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经过层层选拔的890名大学生社工正式上岗。如今2个多月过去了,他们的现状如何?日前记者调查发现,试用期过后,有少数人心猿意马,辞职离岗,而多数人选择留下的原因,既有要在基层积累经验、有一番作为的美好愿景,又有外面就业压力大、社区的工作相对稳定的现实考虑,但是心理的落差却要靠精神胜利法来填补。当然,也有人做两手准备,在工作之余,看各类考试书籍,预备不久后“跳槽”,因此引起了不少社区主任的担忧。
回龙桥社区里的两位大学生社工在为居民服务
一样的工作,不一样的想法,收获不一样的结局
她留下了 却经常用“精神胜利法”鼓励自己
清晨6点钟,徐君(化名)被一阵闹铃声吵醒。她不情愿地睁开双眼,躺着伸了个懒腰,准备再赖一会儿床,可当今天要做的几件事情闯入脑海:一个文件要交给街道领导签字,一个资料要送到共建单位,还有育龄妇女的信息要录入……她立刻像弹簧一样弹跳起来穿衣服。
徐君今年23岁,是南京一所名牌大学经济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去年年底,她参加过多次招聘会,但招人单位的要求与她心中的定位总是相去甚远,直到今年6月,一份贴在校园里的“招聘大学生社工”的简章让她隐约看到了希望。
“社工是干吗的呢?”徐君根本不知道。但是这份正规的招聘,给了徐君一种类似公务员考试的感觉,而招聘上对求职者有爱心和乐于助人的要求,甚至让徐君觉得,她是要去一个公益组织为人民服务。
徐君在人事考试网上报名后,回家听父母说社工就是在居委会工作,才知道自己的感觉错了。不过,她不想没有体验就作决定,还是抱着期待开始了紧张的复习,最终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张榜公布名单那天,徐君兴奋地告诉父母:“我找到工作啦!”
9月初,徐君被分到了如今所在的社区。那时候,社区接到了几项大任务,从主任到社工都忙得不可开交,她却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过,“这种小小的失落感很快就没了。”徐君很快有了分工,负责党建方面的工作,社区主任也很快认可了她的工作能力。
近三个月工作下来,徐君每天都忙忙碌碌。今天一家单位要她发份资料,明天要交给领导一份东西,后天还要记得去联系谁……“事情很杂,没什么规律,我只有自己统筹安排。”徐君说,上班忙碌倒也充实,但回家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却不禁自问:“我一个大学本科生,做这样的工作是不是能够实现价值?工资待遇也实在太低!”
徐君坦言,社工工作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她惟一比社区其他人强的就是电脑操作快,这样想的时候难免有些感伤。可跟大学同学坐在一起聊天后,她才发现,别人的职场生活也未必比她强。
如今, 徐君的心态已经日趋稳定。每次忧虑的时候,她就将自己比作阿Q,用“精神胜利法”鼓励自己:社区会不断发展的,工资会不断上涨的,自己的发展空间也会不断提升,所以一定要坚持。
“我的将来应该不会就在社区里度过吧……”说到今后打算的时候,徐君说虽然能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已经作了明年考公务员的决定,“不过在这里呆一天,就会好好干一天。”
她离开了 带着些许失望复习考研重新来过
试用期结束,颇得大家好评的大学生社工刘笑琳却拒绝在聘用合同上签字。旁人不解,她却是一肚子的苦水:“现在不少人说,社工以后会很有‘发展前景’。可是‘前景’究竟是什么呢?”在社区摸爬滚打一阵后,刘笑琳带着些许失望准备回家考研,另寻出路。
刘笑琳给记者看了自己新订的计划表:一周7天,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1点,都是她的复习时间。
“好久没这么拼命看书了。上次埋头苦干,还是在6月份准备社工考试的时候。当时觉得,只要能考上,就离‘胜利’不远了。足足苦读了个把月。”记者不禁追问,这么辛苦才考上的工作,怎么说放弃就放弃了呢?刘笑琳索性放下手中的《2010考研英语核心词汇笔记》,摇头笑了笑,“一言难尽。”
刘笑琳记得,自己头一天上班,特意花20多元买了本精美的笔记本,打算多听多记,尽快上手。结果,社区给她安排的工作却让她有点失望:一是帮忙打字,二是贴通知。“我本来以为,第一天上班,主任特意给我轻松活儿,可到后来才明白,这就是我的工作范围。”
整整2个月,刘笑琳忙着整理电脑资料,统计居民信息以及其他一些主任来不及忙的琐事。这些相对单调重复的工作,对她来说自然不是难事,主任对她也很满意。同事有时开玩笑说,“新来的小刘做事,有主任的派头,说不定以后就能当‘一把手’了。”听了这些话,刘笑琳却笑不起来。“我以前认为,只要在社区这个基层做得好,就有机会往上发展,以后到街道或者其他部门。”但事实是,目前对于社工来说,最好的出路就是成为社区主任,能否“跳”出社区,目前似乎没有这样的先例,也没看到相关政策。这让抱着“逐级跳”想法的刘笑琳有点无法接受。更让她深感失落的是,即使是社区收入最高的“一把手”主任,目前的月工资2000元左右,这远不足以支持她养家的设想,“养活我自己都勉强,更别说父母了。”
“无论是技术,还是薪水,能发展的空间都太有限了。”反复思考后,刘笑琳觉得,社工虽然稳定,但这样的稳定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是都说,要趁着年轻多尝试一些东西吗,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努力,以后能有更好的生活。”眼看距离研究生考试还有1个多月时间,她索性辞职,回家专心复习,重新来过。
她坚持了 从大学生社工成长为社区“一把手”
早晨一上班,大行宫社区的党委书记兼社区主任郝晴晴就忙起来了。“主任啊,我们楼下水管道不通 ,你去看看啊?”居民陈师傅急匆匆地跑到社区,郝晴晴赶紧搁下手里的活,跟着他去看个究竟…… 每天,社区的大小事情都在不间断发生着,不过对于这个1983年出生,梳着马尾辫的“年轻主任”来说显得游刃有余。
郝晴晴是南京市最早一批大学生社工。2006年初,她即将从南京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恰逢玄武区招聘社区党务工作者,要求是大学生党员。她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从100多名竞争者里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玄武区8个大学生社工之一,被分配在大行宫社区实习。
在进社区之前,郝晴晴对社区工作的唯一印象就是“老大妈工作”,进了社区才发现,社区工作一点也不简单,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一次,她跟着老主任上门调解,两方为了漏水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老主任这边劝,那边说,嗓子都哑了,两方就是不松口,他们连跑几次,事情才得以解决。和郝晴晴同进社区的三名大学生因为心理落差大相继辞职,郝晴晴坦言,她有时也觉得社区工作很繁琐,但是“这里很锻炼人,也很有挑战,我还没把这块骨头啃下来,怎么能轻易离开?”
工作三年,今年换届选举,郝晴晴一举当上了社区主任,还以高票当选党委书记,“老实说, 压力很大。过去还有主任在前面挡着,现在凡事就要冲在第一个。”不过她发现自己也被“逼”着成长了。一次,一位低保户要求增加救助金,拿着一把菜刀就来了,往她办公桌边沿一砍,扬言不加钱就砍人。“虽然心里特别生气,但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激怒对方。”郝晴晴为来者倒了一杯水,说 “你砍我你要坐牢,你儿子谁来管?”刚才还气势汹汹的人一时没了话,抽了菜刀头扭到一边。
郝晴晴说,如今她已经对社区很有感情了,何况主任的待遇在增加,社区的重要性也在提高,她一直觉得这份工作还是很有发展的。至于今后的打算,她的想法很务实,“社区里的困难人群很多,低保户就有120多户,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居民和困难人群解决问题,心里就没什么遗憾了。”
案例背后的反思
大学生给社区带来什么
异化社区老工作方法
从9月1日起,全市有890名大学生新增到各个社区中。记者了解到,在这次大规模的大学生社工招聘前,南京700多个社区中,很多社区连一名大学生都没有,应届大学生的比例更低。民政部门的负责人公开表示过招聘大学生社工的目的:“希望大家进入社区后尽快了解基层工作,要用自己的知识学识和现代化手段,带着热情和创新意识去社区工作,千万不要时间一长被老的社区工作方法同化了。”
事实上,不少大学生社工也是奔着这样的目的去的。在网上,有大学生社工发帖子光荣地说:“我们已经给社区带来了许多新气象,在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们的大学生社工已经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工作思路上也给社区带来了许多新的途径。”在采访中,一些大学生社工对于一些人较真于“有人离开”表达了不平:“大家也应该看到,大多数人还是坚守岗位,认真工作的。”
“大学生社工来了之后,我们社区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小西湖社区的徐主任说,大学生给社区带来最显著的飞跃就是信息化,拿录入信息来说,大学生的效率比他们这些中年人可快多了。
“跟着老社工上门调解居民矛盾、和社区积极分子联络感情,虽然实际的工作跟想象有一定差距,但正是因为琐碎,我才把它视为挑战。”以考试总分第6名的成绩被录用的回龙桥社区大学生社工刘越说,他愿意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社区问题。
咋评价大学生社工
赞赏与忧虑并存
“这是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哎,了不起!”记者在挹江门街道回龙桥社区采访曹远、刘越两位大学生社工时,正好到社区办事的何阿姨看见两位大学生社工就忍不住夸了起来,看得出,她是打心眼里觉得,这是社区的光荣。这不,现在好多居民办事都愿意找大学生社工帮忙呢。
“他们的加入,给社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我们这些老员工带来了活力!”回龙桥社区陶书记也以这两位大学生社工为荣,她称赞大学生社工适应工作的能力很强,在具体工作中也能吃苦,甚至让她这个老大学生都感到了压力,“我想,将来社区的接班人很可能就是他们这样的年轻人。”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社区主任对社工的去留问题很忧虑。“说实话,我挺担心的,不知道他们能留多久。”一位社区主任告诉记者,大学生们选择社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现在工作不好找,社区成了一个避风的港湾,但一些客观的因素也很容易改变他们的想法,比如工作太琐碎、工资待遇不高,如果是外地人员,生活费都很吃紧,“当收入跟付出不成正比,思想就会起波澜。”
另一位社区主任也担心大学生们不能长久立足社区,“一些大学生社工都把社区工作当做职场中的一个跳板,他们都把考公务员、考研究生的书拿到办公室里来看,要是考上了,肯定是要走的。”
大学生社工去留如何
去少留多,是否久留无解
对于这批大学生社工的去留问题,民政部门也很关注。
记者从鼓楼区民政局社区建设科了解到,鼓楼区有102名大学生应聘上岗,当时报到时就有少数大学生选择了放弃,实际分配到区内64个社区的是96名大学生,主要原因是有些大学生同时也考上公务员。社区建设科的郑科长告诉记者,两个多月以来,大多数大学生社工干得很认真,有些大学生对于社区工作上手很快,现在已能独当一面。但也有个别大学生干了不到半月就选择了离开。
据郑科长分析,原因比较多样,可能是到社区后发现与想象中的情况不太一样,心理上产生了一定落差,或是觉得社区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但他表示,就目前来看,离开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都选择了留下。下一步他们会找机会让街道和大学生进行互评,让大学生说感想,提想法,让街道也对他们两个多月来的表现进行评估。同时他们也会密切关注大学生社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让大学生们发挥作用。
秦淮区民政局社区建设科的相关人员表示,他们目前正在做大学生社工去留方面的统计,结果还没出来。据他估计,两个多月下来,可能有1-2名大学生会选择离开,他们也表示理解,这毕竟是个人选择问题。下一步他们会让大学生汇报一下试用期的感受,为社区提建议说想法,同时会按照他们的个人特点具体进行分工。
大学生社工究竟能走多远?现在还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快报记者 钟晓敏
赵丹丹 沈晓伟 王凡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