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民齐崇金等一行7人冒雨来到快报,掏出一封信,信不长,但后面附了汇景家园小区近349位居民的签名,写满了6页纸。居民们请记者把信转交给南京市代市长季建业,恳请他关心一下汇景家园经济适用房小区万余居民的出行难题。“我们那里乘车实在太不方便了,走到距离最近的公交车站,至少也要20多分钟,老人看病、小孩上学都是问题啊。”
求助
入住一年“交通基本靠走”
齐崇金老人说,他原先住在牛市,因为拆迁,去年被安置到汇景家园经济适用房小区,差不多同时入住的,几乎都是拆迁户。马明顺老人一家就是从船板巷拆迁来的。以前住的是老房子,生活设施不全,能住进新居,齐老很高兴,但不久他就发现,虽然住房条件改善了,可出行却成了大难题。小区不通公交车,他从小区大门口走到最近的公交车站将近半小时。
居民进出基本靠“马自达”,从小区门口坐到宁溧路要三四块钱,再往前,“马自达”就不敢开了,怕抓。想坐公交车,还得再跑将近10分钟。“小年轻还好,跑跑就当锻炼身体了,我们老胳膊老腿的就难啰!还有孩子上学,病人看病,实在太痛苦了,我们盼啊,就盼望小区能早点通公交车。”齐老说。从去年起,汇景家园小区居民就陆续向秦淮区政府等各方反映这个问题,可最终都不了了之,公交车总是通不过来。
城管、交管部门常来检查,但居民们对这种检查的心理很复杂,因为每到这个时候,“马自达”就会消失得干干净净,他们出行就全靠两条腿了。“住的都是拆迁户,不像高档小区有那么多私家车,我们生活水准普遍较低,没有公交车,不就得跑吗?”
据了解,汇景家园小区是秦淮区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部分用于安置夹岗地区的征地农民,部分用于安置城南旧城改造拆迁的居民。小区一期8个苑(分别以“幸福美满、平安吉祥”为名)已经建成6个,二期楼盘也正在盖,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目前整个小区已经住了1.2万人,仅汇幸苑就住了2000多人。
给季建业的
联名信
尊敬的季市长:
您好!
我们是秦淮区汇景家园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居民,我们深知您为南京城市的发展和700万市民的美好未来而昼夜操劳,但还是忍不住来打扰您,想让您了解我们小区目前的困境: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帮我们解决万人出行的难题!
我们小区现有常住居民2000多户,另有大批暂住人员以及周边地区的居民,总人口已经超过万人,还有拆迁家庭正在陆续搬入小区。我们这些拆迁户都是为了城市建设,响应政府号召,舍弃几代人居住多年的城中优越的生活环境,来到远离城市中心,与江宁搭界的夹岗。由于周边都在搞建设,每天都生活在漫天尘土和震耳欲聋的噪音中,我们都能理解和克服,可最难办的就是老人看病和孩子上学,小孩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赶往数里外的公交站台,雨雪季节更加苦不堪言,交通不便让我们几乎寸步难行。
我们小区距离公交站台本来就比较远,可有关部门以高架桥建设为由,将原有的14路、112路双龙街西站和夹岗站一撤了之,使我们的出行更加雪上加霜。为啥就不能做点雪中送炭的事呢?
再说,我们这样大的小区至今公交场站的规划建设还是空白。据媒体报道,年内和明年的公交场站建设规划我们小区依然落空,公交车进小区的愿望要等到猴年马月?我们也曾公推代表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物业、汇景家园建设开发商、秦淮区政府、客管处、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补救措施和合理化建议,可总是得不到认真的回答。
明天更美好,今天怎么熬?万般无奈下,我们只得求助您,关心一下我们这些贫民区的百姓出行之难,万分感谢!
秦淮区汇景家园全体居民
(居民代表签名略)
体验
年轻力壮的记者
事实真像居民反映的那样吗?记者昨日到汇景家园实地探访一番。还没到小区,记者就被将了一军,从宁溧路向北通往小区的路上,有一道高高的土坎,汽车根本开不过去。土坎旁,停着几辆正在等候生意的马自达。车主们并不急于上来拉客,一名车主说:“你们肯定要坐我们的车,不坐就要跑腿。这条路还没完全竣工,据说是区里的交通部门在路上倒了很多渣土,不让机动车进出,怕出事故。”记者没办法。只好乘上了一辆“马自达”进入汇景家园。
到最近的公交站要走24分钟
家住汇景家园汇祥苑的陈女士领着记者走了一遍她每天都要来回一趟的路:从小区步行到最近的公交车站——双龙街西站。
“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叫汇幸苑,在整个小区的最西边,我带你从这里出发去双龙街西站还稍微近一点,住在小区最里面的人走过去还要远。”从汇幸苑门前的汇景路出发是下午3:32。这条横穿小区东西的路还算宽阔平坦,我们身边不时有破旧的马自达载着乘客疾驰而过。陈女士说:“小区里不通公交车,‘马自达’猖狂起来了,四块钱一趟,有急事不坐不行啊。”
走了大约300米,记者遇到一堵因施工修建起来的围墙,沿着围墙向北走大约100米可以看到向西通往卡子门大街的水泥路,长约500米。“这条路十月上旬才修好,如果不修这条路,我们要从围墙南边绕过去。”陈女士指着一条向南的小路告诉记者:“这条小路叫香园路,走到头是14路和126路的终点站,现在修高架桥,14路的终点站挪到卡子门,只剩下126路了。”记者提出去原14路终点站看一看,陈女士告诉记者下雨天香园路上都是积水,走过去很耽误时间。“就算14路终点站没有迁走,从小区里出发坐14路也要走很长时间。”
下午3:46,记者和陈女士到达了这条新路和卡子门大街的交叉口,为了防止机动车辆通行,有人在新路上堆起了一大堆渣土,在雨水的冲刷下泥泞不堪。记者和陈女士打着雨伞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对于小孩和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马自达只能开到这里,然后下车沿着卡子门大街往南走一站路才能到双龙街西站。”
陈女士介绍,这里原来是双龙街西站,走到这里就可以坐公交车,但是由于卡子门大街正在修建高架桥,双龙街西站就往南挪了一站,取代了原来的夹岗站。记者看到,由于路面上施工,南行的车辆在拥挤的道路上行驶,留给行人的空间非常狭窄。施工残留下来的渣土、围栏和建筑材料堆放在人行道上,有些地方记者侧着身子才能通过。陈女士说:“这里车辆多,路又难走,小孩和老人从这里过非常危险。还有‘马自达’夜里带人开翻过。”
下午3:56,记者和陈女士终于走到双龙街西站,记者算了一下,从汇幸苑到离小区最近的公交车站一共走了24分钟。站牌上写着27路、36路和316路,但据陈女士介绍,其他公交车比如101路、102路、103路、104路也停靠在这个站台。“到这个站台坐上公交车,出行就很方便了,但是从小区出来走到这里花费的时间太长了,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小孩走半个多小时才能到。”
孩子放学到家已经6点多了
“这里比较偏,附近也没有公交线路,年轻人一般都不愿意住过来。”60多岁的张阿姨苦笑着说,小区因为出行不方便,住在里面的难出去,外面的不愿意进来,这里都快成孤岛了。两个靠近的公交车站,双龙街西站和窨子山站,从小区步行过去分别需要20多分钟和40多分钟。
走到最近公交站也花了24分钟
最受困扰的是孩子上学和老人看病。郝师傅的小侄女今年11岁,在钓鱼台小学上4年级,因为父母工作比较忙,平时都跟着郝师傅。郝师傅每天早上6点之前就要把孩子从床上拖起来,坐上“马自达”去窨子山公交站。
郝师傅说,“马自达”拉一趟收4块钱,还到不了公交站,再走大概8分钟才能坐上公交车。一来一去,他每天花在“马自达”上的钱就是16块,给这个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除了经济负担,他更担心“马自达”的安全问题。
在今年,小区就有居民坐“马自达”出事的,“当时整个车都翻过来了,幸好人伤得不重。”郝师傅说,每天坐“马自达”都战战兢兢的,害怕出事。“但不坐的话,孩子上学又耽误了!”
“‘马自达’总是摇摇晃晃的,我一坐上去就害怕!”小女孩拉着伯父的袖子,撅着嘴说。
下午放学后,郝师傅又一路折腾去接孩子,回来一般都6点多了。“这么小的孩子,每天这么折腾,我们看着就心疼!”郝师傅怜爱地摸摸侄女的头。
章阿婆今年60出头,经常牙疼,但因为出行不便,能忍过去的话一般不去医院。“走40多分钟才到卡子门车站,去一趟医院就要折腾好几个小时。”门口高架桥下的那条大路,车太多,有一段在修整,满是泥泞,章阿婆腿脚不便,每次走在那条路上都颤颤巍巍的,害怕摔倒。章阿婆有几次拉肚子,需要去医院挂吊水,她为了方便,索性住到长乐路女儿家。
“以前住在城里,一个抬腿就能坐上公交车,哪里遭过这种罪啊!”章阿婆说,自己年纪大了,只盼着能安享晚年,没想到每天都要为出门看病发愁。
忍,10天半个月不出门是常事
60多岁的曹桂林今年9月突发心脏病,被抬到小区门口的私人诊所打了一针强心剂,医生让家人赶紧送到医院抢救。
“走到公交车站肯定来不及了,但是我们这边连个出租车都难打到啊,可是老人的病一分钟都耽搁不得!”曹桂林的儿子谈到那天的情形还心有余悸:小区平时难得有一辆出租车过来,除非有人从外面回来。那天抱着老母亲,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才终于见到一辆出租车。
“到医院时人都昏迷了,医生说再晚一点就没救了。”这位40岁的中年汉子谈到这里,眼圈刹那变得通红,头扭向了一边。
小区的很多居民反映,公交车站不仅远,车次也少,一趟车要等20分钟到半个小时才能等到。章阿婆有一次出门,好不容易走到公交车站,却刚好有一辆车从眼前开过,章阿婆跟着追赶,脚下被石头绊住,跌了一跤,手摔得鲜血直流。
因为出行不便,居民们甚至都快习惯了没有急事就不出门的生活。在这里,10天半个月不出门是常事,卞阿姨已经一个月没有出门了,买菜就从小区门口的小贩手中买。“小贩知道我们出门不方便,都会故意开高价。”
“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小区附近能通公交!”齐崇金老人向记者表达了小区居民的愿望,“哪怕只通一路也好啊,14路、60路都可以。”
把脉
路修好,通公交是“举手之劳”
居民们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呢?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南京市客管处分管公交的处长助理刘正直说,他知道汇景家园的小区出行问题,也去现场实地看过,道路、公交场站等硬件条件难以满足公交的要求。“现在从宁溧路通往小区的新建道路还没有完工,路况你也看到了,公交车根本就进不去。”他无奈地说。此外,按照南京市规定,新建10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都需要同步配建公交场站,可这么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根本就没有公交场站的位置,有关部门谁来把关查处?没人来考虑这些,公交没有落脚点怎么进来?换句话说,如果道路修好,公交场站建好,附近的公交线只要稍作调整,拐进汇景家园小区可以说是举手之劳。
南京市公交场站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汇景家园东侧有双龙街西站这一公交场站,因此,汇景家园不建公交场站还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两个公交场站建得过近,立项的难度较大,也没必要。关键是可以将双龙街西站通往小区的一条小路拓宽,这样,14路等就可以先不从宁溧路走,从这条路到汇景家园,再从即将完工的那条路上宁溧路,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据了解,这条小路拓宽已经列入计划,周边也不需要拆迁,原本这条小路是一条乡村路,下面没有什么市政管线要迁移,从建设难度和成本来说,拓宽小路难度小成本低,是最为可行的一个方案。
记者问,可不可以让14路从即将建成的道路拐进汇景家园小区绕一圈再回原线行驶,有关部门答复,这不太可能,由于涉及到线路回头重复,不符合审批的规定,因此,看来关键的因素还是要迅速将路拓宽。
快报记者 鲍铭东
见习记者 王竞 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