片不同朝代的雕版。今年五月,扬州博物馆派人送来了八片残破的雕版,希望南林大木材工业学院的专家能够帮忙分析,搞清雕版的材质。在这些雕版上,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教授潘彪小心翼翼地从边角上取样。“这些都是文物,取样非常少的。”潘彪拿来几个封闭的小塑料袋,透明的溶液中有几块小木片,不过两三毫米长。

  在显微镜下,每种木材的细胞结构都不相同,就如同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指纹一般。“八片雕版中有四片都是梨木,还有两片是丝绵木。”潘彪介绍,为什么古人多半选择这样的木材刻字,那可是大有讲究的。拿梨木来说吧,摸上去十分细腻。凑近看,木材的“毛孔”也十分细微,如同婴儿的皮肤一样,光洁柔滑。在这种木材上刻字会更精致,笔锋也会刻得好。而丝绵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名“水黄杨”,摸起来像丝绸,非常细腻。

  日本雕版多用樱木

  在调查的八片雕版中,除了梨木、丝绵木这些中国本土木材外,居然意外地出现了“舶来品”。在显微镜下,潘彪惊讶地发现,《古逸丛书》之《玉烛宝典》这块雕版居然是日本樱木。原来,多年前这块雕版是从日本传来。

  非常凑巧的是,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伊东隆夫也参加了这次雕版的木材鉴定。“在日本,绝大多数雕版都是用樱木雕刻而成的。”在日本,伊东隆夫是赫赫有名的木材鉴定权威,经他鉴定的雕版足有50多万片。他介绍,日本的雕版多半藏于寺庙中,如位于东京的宽永寺就藏有30多万片雕版,延厉寺有18万片雕版,位于京邦的光明寺也珍藏了5000片雕版。这50多万片雕版中,绝大多数都是樱木,梨木极少。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梨木和樱木似乎是完全无关的两种木材,但实际上却是“血脉相连”的。“梨木和樱木都是蔷薇科的树木。”伊东隆夫解释,在性能上两种树木也非常相似,摸起来都非常细腻,是雕版的上选之材。只不过,在日本遍地是樱木,取材方便,而在中国梨木却随处可见。

  雕刻面只选纵切面

  拿起一块木头,潘彪反问记者,“你觉得一般会选择在哪一面刻字呢?”木板各个面上的木纹不同,但摸上去都十分光滑,记者琢磨了半天仍想不出所以然。“一般都选纵切面的。”潘彪解释,一般木头有三面,横切面就是将树木拦腰截断的那个平面,而纵切面则是从上至下劈开木材的那个面,另外一个旋切面则是顺着年轮旋转切下的面。

  潘彪说,智慧的古人选择在纵切面上刻字,还是有依据的。横切面上能看到年轮,很容易变形,而且从原料利用上来说,利用率也不高。但是纵切面就不同了,可以方便地制作成合适的形状。最关键的是,这个面的硬度适中,很好刻字,而且不容易破损。

  香甜的树胶小虫爱吃

  历经千百年的岁月,不少雕版都被虫蛀了,有的还有裂痕。伊东隆夫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古人并不知道如何防腐和防蛀。在制作雕版时,他们一般会将原材料自然干燥两三个月就开工了,并没有特殊的处理。

  “从保存的情况来看,梨木和樱木被虫蛀的情况更严重一些。”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教授潘彪解释,这是因为梨木和樱木中有很多树胶,味道甜甜的、香香的,是虫子的最爱。而樟木却不受虫子的青睐,虽说在人类闻来有股香味,但却不对虫子的口味,因此被虫蛀的几率并不大。

  晋级非遗的雕版是人类印刷史上的活化石,极珍贵,防虫蛀也就尤显重要了。潘彪说,要想防虫蛀,可以让雕版经过50~60度的高温处理,就可以杀死虫子,同时要保持干燥,因为昆虫的生长需要水分。

  快报记者 胡玉梅 谢静娴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