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8点多,孙静霞安详地躺在常州殡仪馆一间灵堂内,按照她身前遗愿,她身上穿的是一套护士服装,头上戴着洁白的护士帽。不大的灵堂内,挤满了数百名赶来悼念的市民以及市政府的相关人员。95岁的孙静霞老人,生前是一位“普通”的护士,但她又不“普通”,她是常州目前唯一一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
孙静霞
(资料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她毅然决定回国
孙静霞1914年出生于常州,因幼年丧母,从小就深感人间情爱的珍贵,懂事后立志成为一名“没有翅膀的天使”,为病人送温暖。1934年她如愿以偿地毕业于常州市真儒高级护士学校,后来在常州市武进医院任护士、护士长,因业绩显著,1938年出任常州市真儒高级护士学校校长兼武进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由美籍护士担任),建国后任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抗日战争期间,常州沦陷,日军占领了常州唯一的医院,孙静霞临危不惧,组织社会各阶层募捐;又亲自与日方交涉,要求把30名重危病人连床一起交给她带走,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1948年,孙静霞赴美国爱姆丽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护理专业学习,进修结束适逢新中国成立,美方极力挽留,但她和丈夫不为所动,一心一意想着报效祖国。1949年,他们乘坐了新中国成立后中美通航的第一艘轮船“戈登”号毅然回国。
78岁创办常州首家“临终关怀”病房
在很多同事眼中,孙静霞给人的感觉是观念新,能不断接受新的东西。“我就是接孙静霞的班的,”今年74岁的华英女士曾担任常州一院护理部主任,她的前任就是孙静霞。华英说,即使退休以后,孙静霞也不断地学习,而常州一院实行的“责任制护理”,也是她60多岁时从国外友人那听说这个理念以后才开始搞的。
1992年,70多岁的孙静霞依然充满工作热情,她参与创办了常州首家“临终关怀”病房,主要收治老年性痴呆、脑血管意外、晚期癌症等病人。几年中“临终关怀”病房收容了几百名病人,年龄最大的97岁。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有的安详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有的获得了新生。
获南丁格尔奖,曾受到国家领导接见
至2007年10月7日孙静霞患病,她一刻也没离开过她热衷的护理事业。由于她对护理事业的突出贡献,1995年获得了第35届南丁格尔奖,并受到江泽民同志的亲切接见。孙静霞同志一生都在践行着神圣的南丁格尔精神,正像南丁格尔用其一生诠释的那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孙静霞一辈子对护理工作要求严格,但是住院期间她对护理她的护士却没有任何要求,“她总是对我们的询问回答说‘很好’、‘满意’,虽然她在我们护士中是‘权威’,但她生病期间从来不提任何特殊要求。”说到这,一位参与护理孙静霞的护士有些哽咽。
同事和家人眼中的孙静霞
她每天至少工作10小时以上
孙静霞对工作的热情几十年如一日,当年她身为护理部主任,每天的工作时间至少在10个小时以上,不顾个人得失。
退休后,她还是经常到医院去,“她家离医院近,有时候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向年轻的护士们传授经验,到病房巡查。”一位护士说,孙静霞对工作要求特别严格,“她一到病区,不是向护士问情况,而是直接到病房看病人。她看病人有个习惯,喜欢把手伸进病人的被窝,看里面是干的还是潮的,如果感觉到潮,她就会向护士提出批评。”另外,孙静霞在工作上要求严格,给人的印象很严肃,她要求护士在医院工作期间说话都要轻声细语,“如果经常听到护士嘻嘻哈哈的,病人就会不信任。所以她定下这个要求,整个病区都很安静,这对我们相当有启发。”华英说,孙静霞的“爱心”也特别令人佩服,平时她会经常自己拿钱买吃的用的给经济条件不好的病人。
一生曲折却从来镇定自若,为妈妈自豪
“妈妈的一生,历经曲折,却从来镇定自若。”昨天,孙静霞的女儿杨伟文和女婿何寿春面对《生活常州》时,连着说了几句——“我们为妈妈自豪!”
孙静霞的父母生了5个女儿,孙静霞排老二。“家里反对妈妈学护理,她冲破束缚,跑到美国去深造。我们3个孩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妈妈总是教导我们,要先做人,再做事,要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到学习上,干出自己的事业来。”
在妈妈的影响下,3个子女全部从医。杨伟文曾任苏大附一院妇产科主任,何寿春曾任苏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妈妈总是跟我们讲,要懂业务,担任管理工作也要懂最新的知识才行。她对子女包括第三代的影响都非常深,你看我们都是70多岁的人了,但都学会了开车,学会了电脑。”何寿春告诉《生活常州》。
耿定国 刘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