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发现 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命运将陶玉玲和周总理 联系到一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3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命运将陶玉玲和周总理 联系到一起
  50多年前,一部罕见的革命爱情影片《柳堡的故事》风靡全国,片中男女主角含蓄委婉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成千上万少男少女的心。影片的迅速走红,也带红了片中的一个人,就是片中女主角“二妹子”的扮演者——陶玉玲。

  陶玉玲因为此片成了当时万千少男心中的梦中情人,一度被誉为“红色恋人”。而如今,这位“红色恋人”身在何方?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不久前,陶玉玲来宁参加前线文工团聚会时接受了《发现》周刊记者的专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位电影名人不仅有着传奇的从影经历,她的命运跟建国伟人周恩来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命运将陶玉玲和周总理

  联系到一起

  陶玉玲接受快报记者采访 快报记者 路军 摄

  从南京走进《柳堡的故事》

  记者采访时看到的陶玉玲身着一袭红衣,显得格外精神,鹤发童颜,言行乐观开朗,跟《柳堡的故事》中青涩害羞、婉约甜美的二妹子形象相差甚远,让人很难将二者联系到一起。陶玉玲笑着说这才是她真实的性格。不过如今的“二妹子”和当年的“二妹子”有一样是相同的,就是她们笑起来的感觉一模一样,非常甜美。

  说起从影经历,陶玉玲说,自己的本行是一名话剧演员,当时在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里工作,她从14岁就从老家镇江来到南京,进入华东军政大学戏剧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工作。在这里,她的演出几乎覆盖整个南京。陶玉玲说,她在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过,军人俱乐部演出过,人民剧场演出过,驻南京的所有部队她都去演出过,因为这么多的演出,所以在南京也算有一点名气。先后参加过演出的话剧有《东海最前线》、《她的朋友们》、《我是一个兵》、《没有病找病》、《东进序曲》等。

  陶玉玲说自己能参加拍摄《柳堡的故事》要感谢南京,她在南京总共生活了30年,在南京住过很多地方,在马标、炮标住过,在半山园住过,在山西路军人俱乐部住过,还在卫岗、鼓楼等地方都住过,算是半个南京人。

  而参加《柳堡的故事》的演出也要感谢编剧胡石言。陶玉玲说:“胡石言曾经就在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工作过,他看过我演的话剧,也当过话剧团团长,觉得我演二妹子很适合,所以就向导演王苹推荐了我。”

  正因为在南京,有了这样的经历和巧合,使得陶玉玲走上了从影之路。

  柳堡当地专门成立了“二妹子”民兵班

  陶玉玲说,当时拍摄《柳堡的故事》时条件很艰苦,片子总共拍摄一年,不像现在十天、二十天就能拍成一部电影。当时的交通非常不便,去一趟柳堡乡在路上就要花3天时间,先要从北京坐火车到南京,再从南京坐汽车转到盐城,最后从盐城坐船到柳堡乡,那时的船还是用纤夫拉纤的方式开的,非常的慢。

  电影在柳堡的拍摄时间很长,整个摄制组都驻扎在这里拍摄。在拍摄期间,陶玉玲住在当地的老乡家里,紧张的拍摄间隙,她常常同柳堡的农民一起收割麦子、划船,熟悉他们的生活,在气质上逐渐靠近他们,通过深入了解他们来提高自己的演技。在和村民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后,陶玉玲深深感受到村民们的质朴和热情。陶玉玲说,当时村里有很多妇女还在影片里演过群众演员,有的还主动为摄制组烧饭。天性开朗活泼的陶玉玲跟这群村民们很快就打成一片,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有时在镜头前,她已经忘记自己是在演戏,而是真真切切感觉到自己和他们是一起的。

  因为在柳堡拍摄了这部电影,柳堡当地后来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二妹子”民兵班,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叫柳堡女子民兵班。陶玉玲被聘任为她们的名誉班长。陶玉玲说,这个班是拥军爱民的模范典型,在需要抗震救灾的地方,都会出现她们的身影。陶玉玲虽然只是她们的名誉班长,但有时还不忘去督促她们,陶玉玲说,有一次她去看班级列队,觉得还不太标准,就把这些士兵拉到北京的国旗班学习每天天安门前升国旗的队列,回来后发现表现更好了。

  陶玉玲说,现在每次她去柳堡,当地军民都会称她为“二妹子回娘家”,正因为这部电影,陶玉玲和柳堡的军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就在前两天,“二妹子民兵班”成立50周年,陶玉玲又来到这里和民兵班官兵共同度过了这个庆典活动。陶玉玲说,从电影的拍摄到如今,已经有56年了,几乎从来没有一个演员会跟一个拍摄地有着如此深厚的联系,除了她似乎也没有其他演员有这样的经历了,这份友谊真是来之不易。

  《柳堡的故事》不仅影响了陶玉玲的一生,对中国电影事业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电影一百周年的时候,这部影片被选为“百部优秀影片”。陶玉玲说,这部电影也是我军第一部反映谈恋爱的爱情片。有时候到香港等地参加电影节,一些香港导演和外国导演在看了这部电影后都惊讶地说,“真没想到,中国在50年代就有这么好的爱情片。”

  二妹子的经典一笑来自谁的启发

  因为《柳堡的故事》是陶玉玲拍的第一部电影,当时她对电影什么也不懂,许多形体动作多亏王苹导演的现场启发才即兴表演出来。在拍摄过程中,王苹时常让陶玉玲要“加点糖”,因为二妹子的形象就是要清纯、漂亮、甜美。正因为一次次的“加糖”,甜倒了一批“二妹子迷”。

  比如片中有这样一场戏:部队又回来了,弟弟小牛把副班长拉到二妹子的房间里,让他看二妹子给他做的鞋,副班长不好意思地跑了出去。这时,镜头给了陶玉玲,她的潜台词是惊喜地又看见了自己深爱的人,但因为随后还要去开会,她就随意地坐在镜子前梳起妆来,并随手在头上戴了一朵花。这时,王苹悄悄地对陶玉玲说:“好,二妹子,再给我们加点糖。”陶玉玲心领神会,在往头上插花的一刹那,她自然地流露出少女的腼腆加柔情的甜甜一笑。就是这一笑,迷倒了银幕前的所有观众,也迷倒了一批少男。

  陶玉玲说,在影片放映出来后,她经常收到莫名观众的来信,其中很多就是当时的男孩写给她的情书,二妹子的银幕形象刻画得非常成功。

  不过这位甜美的“二妹子”最终并没有为这些情书所倾倒,而是和同在前线话剧团工作的一位小伙子好上了,并且和他结婚生子,一直相伴到今天。

  周恩来总理为何为陶玉玲改台词

  走上了银幕后,陶玉玲没有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在20世纪60年代初,陶玉玲又参演了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排练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陶玉玲在里面扮演春妮。而正是这部话剧,使陶玉玲有机会和周恩来总理面对面接触。

  《霓虹灯下的哨兵》的演出非常轰动,整个剧团还被邀请到北京演出给当时的国家领导人看,剧团成员都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有一次,周恩来在剧组主创人员座谈会上,谈到剧中春妮在给指导员写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指丈夫陈喜)和我两小无猜……这时周恩来就问陶玉玲:“你演的春妮是什么文化水平啊?”陶玉玲不明就里地回答道:“最多小学文化吧。”周恩来就问:“一个小学文化的人会用两小无猜这样的词吗?是不是太文气了?”陶玉玲想了一下说道:“那就改成我们俩从小在一块长大?”周总理笑着点头:“那好啊!”后来的演出中,这句台词就一直沿用了这个版本,事实也证明,这句话的改动更贴近生活,也更真实感人。

  1963年11月29日,毛泽东主席也来观看《霓虹灯下的哨兵》的汇报演出。大家在幕后非常注意观察毛主席的一举一动,也非常紧张。而周总理早早地就赶到了中南海怀仁堂剧场,夫人邓颖超还亲自到后台告诉演员们,演出时不要紧张,一定要讲清每句台词。演出非常成功,演出结束后,很少看话剧的毛主席在接见演员时欣然说道:“话剧是有生命力的。”这句话至今还在前线话剧团里挂着,以勉励大家。

  演出结束后,周恩来还非常关心演职人员,特意邀请剧组演职人员到中南海西花厅吃饭。吃饭时,大家无意中得知周恩来总理也跟普通百姓一样,也是每个月28斤的粮票。大家都不相信一个国家领导人的伙食标准竟然和自己一样,对他更加敬重了。

  然而,陶玉玲并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她的命运会发生巨大的转变,更没想到的是,她的命运跟周恩来总理又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陶玉玲给周恩来写过一封信

  1966年,“文革”全面爆发,陶玉玲受到牵连,她不得不脱下穿了20年的军装,离开了自己喜爱的工作。几经周折,陶玉玲来到了南通晶体管厂,当上了一名普通工人,还带着两个孩子。但她还是很快在新的环境中适应下来了,工作积极,待人诚恳,并与厂里的姐妹们结下深厚的友谊。

  但这时的陶玉玲精神状态很不好,人也憔悴了,觉得自己以后都不可能再上银幕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陶玉玲出差到北京,她想到总理这时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就决定写封信给他,祝他身体健康。没想到,总理办公室通知她下午四点钟进中南海,陶玉玲当时特别激动,到了中南海,陶玉玲先看到了邓颖超大姐,当时她抱着邓大姐就哭了。邓颖超见她这样,安慰她说,“你别这么激动,总理刚刚去接待外宾了,但是总理临走给你留了几句话,他说陶玉玲当过兵,现在又在当工人,将来再熟悉农民,这样只要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就会有光辉的前程、灿烂的未来!”

  听到了总理留给她的这番话,陶玉玲就想:今生今世遇到再大的困难,我都要挺过去,都要遵照总理的话去做。

  没有台词的剧本照样认真对待

  从此以后,陶玉玲重新振作起来。1978年,陶玉玲调到了北京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这时的她,已经离开银幕14年了。

  能够重新回到银幕,陶玉玲已经觉得非常幸运。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陶玉玲和其他相似年龄的女演员一样都面临着转型问题,演二妹子那种清纯的角色已不太可能,但这个转变对陶玉玲来说并不意味着什么,在她看来,只要能好好演绎一个角色,即使只是配角也无所谓。

  陶玉玲说,他们这一代的演员,对自己演绎的角色都非常敬业,从来不会嫌弃小角色,哪怕只有一句话的台词,都会尽力去表演。陶玉玲说,就比如今年热播的《寻找成龙》这部影片,她和另一位老演员于蓝一同参演了其中一段,她们在里面就只有一个镜头,就是去跟演员张一山问路的镜头,但就为了这一个镜头,陶玉玲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更贴近自己演绎的角色,陶玉玲还特意自费到农贸市场买了顶毛线帽子,戴上去让自己显得更“土气”一点。而在另外一部叫《决战浦东》的影片里,陶玉玲甚至出演了一个一句台词都没有的角色。

  陶玉玲说,在他们这代演员的眼里,对待演艺工作就如同对待自己的生命,都投注了充分的感情。不光是她这样,很多老艺术家都是这样。陶玉玲感慨地说:“不管是什么角色,任何一个演员,都要用自己的感情去演绎,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角色不分大小,哪怕是一个没有台词的角色,都有伸展的空间。”

  如今的陶玉玲每天生活都精彩

  眼前的陶玉玲谈笑风生,说话充满智慧,但你绝对不会想到,她曾经是位癌症患者。在陶玉玲60岁的时候,不幸罹患癌症,但这个经历仿佛更铸就了她坚强的性格,如今的陶玉玲对一切困难都看得很淡,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尽情发挥自己的余热,为演艺事业多作贡献。

  现在的陶玉玲每天活动很多,工作很忙,又像当年的二妹子一样红起来了。在去年的残奥会上,陶玉玲临时接到任务,让她带着一群孩子演出“播种”这个舞蹈,排了3天就正式上场演出了。

  就在今年的60周年国庆庆典上,陶玉玲又代表退休老艺人参加了花车巡游,并且站在第一辆“浴血奋战”的彩车上,彩车上有18位老同志,同行们笑称他们为“十八棵青松”,其中陶玉玲是唯一一位女性代表,陶玉玲感到很兴奋,也很幸运。

  正因为陶玉玲对演艺事业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陶玉玲获得了很多荣誉。她告诉记者,就在几天前,她和其他一些老演员被评上了“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表演艺术家”,而“二妹子”这一角色最近也被评为中国“经典影片的经典形象”,“二妹子”的形象已深深印在老百姓的心中。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戎丹妍

  电影《柳堡的故事》剧照 资料图片

  60周年国庆庆典上,陶玉玲与同车老同志合影 快报记者 路军 翻拍

  陶玉玲经常出席各类大型活动 快报记者 路军 翻拍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