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苏商眼中的迪拜: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苏商眼中的迪拜: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天堂,或地狱,只在一瞬间。

  迪拜,这座曾经让世界流动资金为之疯狂的沙漠之都,现在却成了投资者谈虎色变之地。

  这座以奇特建筑发家的城市,因其独特的房地产机制,致使世界许多富人前往此地购房置业,或者出资炒房。这些人中包括贝克汉姆,当然还有温州炒房团。许多江苏商人也前往迪拜,准备在此地掘一桶金。

  房产或房产衍生出来的行业,曾经在迪拜盛极一时。

  如今,当迪拜的疯狂过去后,剩下的还有什么?近日,快报记者采访了在迪拜投资过或正在迪拜投资的江苏商人,试图以他们的触觉还原这“沙漠之花”的前世今生。

  快报记者 朱俊俊

  [现状]

  迪拜可以开发成探险乐园

  12月2日,一位网友在国内某知名网站发帖《现在去迪拜买房子是最佳选择》。

  这位网友写道:“迪拜的房子现在正是便宜的时候,去那里买个度假别墅是有钱人最划算的买卖。这里的人很有钱,平均每三个人有5辆名车。这里治安环境特别好,很少有小偷小摸,也没有抢劫杀人的。这里普通的公寓每平米4000美元,多便宜,而且大多是中小型的,也就是80到120平米,还配有地下室,停车场,有的甚至还有游泳池,多好,特别适合中国步入小康的老百姓。而且当地的教育也是享誉全世界,著名的迪拜大学就在此地。”

  帖子发出后,立即招致众多网友的“围观”,回帖内容惊人一致:“这是个典型的脑残。”一个网友在回复中写道:“现在迪拜政府投资亏了都要赖账,外国私人还敢去投资不是找死是什么?”

  更有人在回帖中不无揶揄地写道:“迪拜以后可以开发成个探险乐园。”

  世态炎凉。这个神奇的地域,面朝大海,背靠沙漠,现在,却经受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考验。

  [投资者说]

  生意不行了 投资客退回南京

  2009年的4月,肖玉华从迪拜回到南京。这个已过三十的男子,长期在国外漂泊后,终于答应了父母的要求,决定留在南京,然后找一个女友,开始安居乐业的生活。

  肖玉华2007年10月去了迪拜。这个南京小伙英语很好,毕业后受聘到南京一家建材公司做销售。这家建材公司资金雄厚,老板人脉也极广。

  2007年,肖玉华的老板决定去迪拜投资。“那里造房子都造疯了。”老板大发感慨。而2007年正是迪拜房产最疯狂的时候。2007年国庆后,肖玉华来到迪拜。

  肖玉华的老板在迪拜有许多做生意的朋友。“2008年初到当年9月,是我们生意的黄金期。”肖玉华说,短短半年多他就创下了1300多万的销售业绩。但从2008年9月开始,肖玉华感受到了经济的波动。“生意明显不行了。”一个显著标志是,以前大手大脚的建筑采购商,向他购买建材时,提出了“先给货,再付款”。起初肖玉华拒绝了客户的要求,但提出这种要求的客户越来越多,占到总数80%。肖玉华向南京总部汇报,得到的指示是:“一律不许欠款。”公司已经嗅到了迪拜经济非同寻常的气息。

  房地产的颓废气息开始在迪拜弥漫,并影响了整个产业链,建材行业首当其冲。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4月肖玉华离开迪拜时,这家办事处的营业额只有400万元。

  萧条已经开始,还不知何时是结局。2009年4月,肖玉华回到南京,开始新生活。

  [炒房者说]

  抽身赚了20多万 王先生欣慰偷笑

  王先生在迪拜房价最疯狂时小试牛刀,赚了20多万。现在每当翻开报纸,看到迪拜不景气的新闻,他总是欣慰一笑,“抽身快总是好啊!”

  迪拜房价跟南京差不多

  王先生是南京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总,做的是钢材生意。在做好自己主业的同时,王先生喜欢拿点闲钱到处投资。购置房产是他比较喜欢的投资项目之一。他的身边有一圈人,闲时总会找个茶座聚聚,商量着下一步的投资目标。

  2007年5月,王先生听说迪拜房产展览公司在上海举办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全球地产展销会,他立即前往。在这次展销会上,迪拜房产公司推出的各种房产项目让他眼花缭乱。

  “就是在那个房展会上,我才知道,迪拜的房价其实并不贵。”王先生说,他记得在那次房展会上,有一个房产项目,是一个公寓楼,里面有一套三室一厅的房间,大约120平方米的样子,售价只在140万元左右,每平方米只有1万多一点。而在同时期的上海,高档商品房也已经不止1万了。

  “当时在我的印象中,迪拜的房价跟南京差不多。”王先生回忆说。而迪拜的神话已经在流传,如七星酒店、棕榈岛……“在那边购一套房子,然后在冬天的时候去度假,享受一下日光浴,该多美啊。”

  当然,在王先生的设想中,去度假还是其次,在迪拜购房,有没有上涨的空间,这才是最重要的。

  借旅游之名挑房

  在炒房领域,王先生从来不喜欢单干,他总是会找几个朋友一起去。一是可以让资金充裕一点,另外万一有风险,也好有个担当。参加完迪拜房展会后,他们四个朋友一起开了个小型分析会,最后结论完全一致:“绝对有投资价值。”

  “抛开政治、经济等不稳定因素,迪拜房价确实有上涨的空间。”王先生告诉记者,迪拜是一个自由港,而迪拜从属的阿联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世界上的热钱都在往迪拜涌,“它的上涨应该要比国内来得快。”

  于是,2007年6月,王先生和朋友去了一次迪拜,虽然是以旅游者的身份前往,但更多的目的是去挑选房子。在动身前,王先生就通过关系,认识了在迪拜做生意的朋友,让他当导游,并且顺带着推荐房源。而且,在买了房子之后,他也需要这位朋友打理。

  “其实,许多在迪拜做小生意的中国人,都兼着类似于中介的活儿。”王先生说,他认识的这位朋友,就是专门为国内的投资者物色房源的,然后一切手续由他去办,他从中收取一定的佣金。

  王先生和朋友一边旅游一边看房子,发现迪拜的房价也有天壤之别,“迪拜房产,最贵的就是人工海岛。”王先生说,位于海岛上的公寓,如80平方米左右的,当时的售价在4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不在海岛上的,价格则低了一半,200万元就可以购买了。

  回笼资金适时抽身

  在迪拜玩了一个星期,王先生和朋友看中了两套房产,但并不在岛上。“在不在岛上并不重要。”王先生说,因为根据迪拜的地域状况,房价上涨是遍地开花的,花巨资买一套住房,还不如买两套可以多涨一点。

  于是,王先生和朋友们凑了500多万,购买了两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而且还带永久性的车库。王先生看中的房子离“龙城”不远,这是中国人在迪拜的聚集区。但这房子还在规划中,地上一片金黄的沙子,没有建筑物的影子。迪拜的地产和国内并不一样,国内必须要验收封顶后才能取得预售许可证,但迪拜却类似于国内此前的“炒楼花”。

  相中这两套房子后,王先生和朋友办好了购房手续,随后回到国内,剩下的就是让迪拜的“中介”打理了。每隔一个月,“中介”都会向王先生汇报一次房价情况,到了2008年4月,王先生的房子已经涨到了每平方米4万元,单价涨了15000元。

  就在2008年4月,王先生出现了资金紧缺,需要回笼资金。他和朋友商量着抛掉这两套房子,而当时,该房刚刚建成。这一出手,王先生赚了20多万。

  “好在我们当时出手早,不然留在手里的话,现在肯定亏了。”

  [在迪拜]

  危机过去了

  还是尚未开始

  去停车场捡辆车吧

  接到记者电话的时候,张林正在吃午饭。国内和迪拜的时间差了4个小时。张林是南京一家贸易公司在迪拜办事处的负责人,迪拜财政危机袭来,但张林和他的公司仍选择了坚守。

  “对我们的生意确实有影响。”张林说,他所在的贸易公司主要是做服装、鞋类等日用品批发,地点就在迪拜的“龙城”,“客流相对少了一些,有些老主顾突然消失了,连电话都打不通,我就知道,他肯定出去避债了。”

  在张林的印象中,迪拜经济波动之后,最常见的就是停车场多了无主的汽车,汽车的挡风玻璃上会贴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我破产了。”曾经有朋友和张林开玩笑,说可以随便到停车场捡辆豪华车来开开。

  这样的玩笑当然无法实现。“迪拜对窃贼的处罚特别严重。”张林说,而且停车场的管理也很严格,想去弄辆车开,简直是天方夜谭。一般停车场发现这种无主车后,会及时通知政府,政府会派人来把车拖走,然后拍卖。

  租金并未降下来

  虽然经济危机的阴影仍然在迪拜上空笼罩,但迪拜的奢侈生活依旧。

  “星级酒店的客人还是爆满。”张林说,前一段时间,他请一个客户到酒店吃饭,连续预订了两家酒店,都说已经客满了。而且,街头的豪华车仍是自由穿梭,迪拜当地人仍然享受着政府每月高额的补贴。生活一切如旧。

  而且,让张林感觉到意外的是,自己所租的房子并没有降价。“我现在住的房子有78个平方米,一年租金23万。”张林说,虽说危机还在,破产了,但租金却没有降下来,听说明年还有涨价的趋势。

  “或许经济的波动已经过去了,或许还没有真正开始。”张林在电话中无奈地说,“谁知道呢?”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