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提档升级这个词经常跟南京菜场“捆绑”在一起,由政府主导管理的菜场,在升级改造过程中,由于社会资本的进入,经营权逐渐转移给了企业。仅去年一年,南京就有近70家菜场提档升级,今年以来,也有数十家菜场完成升级改造。提档升级后,伴随的往往是摊位费上涨,菜贩们便成了升级改造的买单者,抗议声不断,堵门、拒绝腾出摊位等事屡屡发生。
如今,南京菜场经营状况如何?摊位费上涨后,菜价有没有上涨?菜贩和居民反响怎样?提档升级后的菜场还有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快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湖北路菜场
条件相当好,租金相当高
在南京城区内,湖北路菜场可能是最有特色,也是摊位费最高的菜场之一。菜场处于湖南路商圈的核心范围内,是一栋商业大楼的负一层。一年多前,这家菜场的脏乱差是出了名的。去年上半年,一位市领导到菜场抽查时,发现卫生太差,将它列为整治对象。
据鼓楼区商贸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湖北路菜场改造是在2009年2月中旬完成的,改造前叫湖北路“好苏菜”市场,改造后变成了湖北路味洲生鲜超市。此前的“好苏菜”是2003年开业的,当时是湖北路乃至整个湖南路片区唯一一个正规菜场。
以前曾在该菜场经营的经营户陈先生透露,当时的“好苏菜”市场条件差,垃圾长期无人清理,灯光昏暗,苍蝇乱飞。投资的海南老板只顾收钱,每年只来收一次租金,管理不到位,市场搞得一团糟。
2008年底,在鼓楼区多个部门的协调下,菜场劝退了以前的投资人,引进南京味洲食品有限公司对市场进行提档升级。味洲食品有限公司出资200多万元,将市场重新装修和布置。
11月12日下午4点,味洲生鲜超市里人来人往,一部分是前去买菜的顾客,另一部分则是扛着大包小包外出送货的经营户。市场入口的空中悬着一块大的电子显示屏,屏幕上不时滚动着当天市场的蔬菜价格。当天下午一直下雨,不少到菜场买菜的顾客都带着雨伞,市场内有积水,两名保洁工人推着两把大的吸水拖把在菜场内四处清扫。
“现在菜场环境比以前那是好多了,而且管理也规范很多,尤其是清洁做得很到位,但租金高得也算到位的了,估计是全南京摊位费最高的菜场。”菜场内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营户称,市场内的大多数经营户以前都在“好苏菜”经营,后来市场升级改造后,大部分人都与新的投资人签订了承包合同。
“现在一个一米多长的摊位,月租是1200元左右,根据市口的不同,再上下浮动,去年改造前的摊位费最贵的也就700多元一个月,这样算下来,改造升级,我们租金涨了60%左右。”这名经营户称,他们现在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先签了一年合同,万一做不下去了,只能转到别的菜场。
天盾菜场
三年没改造
摊位费照涨
11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饮虹园37号天盾菜场。菜场内,蔬菜、肉类、调味品等各类摊位摆放整齐,但菜场的空地上有部分烂菜叶,还有几个被踩脏的塑料袋,环境卫生一般。菜贩刘师傅指着菜摊上方角落里的蜘蛛网抱怨说:“我们菜场卫生不怎么样,你看,这蜘蛛网都结了几年了!”
来自安徽芜湖的菜贩刘师傅告诉记者,她一年的摊位费是1.8万元,而在今年10月份之前是1.3万多元,一下子涨了4000多元。刘师傅对此很不满:“本来摊位费就不低,上个月管理方要涨摊位费时,我们还闹了好几天呢,把菜场的门都堵了,可最后还是涨了!”
菜贩们称,去年收摊位费时,市场管理方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10%,当时大家都接受了。想不到时隔一年,管理方又提价了,还提得这么狠。关键问题是,菜贩们只看到涨价,却看不到管理方做了什么,“2006年,管理方天盾公司从街道接管菜场时搞过一次改造,从那以后就一直没动过,都3年了!”
刘师傅无奈地说,虽然菜场的摊位费大幅增加,但她不敢涨菜价,原因很简单,“菜价涨了,谁来买我的菜呢?”
在摊位前,买了半斤菊叶的居民张大妈告诉记者,现在的菜价与原来相比没什么变化。
摊位费涨了,菜价不涨,菜贩的利润不就被压缩了吗?对于这个问题,刘师傅说:“那能怎么办?我们在这个菜场卖了好多年菜了,做别的也不会呀!”刘师傅说,她和丈夫经营这个摊位,每个月赚千把元就不错了,在南京上高一的儿子一个学期的学费就要2000多,加上房租、水电,辛苦一年,余不了几个钱。
夫子庙农贸市场
“硬撑着”卖菜
夫子庙农贸市场承担了长乐路以北、建康路周边几万户居民的买菜需求。今年上半年,在夫子庙街道的主持下,完成了升级改造。跟天盾菜场一样,在升级改造时,菜贩们也进行了抗议。
11月11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这个菜场时,发现菜场的顶棚被更新,地面也换成了花岗岩的。几名保洁员正在打扫,地上几乎看不到垃圾。“环境比原来好多了。”一位买菜的大妈说,菜场改造前,下雨天满地泥水,但现在下着雨,地面却很干净。
但在市场卖蔬菜的赵大姐却对菜场的改造升级并不满意,“就说摊位费吧,以前每月300多元,现在涨到了700多,几乎翻了一番。”赵大姐称,市场改造后,顶上换了个棚子,但跟露天的差不了多少,仍然四处通风,现在天冷了,冻得让人受不了。而且,有几家菜摊位于北侧一个小巷里,大棚罩不到他们。
“我儿子4岁时我就在这卖菜,现在儿子都21岁了。”一名菜贩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市场条件来说,这个摊位费确实太高了。“我们夫妻俩都是下岗职工,摊位涨价前,每个月还能挣一点,现在我们一个月只能挣一两千,我们去打工也不止这个数啊,打工哪有卖菜辛苦啊!”可她又称,没有别的办法,不做就只有走人。“现在只能硬撑着。”
泰山庙农贸市场
菜贩拒绝搬走
目前,南京大部分菜场都已提档升级改造完毕,但还是有少部分菜场正在进行。因担心改造后摊位费涨得太厉害,菜贩往往会和市场管理方发生矛盾。今年10月中旬,浦口泰山庙农贸市场因被列为险房整治对象,浦口区商业网点办就引进了投资人,想赶在冬季下雪前对市场进行升级提档改造,可没料到的是,摊主们因担心租金涨得太厉害,竟集体抵制改造,一直不愿配合市场管理方搬离市场。
“整修升级,目的是为了提高摊位费,几乎都是翻倍的,我们就这样出去了,以后还想以原来的租金进来,恐怕就没门了!”一名经营户称,他们必须在升级改造前与管理方谈好,不然到时候只有走人的份。
出资改造的公司多次与菜贩沟通,可到目前为止,不少菜贩依然固守阵地,他们希望落实自己改造后的摊位,并谈妥价格后才搬。
菜贩:不欢迎升级改造
“从摊位费方面来说,我们不欢迎改造,因为改造就意味着涨租金,但从市场环境来说,改造当然好了。”在采访中,几乎每个菜贩都这么说。但是,他们几乎无力抗拒改造,在摊位费的问题上,又没有多少谈判的资本。
“如果你嫌摊位费高,你可以不做,想来做的人一大把。”一家菜场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称。
“我觉得菜场现在的样子可以了,不需要再改造了,只希望摊位费不要涨,环境差一点我们能忍受。”豆菜桥集贸市场的朱师傅告诉记者,“去年搞过改造,条件已经比以前要好一些了。”
朱师傅说,她一节柜台一米多一点,一个月摊位费是240元,不算太高,但菜场的大多数摊主都只有一节柜台,每天的营业额也就在一两百元,除去各项开支,每个月能赚到一千多元就不错了。她隔壁的摊主石师傅捧着一碗面条说:“一碗面就是4块钱,一天的伙食费最起码10块钱,除掉房租和摊位费,一天的开支至少要30多块钱,按我们一天赚六七十块算,一个月也就是千把块钱吧。”
朱师傅指着摊位上的菜说,“如果涨菜价,可能会没生意,可如果不涨价,我们就吃不消了,所以还是现在这样比较好。”
湖北路味洲生鲜超市的一名经营户称,他不欢迎改造,但也不反对,因为改造后市场环境确实好多了,再者,反对也无效,“我们现在大部分是靠周围餐馆做生意,而且菜也是江北一些批发商送过来,成本节约了不少,不然还真难撑下去。虽然现在生意比以前好点,但跟涨的摊位费相比,那还是差太远了。”
市民:只要菜价不涨就行
大多数菜贩都不欢迎菜场提档升级,甚至还抵制,而买菜的市民又是怎样看待菜场升级改造的?
家住云南北路的刘大妈称,这些年来,她几乎每天都在湖北路菜场买菜。“去年以前,那个菜场没改造时,到处是污水,垃圾到处丢,菜场里活鸡鸭不少,一股臭味。要是到了夏天,苍蝇满天飞。”刘大妈说,而自从改造后,里面干净多了,一年四季也没什么异味。“夏天天热时,菜场内有空调,不像以前,进来买个菜,挤得一身汗。还有那个显示屏,今天菜价多少一眼就能看清楚,确实不错。”
刘大妈称,菜场条件好多了,但她发现菜价跟以前差不多,挺好的。
家住夫子庙平江府路的周女士称,以前夫子庙农贸市场没改造前,就像一个马路菜场,因为顶棚破烂,下雨天去买菜,弄不好就一脚踩到阴沟里了,要是雨下得太大,在市场里还得撑伞。自从今年夏季菜场改造后,秩序比以前好多了,下雨天在菜场里也不用打伞了。
“菜场无论怎么改,菜价基本上保持不变,我们当然支持菜场改造了。”家住来凤街的张女士称,要是农贸市场能达到超市生鲜部的标准,那就再好不过了。
但张女士也称,与环境相比,她最关心的还是菜价,“菜场改造后,菜价没怎么涨,这样就挺好!其实,菜场只要干净卫生就行了。菜价要是不停地涨,我们可吃不消!”
管理方:投资需要回报,这就是市场经济
天盾菜场3年来没进行改造,为什么摊位费还在大幅度增加?记者来到了菜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称,这个问题要问领导。她告诉记者,上个月,菜贩们的确为摊位费的事闹过三四天,堵住菜场,导致菜场无法正常营业,但最后市场管理方没有让步。有菜贩悄悄告诉记者,好几个当时带头堵门的菜贩现在已经不做了,“管理方不租给他们摊位了,因为合同到期了,管理方不租,他们也没办法。”
据了解,这家菜场的管理方是江苏天盾农副产品发展公司,公司旗下有多家菜场。据公司有关负责人称,他们3年前取得菜场的经营权,按理说完全可以按照市场要求自主经营,但考虑到菜场的特殊性,管理方前三年对摊主们实行了费用优惠,也就是说,前几年摊主们所交的摊位费实际上是打过折的。这名负责人称,菜场的各项支出在增加,如以前菜场的保洁一个月8000元就够了,但现在一个月接近1.3万元,支出在增加,所以公司提高摊位费也是合理的。
这名负责人表示,菜场经营是市场化的,如果经营户觉得不能接受,可以离开,话说回来,如果经营户们都走了,也会逼着公司降低价格,这就是市场规律。
据味洲生鲜超市的负责人马祖斌介绍,这个市场是他们公司投资200多万元提档升级的,目前一切按照规范化和高标准管理,投入的成本和运行的成本都很高,摊位费自然也比较高。“同样的面积,我们投入了巨资,经营户还比以前少了70多户,摊位面积比以前扩大了,市场环境比以前好了,租金当然要涨。”
据马祖斌介绍,市场升级改造后,除了前期投入外,平时运营费用也很高,光是保洁费用一年都要10多万元。虽然市场只有70户经营户,公司却配备了6名日常管理人员,这还不算保洁员。“我们在跟经营户签合同时就明确说了,让他们自己考虑能不能做下去,同时我们也考察经营户自己的经营能力,能力不够的,我们就建议他不要来市场做。”马祖斌称,目前这个市场运行得还算好,大部分经营户还是能赚钱的。
夫子庙集贸市场管理办公室一名负责人称,他们为改造市场,投入了120万元。“经营户也享受到了我们的服务,比如办证,以前他们要自己去跑,现在只要把手续交到办公室,我们去跑。市场经济,企业投入了,是需要有回报的,要收回投资,改造成本就要分摊下去。”
专家:菜场需回归公益性
面对菜场摊位租金逐年上涨,菜价能否永远保持不涨?在采访中,有菜贩告诉记者:“总不能无限期涨下去吧,如果真的那样,菜价再不涨,我们真的喝西北风啊?”
对此,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徐翔认为,“菜场是最大的民生。”徐翔说,菜场涉及千家万户,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如果完全推给企业,显然是不妥当的。在城市规范管理进程中,取缔马路菜场、流动摊贩,对硬件差的市场升级改造,这也是完全必要的。
菜场的经营可以调动企业的力量,但应该由政府主导,“这种权力不能让步,政府的主导地位不能改变,否则是政府的失职。”因为,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这无可厚非,也不应对企业横加指责,而政府的出发点应该是社会效益和广大民生,菜篮子就是民生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尽管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经营管理菜场,但不应完全转给企业。“毕竟,菜场具有公益性质,它的公益性需要回归。”
光内部改造没有用
菜场提档升级,投资自然要分摊到菜贩的摊位费上。但菜贩们普遍反映的另一个问题是,菜场内部改造好了,可外部环境也要跟着改才行。
菜贩们表示,菜场升级改造得再好,市场内部管理再到位,生意比以前还是好不了多少,因为市场外部环境没变化,马路菜场和破门开店太多,影响正规菜场生意。
一年前,鼓楼南大附中附近一家菜场,菜贩曾因抗议菜场附近存在马路菜场,集体歇业一天,还堵住了附近的马路。“那次我们闹了后,周围的马路菜场好了很多,可时间一长,又恢复了。”11月14日,这家菜场的一名摊贩称,目前菜场外面仍有马路菜场,虽然城管经常来清理,但不能彻底杜绝。
而在2007年时,下关多伦路附近的一家菜场,因不堪马路市场的挤压,菜贩们放弃在市场做生意,把菜搬到市场外面,加入马路菜场的行列。
来凤街苏红市场的多名菜贩表示,马路菜场对他们冲击很大,希望有关部门能予以整治。来凤小区苏红菜场的菜贩李师傅称,现在菜场的内部管理是不错的,但菜场外有的门面房是卖菜的,有的则随意在路边摆摊卖菜。“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意就不好做了,因为买菜的人骑着车子停在路边,不下车就可以买菜了。可到我们菜场的就不行了,因为我们菜场在出入口都设了铁栏杆,自行车、摩托车根本进不来,有的人图方便不愿到市场里来买菜,而是在路边买了就走。”
马路菜场急需整治
南京苏红市场管理公司副董事长姚宁陵多年来一直在关注南京的蔬菜市场,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在南京有多个菜场。据姚宁陵介绍,从2007年以来,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南京城区内的菜场绝大部分都进行过升级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民间资本纷纷借机进入,成了市场升级改造的投资人。
姚宁陵说,南京一些升级改造过的菜场,目前确实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外部的经营环境太差,流动摊贩和马路市场严重影响正规菜场的经营。
“马路市场都是无证经营的,不存在摊位费,卖的菜也没有批发的中间环节,菜价就相对低,这对正规市场冲击很大。”姚宁陵认为,除开了马路菜场外,农贸市场周边经常有破墙开店后无证经营的小店,不但对正规市场有冲击,而且食品安全也存在问题,所售卖的蔬菜农药残留等检测不到位,责任主体不明,一旦出事,后果就很严重。
据介绍,以前南京市政府曾有一个规定,在农贸市场周边500米范围内,不允许设置同一类型的市场。有了这个规定后,市场周围的卖菜小门面就不允许存在。可在管理方面,却遭遇难题。街道城管只管违规占道经营的马路菜场,室内的管不了,只能让工商来作为无证经营查处。可市场周边一些门面房老板却跑到工商部门去办理执照,工商部门不办理,会遭到行政不作为的投诉,要是办理,又与政府规定冲突。证件最后没办下来,门面往往还是作为菜铺子经营,这是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差的主要原因。
姚宁陵认为,菜场升级改造,既是趋势也是必然,因为作为投资主体,必须要提供更好的经营场所和服务,才能吸引顾客。而市场改造的投入,大部分会分摊到经营户头上,但经营户菜价又不能涨,要想把市场维持下去,只能在服务和管理上下功夫,把市场管好,人气上来了,生意好了,菜贩也会乐意接受涨价。
但是,市场经济的前提是公平竞争,市场内部条件再好,管理和服务再怎么做到位,只要马路菜场和无证经营存在,公平竞争的条件就没有了。
“如果说市场内部硬件和管理是投资方来解决,那么,公平竞争的外部市场环境的营造,必须靠政府来解决。”姚宁陵说,要想减少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带来的一些矛盾,解决市场周边的马路市场和无证经营是最迫切的。市场在改造时,作为投资方,也不能太急躁,收回成本的时间不能卡得太紧,要懂得放水养鱼。
快报记者 李绍富 顾元森 常毅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唐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