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高价发行、首日爆炒是A股市场屡见不鲜的现象,而统计2009年7月以来的IPO发行情况可以发现,新股发行制度的变化已经使得新股首日平均涨幅降至54%,是近三年的新低。
首日涨幅进入历史低位
2009年IPO融资开闸之后,万马电缆、四川成渝等新股也出现了首日涨幅翻番的情况,创业板上市当日,众股票皆因暴涨遭到临时停牌……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过,从今年下半年整体情况来看,新股首日涨幅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统计显示,2009年共有71只新股上市,参考首发价格和首日收盘价,按照首日上市股份数量计算,流通股份认购资金合计917.75亿元,首日收盘市值为1414.31亿元,首日加权平均涨幅为54.11%。
从近几年来看,2007年市场处于高点时,新股首日加权平均涨幅达到了102.53%;2008年市场回调期间,新股首日加权平均涨幅也有58.21%。如此来看,截止到目前,2009年新股首日涨幅水平已创下近三年新低。即便是将视野放得更宽,自2000年以来,只有2003年和2006年的新股首日平均涨幅低于2009年,分别是50.99%和32.19%。
如果为了体现可比性,剔除首日遭受集体炒作的创业板,2009年43只新股的首日加权平均涨幅仅为46.57%。主板新股的首日涨幅水平更低。
“低起点”换来更多空间
12月2日,北新路桥、齐心文具等次新股纷纷封于涨停,这两只股票分别于11月11日和10月21日上市,上市之后的涨幅已经达到了78.92%和34.72%。而这只是次新股板块的一个缩影。
回顾2007年以来的情况,新股在经过首日的炒作之后,一般会出现长期的跳水行情。显然,由于监管部门积极调整现行证券发行制度,完善价格形成的机制,抑制了新股的首日涨幅高企的现象。次新股由于有了较低的起点,为后期走强提供了空间。
据《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