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哥本哈根能否拯救地球
· 哥本哈根难现开香槟的时刻
· 中国:充满挑战的减排目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2 月 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国:充满挑战的减排目标
  明天,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召开。各国政要云集哥本哈根,为的是在继《京都议定书》之后,达成一个各方都能够接受的新协议。前天,在前往哥本哈根参加学术交流前夕,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陈迎接受了现代快报记者的专访。“减排目标会有分歧,谈判时会有激烈的讨论。”陈迎同时认为,对中国来说,要实现不久前宣布的减排目标是一次很大的挑战。

  各方分歧严重

  大会前景难以预料

  星期柒新闻周刊:本次大会将要解决什么问题?它有何重大意义?

  陈迎:这次会议要制定2012年之后的国际气候制度,因为《京都议定书》的时效只到2012年,2012年之后全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缺少具有法律约束的具体规定。

  星期柒新闻周刊:大会尚未开幕,就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在这种氛围下,您如何看待本次大会的前景?

  陈迎:各方分歧依然严重,主要体现在大会的主要议题上,包括全球下一轮的减排协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金及技术的转移机制、共同愿景等。大会实际上已成为一场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正是对于这些议题的分歧,才使得会议的形势如此复杂,前景难以预料。

  星期柒新闻周刊:那么,大会将可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呢?

  陈迎:这次会议最有可能取得的成果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政治性文件。但它不是一个完善的法律文本。从政治性文件落实到法律文本,需要后续的谈判来补充技术的细节。

  目标有“水分”

  美国的承诺有待其国会批准

  星期柒新闻周刊:美国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2050年减排83%。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将在此次会议上有所作为?

  陈迎:这里有两个很大的问题。第一,在2005年的基础上,2020年减少17%,2050年减少83%,这个目标如果换算成1990年的基准线,17%就变成了4%。这样的目标显然是不够的。距离IPCC的科学结论,发达国家整体在2020年相对1990年至少应减排25%~40%,相对这样的目标是很低的,相对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的至少减排40%的目标,更是太低了。并且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脱节,中期目标相对比较弱,是4%,长期目标又相对乐观。国际社会不得不怀疑两者脱节。

  此外,美国的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在国际谈判中,美国任何的承诺,回去都面临国会批准的问题。这里的承诺如果批准不了,还是不可能付诸行动。

  减排目标和资金是谈判核心

  会议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星期柒新闻周刊:本次会议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陈迎:最为核心的焦点有两个,一个是减排目标,一个是资金问题。在减排目标上,各国纷纷提出自己的承诺。这些承诺之间有一个可比性,比如欧盟能不能对美国的承诺满意?是否符合其可比性?所以,关于减排目标会有分歧,谈判时会有激烈的讨论。

  资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最关注的,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拿出资金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但美国对能出多少资金,至今没明确表态。非洲国家没资金,哥本哈根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发达国家必须对资金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星期柒新闻周刊:如果解决了这两个核心的问题,哥本哈根会议是否就意味着成功?

  陈迎:公约执行秘书德博埃尔指出,哥本哈根会议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达成一个新协议。协议应该包括3个方面:发达国家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能力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短期和长期资金和技术问题。这次会议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认为,能达成一个政治性的文件,一个制度性的框架,是比较现实的目标。

  调整政策、改进技术

  中国实现减排目标有挑战

  星期柒新闻周刊:中国宣布将把2020年的减排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这意味着什么?

  陈迎:中国的承诺从性质上说,还是国内自主决定的目标,将来也主要依靠国内的资源来完成。它实际上是一个国内的政策,虽然向国际公布,但从法律性质说,并不是一个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承诺。

  星期柒新闻周刊:但无论如何,这个目标对于中国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陈迎:如果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性转变,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要完成目标还是有挑战的。但这也显示了我国的决心。要完成目标,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对国内的政策要做很多方面的调整。

  星期柒新闻周刊:能具体谈谈需要做哪些调整吗?

  陈迎:具体地说,通过“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工作,初步建立了统计、评估、考核的体系。统计局每半年公布各个省的节能减排成绩单,到今年已经4年了。这个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但是,这个体系现在变成了以碳强度为指标。首先,我们的统计体系能不能跟得上?各省有没有碳排放的清单?这需要很多技术支持,不是那么好统计的。所以,统计体系首先要有相应的改进和健全,首先得能拿出数据来,才能进行评估。

  星期柒新闻周刊:政策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陈迎:鼓励节能减排的政策需要做新的调整。比如,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强的激励措施。在“十一五”期间,全国20%的目标是分解到各省的,各省签订责任状。这种分解就科学合理吗?从实施的效果看,这种分解有问题,并不一定符合各地具体情况。因为我们是个大国,各地发展不平衡,这种分解是否切合各地具体情况?很多省接受了20%的任务,有些省是25%,30%,但后来发现做不到。海南省承诺12%,但实际上只达到百分之三四左右,完成得最少。但这不能怪人家,只能说制定得不合理,目标分解有很大问题。所以政策措施问题也要更多改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果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性转变,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要完成目标还是有挑战的。

  ——陈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