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6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国不怕2月4日
· 寒风中,5岁的女儿出门打酱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1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寒风中,5岁的女儿出门打酱油
  [内容简介]

  一个父亲写了25年的书,当仁不让,好为人师,有问必答。高老师看透世情人生,颠覆传统教育,道出家教真谛,指点天下父母先把自己调教好。《精养女儿实验报告》只是卖了一个如何教育小孩的概念,世上本来没有坏孩子,因为人都是受社会影响的,而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故而,坏孩子都是被家长和老师教坏的。

  [上期回顾]

  在女儿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作者就告诉她:老师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女儿3岁的时候,作者就让她自己拨打“114”查询和看电影有关的事宜,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性,作者早早地就把她送到老师家里住宿……

  学会用“概率”面对生活

  有一次,女儿告诉我,幼儿园的同学家买彩票中了一个大奖,奖到一辆桑塔纳轿车,问我们家为何不买彩票,碰碰运气。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她,因为从概率上讲,买彩票是吃亏的。比如发行一个亿的彩票,你一个人把它全部买下,得到的奖金和奖品的总值不值一个亿,大约只有5000万元左右,这就是说,以概率计算,你花了2元钱,买到的“东西”仅值1元钱。我又告诉女儿,塞浦路斯和韩国济州岛的居民是夜不闭户的。这是什么原因?也是概率起的作用,因为那里的小偷少之又少,被偷的概率微乎其微。

  听了我的概率之说,女儿还真活学活用了。她每次乘上我的小车,总会本能地系上安全带,从不遗忘。我问她是不是幼儿园老师教的,为了安全开车、乘车要系安全带。她一本正经地说,既是老师教的,又是你教的,不是吗?眼下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比较高的,一个城市,一年中因车祸丧身的成百上千。女儿小时候老是怕打雷,她倒不是怕那有点可怕的声响,她是怕雷打死人,因为她有一个太姑婆的先生便是被雷击中而身亡的。后来我跟她说,一个人被闪电击中的概率大约只有三十五万分之一,你还怕不怕?她笑着说,那我几乎不怕了,但也并非完全不怕,因为还有那三十五万分之一的概率存在呢!2003年,中国闹“非典”,许许多多的人谈“非”色变,我和女儿就没有把它当回事,因为一个人死于“非典”的概率,就是在当年,还是低于车祸的。一个人不会因为怕车祸而不出门,为什么要因为怕“非典”而躲在家里呢?

  女儿在大学里跟我说,她不想“读研”了,她想早一点到社会上去闯,去奋斗,想成就一点事情。我说:你有把握?她说,只要努力,成功的概率应该不小吧!

  车里有只死老鼠

  在女儿4岁的时候,我家拥有了第一辆小轿车。有一次,我开车去办事带上了她。傍晚回家停车时,突然发现车内有一只大老鼠,好在女儿胆子较大,未有多大惊吓,可车里有鼠总是不乐意的,于是我们打开四扇车门,一个劲地赶鼠出车,赶了有5分钟,不见鼠之踪影,想当然地以为狡猾的鼠乘我们不注意,早已溜之大吉了。第二天早晨我们又带着女儿准备开车出门。万万没有想到,一开车门竟然见到昨天那只大老鼠死在了副驾驶位的座椅上。这下可把女儿吓了一大跳,“怎么会这样呢?”她一连几遍自言自语。而我,陷入了沉思:是沟通出了问题。很清楚,我和女儿本意是不想置那只鼠于死地的,赶它只是要它离开而已。而那只鼠本意也并非宁死不走,它只是怕在走的过程中被人发现,遭到伤害,故躲而不走。

  将死鼠清除掉,开车上路后,我对女儿讲起了沟通的重要性。我对女儿说,要是人与鼠能沟通就好了。人可以对鼠说:你出来吧,逃生吧,我们人不打你,而你不出来,关在车里会因缺氧而闷死的。鼠可以对人说:我可以出来,但你们人要承诺不打我。假如有这样的沟通,则鼠不死,车不脏,人鼠皆大欢喜。“老鼠不会说人话,人又不会说老鼠话,怎么沟通呀?”女儿问我。“是啊,人与鼠是不会沟通的。但人与人呢?人与人是可以沟通的,应该沟通的。”我对女儿说,沟通非常重要,比如会哭的孩子多吃奶——孩子哭是和妈妈在沟通,表示饿了;沟通也是一门学问,光有沟通的意愿,没有沟通的技巧,也不行。

  通过老鼠死在汽车里这件事,通过我对她讲了一番有关沟通的话,女儿明显注重了与人沟通,记得她6岁那一年,有一次心平气和地与邻居大妈争论了一个问题,结果那位大妈戏称她“铁嘴”。在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讲课,许多同学听不懂,她听懂了,并知道为什么同学们听不懂,于是她在征得老师同意后,主动上台替老师讲课,居然让同学们都听懂了,学会了。

  学会批评

  女儿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一天吃过饭,我们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请女儿分别指出爸爸、妈妈身上三个明显的缺点。女儿稍加思索便一一说来,批评她妈妈的三条缺点是——批评人不注意方法,工作辛苦不注意休息,任劳不任怨。批评我的三条缺点是——家务做得太少,麻将打得太多,不注重仪表。真是知父母莫若子女啊!女儿批评父母,果然一矢中的。我和她妈妈当即表扬她批评得好,过后虽然谈不上痛改前非,倒也改了几分。对能批评父母,女儿感觉良好,增强了和父母的平等意识,同时,我们对她的批评,她也不像以前有逆反心理了,更容易接受了。

  在初中一年级,寄宿学校把学生一天24小时排得满满的,一点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许多学生有意见不敢提。我女儿找到校长,又是批评又是建议,终于为学生争取到了每天一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

  有一次,我带着5岁的女儿和我的一位表弟去乘公共汽车。汽车刚停稳,表弟便冲了上去,不仅自己找到了座位,还帮我占了一个,为此与别的乘客争了起来。我见了,批评表弟不该一个人占两个位子。表弟听了我的话,一脸的不高兴。回家以后,女儿也批评我自己做好人,让她表叔在众人面前“出洋相”。

  我对她说:从感情上说,表弟和其他乘客相比,我当然和表弟更亲一些,一方是传统意义上的“自己人”,另一方是所谓的“外人”,但从道理上讲,今天表弟帮我抢占座位是错的。情和理发生矛盾的时候,应当把“理”放在第一位,“理”大于“情”,就如同法与情一样,“法”大于“情”。如何处理情和理,是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的。当“自己人”和“外人”发生利益冲突时,假如“自己人”错了,我们就批评“自己人”,这就体现了公道。女儿听了我上述的话,若有所思。若干年以后的表现证明,她是把我的话听进去了,接受了“公道”的道理,并愿意从自己做起。

  她小学毕业那一年,学校开运动会,她所在的班级和另外一个班级比赛拔河,她所在的班级赢了,但她发现,自己班级赢得不光彩——因为作弊了(多上了一个选手)。她毅然把这一情况向裁判反映,并要求改判。有同学说:高韵冽你还是班长呢,怎么没有集体荣誉感?女儿理直气壮地说,这叫公道,这叫不搞小团体主义。

  5岁就会打酱油

  有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我们家又不穷,我们夫妻俩也不算大忙人,在这样的家庭里,怎样才能让女儿“早当家”呢?我们的办法是家务上“母退女进”。比如买油、买盐之类,女儿5岁起就替代了她的母亲。在一个冬日里,外面寒风凛冽,女儿出门打酱油。我有点不放心,便跟在她后面观察,只见她走了几十米就停下来把酱油瓶放在地上,然后用嘴里的热气暖和自己的一双小手。来回几百米的路程上,她如此重复了十多次,才完成了打酱油的任务。一路上,跟在后面的我曾几次想赶上去帮助她(把酱油瓶接过来,并抱起她),但理性告诉我,在寒风中独自行走对小孩是一种很好的磨炼,便作罢。回到家的女儿,脸和手冻得通红,但表情里有一种壮烈。看着她,我和她的妈妈都感到欣慰。还有一次,也是冬天,也是去买酱油,女儿从三楼往下走,才走了几步,就一失足滚了下去,一直滚到二楼。我和她妈妈当时看在眼里,酸在心里,正想下去扶她时,只见她自己站了起来(酱油瓶没打碎),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往一楼走去。我们忍着当没看见,待女儿回家时,我们才表扬她刚才的勇敢,不料这时女儿一下子哭了起来。在上学前,女儿就学会了到菜场买菜,学会了杀鱼,学会了洗衣服,并常常干这些家务事。

  女儿出国以后,住在房东家。房东是个老外,喜欢吃中国菜,女儿三天两头做中国菜请房东吃。房东老外也懂礼尚往来,免了我女儿一半的房租。女儿在信中说,感谢父母从小没让她娇生惯养,让她学会并养成干家务的习惯,现在长大了,受益匪浅。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