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柒调查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江都如此应对小康验收
· 民意在“建议答案”中流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2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民意在“建议答案”中流失
  为了能在省全面小康验收的民意调查中顺利通过,江苏省江都市竟然向居民下发“建议答案”,在8月份就已下发的“建议答案”中,赫然出现了“2009年底……25个指标已经全部完成”等说法。一些村委会在“验收合格是全体江都人民的荣耀,也是您的荣耀”的煽情口号下“理直气壮”地要求村民“配合调查”,甚至还有学校让小学生开展“小手牵大手”,让一个小学生要推广三个亲戚……

  看了这篇报道,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似曾相识”。是的,类似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也许就是因为有样在先吧,江都市在“建议答案”被披露后显得“处变不惊”。江都有关部门大大方方地承认“建议答案”确实存在,在他们眼里,下发“建议答案”并没有错,至少没有什么大错。

  在“建议答案”中,第二个问题即“您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算不算小康”的答案除了“请如实回答”外,还有“小康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宽敞、出行方便、环境整洁、医疗便捷。与过去相比,我们江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内容。虽然答案没有强烈的指向性,甚至有强调客观的意味了。可这样的“建议答案”却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江都市何以对群众如此不信任?难道江都的群众大都不诚实吗?不然何须如此强调“如实回答”呢?其实,“如实回答”是一个原则性的要求,不是回答某一个问题应该遵循这个原则,而是对待所有的问题都应该这样。既然如此,每个问题后面的“建议答案”都应该改成“请如实回答”,只不过这样一来就不需要这种一问一答式“建议答案”了。

  有专家认为,“小康”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很难用量化的标准进行衡量,因此,这种“验收”的方法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但我觉得江苏省制定的考核及验收办法还是比较科学的。“小康”不是空洞的概念,它既要反映在抽象的数字上,也应该体现在具体的生活中,因此,老百姓的评价和感受是很重要的。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是客观的“硬”标准,而老百姓的幸福感及认同度则是主观的“软”指标,这种软硬结合至少比单看数字指标要科学得多。按照这样的思路,居民在接受调查的时候就应该忠实于自己的感觉,而不应该被政府的统计数字所左右。在一定程度上,百姓的真实感受也是对统计数字含金量的一种检验。可针对“您是否认为您的所在地已经达到小康生活标准”这个问题,“建议答案”却以“因为2009年底,对照省定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已全部完成”为由要求居民回答“是”。且不说下发“建议答案”的时候那些指标还没有完成,即使完成了也不能代替老百姓的感受呀——如果统计数字能说明一切,那还搞什么民意调查呢?

  诚然,“建议答案”只是一种建议。从理论上讲,居民可以不按“建议答案”去回答,但“不配合”显然是有风险的,更何况家里可能还有“小学生监督员”。人的主观是很容易受到影响的,而下发“建议答案”以及大张旗鼓的宣传造势就是一种引导,而这种引导就是对调查的干扰,至少在程序上已经失去了客观和公正。

  说起“验收”,很多人可能都会想起“宴收”,即一些地方以“热情款待”的方式和验收官员套近乎,从而达到“顺利通过”的目的。这种应付验收或检查的方式,已经受到了很多口诛笔伐,虽然这种现象一直没有消失,但它至少是“悄悄”进行的,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搞了“宴收”。而江都进行的这些“建议答案”呢?不遮不掩,甚至在媒体报道和公众批评之后还颇为理直气壮……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一再发生?

  如此应付验收,到底是“荣耀”还是“耻辱”?群众已经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希望有关部门不要轻易“引导”民意,而是顺应民意。如果这种做法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所谓“建议答案”就会被更多的地方效仿。

  □特约评论员 盛大林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