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目前熊猫已走上进化“下坡路”濒临灭绝,那么还值不值得保护呢?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之际,江苏省科协和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共同举办“达尔文与进化论”科学论坛。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戎嘉余和分子生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在论坛上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科学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知识。
熊猫走上进化“下坡路”
无论是中国的乡村还是城市,连小学生都知道要保护熊猫,有不少人能说出保护熊猫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但分子生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告诉记者,熊猫的基因已经处于劣势,对于熊猫的保护已经不是单纯的进化问题,自然保护已经突破了单纯的生物学范畴,进入了社会学、医学等范畴。
钟扬说,现在的熊猫已经不足以自行在野生环境中生存,根据达尔文进化论,这种动物已经开始走进化的“下坡路”了。如今,保护大熊猫就像医学一样,现代医学挽救了那么多的生命,其实就是把一些本该淘汰的基因保留下来了。
“拯救熊猫,其实是在表达人的怜悯之心,是在拯救自己。熊猫由于某种基因上的劣势,已经濒临灭绝。一方面我们想用科学的方法去挽救,另一方面我们实在不愿意亲眼看见这样一种可爱的动物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灭绝。”钟扬说。
中科院院士、南京古生物所教授戎嘉余表示,应用平常心对待生物多样性,不应该去破坏它。熊猫本身有着极强的观赏性,保护大熊猫,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大熊猫,而且它还是我国的和平使者。“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可以保护它,何乐而不为呢?”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学系教授汪品先则认为,现在的情况不是过度关心濒危物种,而是地球上的生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灭绝。以前人们过分强调人定胜天,已经把生态环境改造得面目全非,很多物种不适应环境,其实罪魁祸首还是人类自己。“所以说,现在不是我们对生物保护过度,而是说,熊猫是一个标志,这样一种可爱的动物要没有了,提醒大家赶紧保护。”
SARS病毒其实很短命
“SARS病毒在进化上并不是一个优势的病毒,因为在长时间自然选择的力量上,它在极短时间内变异,进入淘汰选择的阶段,比起我们熟悉的肝炎病毒,SARS是‘短命’的,它的‘进化策略’实在是不够精明。”钟扬告诉记者,2003年SARS病毒肆虐全球时,他作为病毒研究专家组的成员之一,和他的同事们对SARS病毒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在分析SARS病人的DNA序列时,专家们发现,在SARS发病的早期,病毒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阶段,自然选择占了绝对的优势,所以那个时候病人虽然少,但是变异非常快,这是因为病毒需要适应,它们刚刚从野生动物转到人这种新的宿主身上;而到SARS爆发时,病毒已经进入了中期进化阶段,这时基因的变异速度不大,并且很多都是随机突变;到了后期,SARS病毒进入了淘汰选择,因为它很少变异而环境又改变了,所以最终不可避免地被淘汰。“肝炎病毒却一直处于一种温和的状态,没有那么大强度的选择,而且经常进行重组,来不断适应周围环境。”钟扬说。
H1N1在与人类进行进化“军备竞赛”
说起今年最流行的热门病毒,莫过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钟扬表示,虽然大家都希望把流感病毒消灭在摇篮中,但就现阶段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在进化意义上,人类与病毒的斗争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军备竞赛’。”
钟扬介绍,许多病毒和病菌具有极为高超的进化本领,能在人类活动和药物作用的巨大压力下快速生成新的抗药变异株。他认为,既不能“奢望”科学家消灭所有病毒,也不要指望能预先服一个“百毒不侵”的药物来抵抗病毒。“如果有人告诉我们,他们研制出比现在的抗病毒药物更厉害600倍的药物,可能有人会欢欣鼓舞,但我心里忐忑不安。因为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抗600倍药的流感病毒就会出现。”
实习生 徐童 快报记者 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