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论证。该方案为苏州市民描绘出未来苏城的蓝图:目前,因老城区(沧浪、平江、金阊区)居中,园区、吴中区、高新区、相城区相对独立,形成“4+1”个独立王国,制约了苏州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情况,通过专家组论证的方案提出,要把苏州整合成为两城区、两副中心,形成“T轴双城双片”结构,并通过加强道路对接等手段,使“4+1”个独立王国成为有机整体。
未来苏城成“T轴双城两片”总体结构
《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提出,苏州城市发展总目标为:青山清水新天堂,发展的总策略是“和合强心,融通健体”。所谓“和合强心”,是协调各区发展,以多中心体系建构城市功能核;“融通健体”是指完善结构,沟通功能、交通、景观系统,打破片区分割,推动各片区加速结合成一个更加有机的整体。未来一段时间里,苏州中心城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为:十字轴带、五楔渗透、多心多点、绿廊相通。
“十字轴带”即南北主轴以人民路为骨架,北起相城区荷塘月色景区,南至吴中区太湖景区;东西主轴以干将路为骨架,西起天平山、灵岩山景区,经狮山、何山、古城,东部跨越金鸡湖,向昆山延伸。“五楔渗透”指引导从乡村和郊野空间向中心城区插入五大郊野绿地建设。“多心多点”就是建立三级(市级中心、分片中心和居住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体系,培育现代都市服务业生长点等。“绿廊相通”是指都市绿环,依托“五楔”以及城市中的各类绿地,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
此外,总体设计提出,未来苏城可形成“T轴双城两片”的总体结构。T轴是指主城城区(古城和高新区)、新城城区(主要是园区)构成东西向横轴,相城和吴中片组成南北向纵轴;双城是由主城城区和新城城区组成;两片指围绕吴中和相城形成的城市功能片区。
一般控制区建筑高度控制在25-50米左右
方案提出,规划城市高层核心区及其过渡区外围圈层为高层建筑一般控制区,此区域为中心城区以外无特殊要求的城市建设区域,可以根据周边城市空间区域关系及地块的具体情况发展中小高层建筑,以小高层多层建筑并举为主,此区域内建筑高度控制在25-50米左右。
规划环古城河周边区域、西部山体周边、三角嘴、阳澄湖、独墅湖、石湖生态绿地周边为高层建筑严格控制区,此区域主要是历史风貌或生态环境保护区外围协调过渡的区域,区域内可少量建设高层建筑,但必须做相应的视线分析,以多层建筑为主,此区域内建筑高度应多数在24米以下。
此外,根据《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定,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为“一城二线三片”范围,保护面积22.63平方公里,建筑高度严格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关规定控制。规划同时增加山体、水体等生态敏感区为建筑高层禁建区,这部分占地面积195.442平方公里。因受历史风貌保护或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限制,此区域内所有高层一律不能建设。
给主城中心注入活力,干将路可能西延
在加强两城区、两副中心之间及各区域内部的联络上,总体城市设计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如建设生态廊道、交通要道、步行桥等。
为了给主城中心注入活力,总体设计还提出了干将路西延的设想。其中最让人眼睛一亮的是高新区与老城区之间的沟通。这两个区域都在苏州主城城区里,目前被大运河阻隔,虽有狮山大桥、何山大桥等连接,但联系还是不够顺畅。总体城市设计提出,要让这两个区域合成一个“核”,办法之一是将干将路西延到高新区;另一个办法是沿大运河建设开敞空间,让苏州从小桥流水走向运河时代,最终走向太湖时代。
总体城市设计认为,因为现在苏州的过境车辆主要由外环道路分担,所以干将路西延到高新区,对古城区交通压力影响不大;而老城区的干将路,则可以改造成类似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首尔清溪川大道的林荫大道。但老城区和高新区的“合核”,以及苏州新城城区的发展,无疑将让苏州城区的心脏地区强大起来,更好地带动城区的“全身运动”。
陈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