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游戏门”背后
· 吴晓:游戏的前提是不能违反社会规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1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吴晓:游戏的前提是不能违反社会规范
  城市生活中我们渴望绿色

  星期柒新闻周刊:开心农场这款游戏到底承载着什么?吸引那么多人去玩?

  吴晓:我记得国外有个专家曾经提出过一个“游戏理论”。他认为,人类在求生之外,会利用剩余精力去创造一个自由世界,那就是游戏。所以,人类生存之外的发泄就是游戏。开心农场的设计者就是利用游戏简单的操作性,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这款游戏所承载的就是一种“泄欲”,是一种表达欲望的替代行为。

  

  星期柒新闻周刊:如此多的人在追捧同一款游戏,这种现象折射出什么社会问题?

  吴晓:任何游戏都会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折射出社会大众的喜怒哀乐。比如CS,或者帝国。玩这些游戏,说明我们人类内心还存在某些特殊需求——甚至是带有某些暴力倾向的需求,但这些需求可能跟我们的社会规范相冲突。而开心农场的出现,正好迎合了我们城市化之后,年轻一代的心态。他们浮躁、空虚,整天生活在钢筋水泥中,渴望绿色的大自然。而在游戏中,自己做一个农民,种种菜,却正好满足了年轻人回归自然的追求。

  “偷”是满足自我的一种捷径

  星期柒新闻周刊:“偷菜”这种不光彩行为,为什么受到了网民追捧?

  吴晓:虚拟世界也能反映真实内心。在现实生活中,偷盗是不光彩的行为,但在虚拟世界,这样的“偷盗”却成了娱乐。年轻人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解构自己,这种孩童似的叛逆确实能带来心理的宣泄。但我们要从中看出,“偷菜”并不仅仅是为了“偷”。我们纵观这款游戏,除了“偷菜”之外,还有争车位、买房子,其实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虚拟身价。所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是最重要的,而“偷”是满足自我的一种捷径。这种方式虽然没有伤害自我、伤害他人、伤害社会,但是所有的游戏都是有前提的,不能违反社会规范,必须在特定的场景下实施。如果医生值班、学生上课……在这些特殊场景下,仍然沉迷于做一回“网络农民”,就打破了社会规范的边界。

  

  星期柒新闻周刊:对虚拟世界太过看重,会不会是一种病态?

  吴晓:马斯洛心理需求理论认为,人有五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现实生活中,荣誉有时候可望而不可及,但在游戏世界里,只要努力,肯定就能得到这个荣誉。在开心农场这款游戏中,只要你肯花时间,有毅力,不需要什么技巧,就得到了升级,就能购买许多房子和汽车,受到其他玩家的崇拜。所以,这并不是一种病态,只是这些人自我实现的欲望太过强大。

  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永不寂寞

  星期柒新闻周刊:当下所谓“宅男”、“剩女”流行,是否与对网络痴迷有关?

  吴晓:这种现象不能一板子打在开心农场身上,但网络确实阻碍了现实交际。长时间上网会使人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正常的认知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其人格的倒退,尤其不利于年轻人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

  

  星期柒新闻周刊:年轻人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释放自己?

  吴晓:在娱乐中消除焦虑,这是游戏的目的所在。我想,年轻人要释放自己,还是要通过现实的渠道,去广交朋友,多看书,充实自己。我们和这个现实世界的联系是多通道的,当我们把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连接只限定在几个有限的通道的时候,比方说过于沉浸于网络,一旦这个通道出现问题,那就意味着他和这个世界的连接出现了问题。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是永不寂寞的。

  快报记者 朱俊俊

  吴晓

  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精神分析督导师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