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紫金山半山腰 6颗“明珠”齐闪耀
· 曾国藩曾孙女 曾主持发掘南唐二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文博大家曾昭燏诞辰100周年,为考古终身未嫁
曾国藩曾孙女 曾主持发掘南唐二陵
  今年是我国著名女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曾昭燏100周年诞辰。她是曾国藩的曾孙女,却选择了异常辛苦的考古工作,并为之一生未嫁。她历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在南京度过了其学术生涯中的大部分时光。

  昨天,南京博物院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女性,出版了《曾昭燏文集》,拉开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的序幕。

  选择考古,终身未嫁

  南唐二陵、湖熟文化……这些耳熟能详的南京本土文化,都和曾昭燏有关。南唐二陵是她当年主持考古发掘的地方,也是她安葬的所在地——南京祖堂山下。

  “她是国藩家族的名门之后。1909年,曾昭燏出生于我国近代著名的湖南湘乡曾氏家族,曾国藩、曾国荃是她的叔伯曾祖,她是曾国藩四弟曾国潢的长曾孙女。”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曾昭燏的母亲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曾昭燏的二哥曾昭抡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化学家。五弟曾昭杰是闻名当世的书法家,妹妹曾昭懿是名动中外的妇科医师林巧稚的高足。

  在众多行业中,曾昭燏选择的却是考古,这在当时是个奇迹。一直到现在,考古界女士依然非常稀少。“考古是男人干的活,大冬天的,荒山野地里,搭个帐篷就住下了,吃喝拉撒都成问题。对于女生来说,就更困难了,比如上厕所就很不方便。”但是,1933年,曾昭燏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南京中央大学学业。1935年,自费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攻读考古学,1937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去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1938年回伦敦大学任考古学助教,成为我国最早去国外攻读考古和博物馆学的学人之一。

  曾昭燏青年时期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上的妇女追求个性解放的时期。“当时,在一些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妇女中流传这样一种看法:结婚就是女子坟墓,会葬送一生。曾昭燏也认为,不少女子结婚后整天忙于家务,埋没了她们的聪明才智。为了自己向往的事业,她决心不结婚,与妹妹一起过着独身生活。”后来,曾昭燏果然终身未婚。在上世纪50年代,一位苏联专家曾善意地问过曾昭燏院长何时结婚,曾院长的回答是:“我早就嫁给博物院了。”

  力倡考古人员不收藏古董

  曾昭燏的一些故事至今仍然在“南博”流传。

  1954年,曾昭燏从山东博物馆请来一位高手潘师傅。为南博修复文物。完工返乡时,潘师傅所带的盘缠已用得差不多了,最后,他只好乘慢车,饿了一天才回到济南,曾昭燏知道后很过意不去,特地寄上自己工资里的20元给潘师傅表示歉意。

  曾昭燏所有的稿费,不是用在“南博”人来人往的公务招待中,就是为多子女员工的孩子缴学费。每逢节日,她还常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慰问一些困难员工。曾昭燏的生活十分节俭,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都是旧衣服。给亲朋寄信,她用的都是反过来的旧信封,但1951年,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时,她却带头捐出了所有的积蓄。

  曾昭燏任南京博物院院长后,立下了一条不成文的院规:凡是从事文物工作的人员,尤其是做考古工作的,绝对不准私人收藏古董。曾昭燏立下的这一规定如今已为国家文物局采用,列为文博工作人员的守则之一。曾昭燏自己身体力行:她不玩古董,还把自己收藏使用的清同治年间的瓷茶具捐给了国家。

  “因为她一身未嫁,家族中的孙子辈都称她为爷爷。”据其侄孙曾宁透露,因曾昭燏终身未婚,按照其湖南老家的风俗习惯,家里人叫让曾宁喊她“爷爷”。 不幸的是,1964年12月22日,曾昭燏从灵谷塔一跃而下,结束了传奇人生。

  快报记者 胡玉梅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