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文化因何到明初才极度兴盛
【金陵城隍爷为什么跟丞相同一级别
【南京的城隍庙如今在哪里
提起城隍庙,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上海城隍庙,因为老上海的城隍庙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闹的旅游景点、一个知名的地方品牌。殊不知,就在我们南京,有比上海的城隍庙更大、更为壮观的城隍庙,并且一度成为帝王将相朝拜的地方。
南京的城隍庙究竟在哪里呢?又是什么原因,让如今的南京人几乎把它遗忘了呢?
城隍神最早是干啥的
说起城隍庙,大家都不陌生,那是给城隍爷修的庙,但要问问城隍庙的兴起和来历,却没几个人能说清楚了。
南京民俗专家王涌坚告诉记者,城隍庙里祭祀的城隍神,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周代人们祭祀的水庸神。在周代,每年十二月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八腊神的活动,连天子都要参加的。这八腊神究竟是什么呢?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指出,“腊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
其中,“先啬神”,即神农氏;“司啬神”,即周朝的始祖后稷;三为“农神”,即古时的田官之神;四为“邮表畷神”,即田间庐舍和阡陌之神,感谢它始创田间庐舍、开辟道路、划分了疆界;五为猫、虎神,感谢猫吃掉野鼠,老虎吃掉了危害庄稼的野猪,保护了禾苗;六为 “坊神”,感激它使堤防坚固;七为“水庸神”,管理沟渠之神;八为昆虫神(蝗虫)。
这时的“水庸神”在八腊神中排位第七,地位不是很高,而且只是个自然神,管理农业的。直到后来,水庸神才渐渐演变为城隍神。
清代学者赵翼的笔记《陔余丛考》中如此说:“水则隍也,庸者城也。”古人所说的“隍”,是指没有水的护城壕,于是管理沟渠的水庸神,渐渐演变为管理城池的城隍神。
现今最早载入史册的城隍庙,是三国时期吴国赤乌二年(239年)修建的芜湖城隍庙,距今有1700多年。
而城隍庙的发迹,是从南北朝开始的,据说这里面还有个传奇的故事。据《北齐书·慕容俨传》中记载,一次北齐大将慕容俨奉命镇守郢城(今河南信阳县南),慕容俨刚入城,梁朝大将侯瑱和任约就带领大军将郢城团团包围。城内很快就面临粮草将尽的危机。慕容俨听说城内有一所神祠,俗号城隍神,十分灵验,于是也带着官兵一起来祈祷。说来奇怪,很快城外就开始刮大风下暴雨,梁兵的封锁线很快就被大自然的威力破坏殆尽。北齐军民认为是城隍保佑,顿时士气大振,大败梁军。自此,城隍爷的威名远扬,从南方传到了北方。
但这期间的城隍庙,大多还是民间自发修建的,并没有得到官方的支持,直到明初,城隍庙才正式从民间走向官方。而南京作为明初的京城,城隍庙的规模和气势自然要比其他地方来得大。
城隍庙究竟是如何从民间走向官方的呢?
南京城隍爷竟然和丞相同一级别
王涌坚告诉记者,说起来里面还有段小插曲,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出生在土地庙中,所以对土地庙以及土地公的上司“城隍爷”十分推崇,为此他在全国下令大修城隍庙,又诏天下府、州、县重建城隍庙,规格要与当地的官署正衙相同。
朱元璋不仅下令修建城隍庙,还给各地城隍分封职位官衔。据《明史·礼志三》记载:朱元璋建国伊始,即于洪武二年(1369)正月封京都及天下城隍。京都(即南京)、开封、临濠(即凤阳)、太平(即当涂)、和州(即和县)、滁州的城隍为王,职位为正一品,和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公”和左右丞相都是平起平坐的;各府的城隍封为公,职位为正二品;各州城隍封为侯,职位为正三品;县城隍为伯,职位是正四品。
所以朱元璋下令,封在各地的王爷要亲自主祭城隍神,各府、州、县就更不用说了,都要由当地最高长官来主祭。而且,各地的城隍庙修建的规格也都很高,与当地官署衙门几乎是同一级别待遇,甚至连办公桌的规格也要一样。而且,各级官员到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城隍庙宣誓就职。所以各地政府就有了“阴”“阳”两个衙门,民间也有了城隍“白天断阳,晚上断阴”的说法。
上海的城隍庙当时才只是“县城隍”
正因为朱元璋的推广,城隍庙文化得以在全国推广,据说在推广时还有一个趣事,说在绍兴这个地方,一时出现了三座城隍庙。按说一个城里有一座城隍庙也就够了,为什么会有三座呢?
那就是因为城隍庙已经成为县城以上必备的建筑,而绍兴城的地理条件又太独特了,一城分两半,被一条界河分成了两个县,东边是会稽县,西边是山阴县。既然是两个县,自然就得有两座城隍庙了。那第三座城隍庙又是怎么来的呢?因为这地方太好了,所以绍兴府的府衙也坐落在城中,县长都有的东西,市长不可能没有吧?不仅要有,还得更大更好更气派!这就是绍兴“一府两县三城隍”的来历。
在朱元璋的大力推广下,上海也修建了城隍庙。如今上海最著名的黄浦区老城隍庙就是在明永乐年间修造的。但在明朝时期,上海还只是一个县城,就叫上海县,一直到民国十六年(1927年),上海才成立上海特别市。所以明永乐年间设置的城隍庙,级别也应当是“县城隍”,和当时南京的城隍庙根本没法比。
朱元璋亲批南京城隍用王者仪仗
既然那时南京的城隍爷级别是亲王级的,那城隍庙一定也是堪比王府了。问题是,它在哪儿呢?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就在南京修建了一座“都城隍庙”,在清嘉庆年间的《重刊江宁府志》中还提到:“都城隍庙在府治钦天山之阳,明洪武年间建。”而具体地址就在如今鸡鸣寺一带。因为当时南京是都城,所以这座城隍庙被称之为“都城隍庙”。
在建立都城隍庙时,朱元璋下令城隍庙里的神像为木雕像,涂以丹漆,“字涂以金,旁饰龙文”。迎神像入庙时,“用王者仪仗,帝(太祖朱元璋)亲为文以告”。可见朱元璋对城隍庙的重视。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给城隍神配置了专门的“冕旒衮服”,还命人专门撰制文章来颂扬城隍。都城隍庙在当时可谓香火兴旺、盛况空前。
而现如今,如此盛大规模的都城隍庙到哪去了呢?为什么南京人都不知道呢?
王涌坚说,都城隍庙在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知道的人很少。不过王涌坚还说,南京历史上除了有这样一座连帝王将相都要朝拜的城隍庙外,还有好几座城隍庙非常有名,并且有一座在解放后还香火不断。
文天祥曾当过南京的城隍神
王涌坚说,清嘉庆年间的《重刊江宁府志》中除了记载“都城隍庙”外,还记载了另外两座城隍庙,一个是“古城隍庙”,一个是“府城隍庙”,书中记载:“府城隍庙在府治前;古城隍庙在府治汉西门大街。”
南京古代的汉西门大街,就在今天的汉中门、水西门附近,也就是说这里也曾经有一座“古城隍庙”。据《上元县志》推测,“古城隍庙”建于“唐天佑二年”。一直到清代中期,这座城隍庙依然存在,但现在已经找不到丝毫踪迹了。
而“府城隍庙” 在“府治前”,就是说在当时的江宁府衙附近,而根据光绪六年的《续纂江宁府志》所描述,府城隍庙“在府署路北”。所谓“府署”就是指江宁府衙,王涌坚说当时的江宁府衙就在今天的南京市第一中学附近。
“府城隍庙”建于何时呢?在太平天国时期,南京城内的寺庙大多毁于战火,而府城隍庙就是在太平天国之后修建的。《南京明清建筑》一书指出,太平天国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临时把城南金沙井的一处民屋作为江宁府的城隍庙,同治十二年(1873)在府西街重建府城隍庙,次年十二月竣工。
虽然这座城隍庙没有如今上海的城隍庙历史来得悠长,但王涌坚说,这座城隍庙是对南京人影响最大的城隍庙,一度繁华兴盛,一些老市民应该对此有印象。
王涌坚说,府城隍庙地址就在如今的府西街附近,在民国《首都志》中还有“城隍庙后”的地名。在王涌坚家中的一张民国地图上,记者也找到了这座城隍庙的位置。就在府西街旁。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王涌坚曾经也去这座城隍庙探访过,地址就在南京的府西街43号。当时他去后,发现城隍庙已经废弃不用,庙里经过改造已经住进了很多户人家,他的一个朋友也住在里面。但城隍庙的遗址还在,范围也很大,有3000多平方米,比上海的老城隍庙大多了,上海如今的老城隍庙也就2000多平方米规模。
据说,府城隍庙里供着的城隍神是文天祥。王涌坚说,城隍神本就是一个虚构的神仙,但随着城隍神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城隍渐渐人神化,不少品行高洁的君子和忠臣死后就被老百姓奉为城隍神。而南京为什么用文天祥做城隍神,王涌坚说,那是因为文天祥曾在南京当过官,所以南京人就用这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作为城隍。
当年的府城隍庙究竟是什么样的
如今,这座城隍庙还在不在呢?府西街前,是否还能见到这座府城隍的遗迹?于是记者前往实地探访。
记者看到的府西街,已经没有早年作为府署路的繁华和气派,只有短短几百米长,横亘于中山南路和中华路中间,两旁大多数是小吃店之类的门面房,在靠近中华路那头的南面还存有一栋老居民楼。据王涌坚讲,后来府城隍庙的一部分改建为缝纫机厂,一部分改建为居民楼,叫“奋斗村”。那栋居民楼是否就是奋斗村呢?
记者上前咨询了一位住在该小区的阿姨,巧的是,这位叫吴军华的阿姨以前就住在城隍庙的隔壁,她告诉记者,这里没有奋斗村了,现在改叫府西街21号了。
吴阿姨告诉记者,当时城隍庙的大门也跟小区一样朝北开。记得庙门前有两个石狮子,大门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开着。进了庙门是两匹很大的泥雕马,大概是一白一黑,听说是城隍爷和城隍奶奶的坐骑。再向前走进去就是第一大殿,殿内站着四尊又高又大的神像——四大金刚,神像的两只眼睛像铜铃一样瞪着进来的人,样子很可怕。
再往里面就是一个院子,院内就是这两棵高大的银杏树,银杏树把太阳都遮住了,显得里面阴森森的,让人十分害怕。院子两边分别都有几间厢房,里面具体有什么也不太记得了,好像有阎王、判官,黑白无常等塑像,还有一些壁画,都是做坏事的人在受刑的画面,让人看了心惊肉跳,不过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城隍爷的神像是在城隍庙最里面一个大殿里的,城隍爷穿得像皇帝一样。神像前面摆着大供桌,桌前有很多蒲垫,供人烧香、磕头用。并且这个大殿门的上边还有一个特大的算盘,约有两个多平方米,恐怕是当时南京最大的一只算盘。记者查询资料后得知,城隍庙里挂算盘也是常例,算盘上通常写着“人算不如天算”这句老话。
以前这里还会举行盛大的庙会,一年基本有三次,就是清明、七月半、十月初一这几天,规模也不是一般庙会能比的。
南京城内最后的城隍庙何时消失
可惜的是,当年如此繁华的城隍庙如今已经没有了,吴阿姨说,这个城隍庙在1958年就已经拆了不少,当时全国搞大炼钢运动,就把城隍庙拆了。上世纪60年代,城隍庙的前半部分改成居民房,后半部分改为缝纫机厂,当时她家就住在缝纫机厂的隔壁。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就由政府拆迁新建了居民小区。在建新居民小区时,周围的市民还曾提议是否能恢复城隍庙,就跟上海那样,但最后还是都拆了。
如今唯一留下来的就是两道墙和两棵银杏树,小区的东西两道围墙就是延用当年城隍庙所在的围墙,两棵银杏树也被列为南京市受保护的古树,其他什么都没了。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戎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